:::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
作者:柳書琴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Shu Chin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陳萬益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荊棘的道路王白淵張文環福爾摩沙文聯東京支部吳坤煌謝春木皇民奉公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15) 專書(6)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3
在台灣文學的婆娑林海中,日文作家被迫以征服民族的語言來書寫自我,他們的文學是奇特的。大正末期到昭和十年代期間(1920-1935)赴日,在內地各大學攻讀文藝相關科系的青年,在異鄉綻放的文學之花尤為動人。其中1933年成立的「台灣藝術研究會」及其機關誌《》,匯育許多優秀作家,堪稱台灣日文作家最重要的搖籃。在東京這股以日文書寫的台灣文學運動,追溯其源頭可上溯20年代初期,謝春木、王白淵等人是其中代表人物。他們以反殖鬥爭為標的有意無意播下的文學種子,在《福爾摩沙》時期首次吐露文學的蓓蕾,到「文聯東京支部」時期盛開。從1932年東京台灣人文化同好會開始,到1937年內地文化活動空間受抑成員先後返國為止,這五年左右「域外台灣文學運動」在文學史上是相當珍貴的經驗。
我們可稱呼這一批曾參與《福爾摩沙》或因參與「文聯東京支部」而與該集團親近的旅日文學者為──《福爾摩沙》系統作家。其中對該集團深具影響力的創建人王白淵,海外活動力最旺盛的吳坤煌,以及維繫戰時本土文學脈動的張文環,最為突出。當年他們在《福爾摩沙》發行過程中摸索出來的帶有左翼色彩的文化運動經驗,不斷凝結、啟示著他們往後的文學活動與抗爭運動,以致形成一股綿延十餘年的文化勢力。職事之故,本文以王、吳、張三人為貫聯,觀察殖民經驗、文學創作及意識形態在若干旅日作家身上展現的連動關係,以及這股文學脈動在文學史、文化史或精神史上的意義。此外,筆者也將藉此指出有良知的殖民地文化知識份子,如何以與時俱變的多元認同型態,探尋母土出路的各種可能。
經由討論研究,我們看見王白淵充滿傳奇的文學影響,吳、張驚人的跨域活動,還有他們在運動凋零或苛烈戰局中也不喪失的智慧、堅持和幽默。除此之外,我們也看見殖民地情境如何使政治性成為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重要內涵,以致在文學作品中表現出各式民族寓言與微言大義。旅日文藝青年對本土文化、歷史的清晰自覺,使他們從未將文學止於一種獨立藝術來對待,而將之發揮本土動員、歷史建構、權力競逐、甚至文明辨証的效能。
壹、 張文環作品、研究文獻、年表及目錄
‧ 陳萬益、柳書琴、許維育編《張文環資料輯》十四冊,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台中縣作家全集‧張文環全集資料蒐集與整理計劃」計劃成果,1997年4月。(影印本,未公刊)
貳、戰前報紙、雜誌、公文書
(一) 報紙
《台灣》,台灣雜誌社
《台灣民報》,台灣民報社
《台灣新民報》,台灣新民報社
《興南新聞》,興南新聞社
《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日日新報社
《台灣新聞》,台灣新聞社
《台灣新報》,台灣新報社
《新高新報》,新高新報社
《大阪朝日新聞》台灣版,朝日新聞社
《政經報》,政經報社
(二) 期刊
《台灣》,台灣雜誌社
《》,台灣藝術研究會
《台灣文藝》,台灣文藝聯盟
《台灣新文學》,台灣新文學社
《風月報》,風月報俱樂部
《文藝台灣》,台灣文藝家協會、文藝台灣社
《台灣文學》,啟文社、台灣文學社
《台灣文藝》,台灣文學奉公會
《台灣藝術》,台灣藝術社
《台灣時報》,台灣總督府情報部
《台灣公論》,台灣公論社
《民俗台灣》,民俗台灣社
《新建設》,台灣總督府情報部
《旬刊台新》,台灣新報社
《週刊朝日》,東京,朝日新聞社
《中央公論》,中央公論社
《台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報》,台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
《雜文》,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東京分盟
《詩歌》,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東京分盟
《新文化》,東京,第一書房
《詩精神》(日本30年代左翼文學雜誌)
《詩人》(日本30年代左翼文學雜誌)
《宣言》(日本30年代左翼文學雜誌)
《音樂詩》(日本左翼文學雜誌)
《詩神》(日本左翼文學雜誌)
《人民文庫》,東京,人民社
《文學案內》,文學案內社
《文學報國》,東京,日本文學報國會。復刻,東京,不二出版
社,1990年
(三) 公文書
上海領事館報告書《要視人關係雜纂、本邦人部‧台灣人關
係》,日 本外交史料館藏。
《特高月報》,日本內務省警保局保安課,東京,政經出版社,1973
年復刻。
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東京特別支部檢舉始末〉,收錄於山邊健太
郎(編)《台灣》(現代史資料22,東京,書房,1986年3月,5
刷)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三)》(台北,南天
書局,1995年6月二刷,覆刻本)
參、人物訪談
鍾逸人:1998年12月20日,柳書琴採訪。
張孝宗:1999年2月27日,柳書琴電話訪談。
張鈗漢:1999年3月13、28日,柳書琴採訪。
林 番:1999年3月23日,柳書琴電話訪談。
肆、文集
王白淵《棘道》(岩手縣盛岡市長內印刷所出版,久保庄書店發
行,1931年6月)
謝春木《台灣人斯觀》(台灣民報社,1931年1月)
謝春木《台灣人要求》(台灣新民報社,1931年9月5日)
《台灣小說集》 (大木書房,1943年11月)
《決戰台灣小說集》乾、坤兩卷(台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1945年)
謝南光《謝南光著作選》(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年)
平林彪吾《月庭》(東京,改造社,1940年3月)
李南衡(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
年,初版)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王詩琅全集》(高雄,德馨室出版社,
1979年11月)
吳新榮(著),張良澤(譯)《吳新榮全集》(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
年10月)
鍾肇政、葉石濤等(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12冊(遠景出版公
司,1982年)
《郭沫若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張恒豪等(編)《臺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卷/日據時代》(前衛,
1991,初版)
劉捷(著)、林曙光(譯)《台灣文化的展望》(春暉出版社,1994年)
王白淵(著)、陳才崑(譯)《王白淵‧荊棘的道路》(彰化縣文化中心
編印,1995年6月)
巫永福(著),沈萌華(編)《巫永福全集》(台北,傳神福音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1996年5月)
吳新榮(著),呂興昌(編)《吳新榮選集》(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
年3月)
陳藻香、許俊雅(編譯)《翁鬧作品選集》(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
年7月)
龍瑛宗(著),陳萬益、許維育、柳書琴等(編)《龍瑛宗全集資料
輯》,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8年。
中島利郎等(編)《日本植民時代台灣人作家作品集》(東京,綠蔭書
房,1998年)
葉芸芸(編)《葉榮鐘全集》(台中,晨星,2000年8月)
伍、中文日記、傳記、年譜、書信、回憶錄、專著及學位論文
(一) 日記、傳記、回憶錄
張良澤、張孝宗(編)《張文環先生追思錄》(台中,自版,1978年7
月)
吳新榮(著),張良澤(譯)《吳新榮日記》(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
年10月)
襲濟民(等),《郭沫若年譜》(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
葉石濤《文學回憶錄》(台北,遠景出版社,1983,初版)
吳三連(述),吳豐山(撰),《吳三連回憶錄》(自立晚報文化出版
部,1991年12月)
黃淳浩編《郭沬若書信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部,1992年12
月,1刷)
蘇新〈蘇新自傳〉,收錄於藍博洲(編)《未歸的台共鬥魂》(時報文
化,1993年7月)
林忠勝(撰述)《朱昭陽回憶錄》(前衛出版社,1994年6月)
林忠勝撰述《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前衛出版社,1994年11
月)
劉捷《我的懺悔錄》(台北,農牧旬刊社,1994年)
楊威理《台灣知識人悲劇:中國台灣‧葉盛吉
傳》(東京,岩波書店)。拙論採用陳映真譯《雙鄉記》(台北,人
間,1995年3月)。
呂赫若《呂赫若日記》,呂赫若家屬提供參考。
(二) 專著及學位論文
馬良春等編《三十年代左翼文藝資料選編》(四川,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0年)
葉石濤《臺灣鄉土作家論集》(臺北,遠景出版社,1981,再版)
《左聯回憶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5月,1版)
葉榮鍾(著),李南衡(編)《台灣人物群像》(臺北,帕米爾書店,
1985年初版)
劉柏青《日本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簡史》(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1985年10月)
謝里法《台灣出土人物誌》(前衛出版社,1988年)
張毓茂等編《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
年,初版)
鍾肇政(譯),吳濁流(著)《台灣連翹》(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3
月,3版)
張炎憲、翁佳音等(編),王詩琅(譯)《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
(稻鄉出版社,1988年5月)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立報系文化出版new window
部,1989年10月)
信夫清三郎(著),周啟乾(譯)《日本近代政治史》四冊(桂冠圖書,
1990年,初版)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館編《左聯紀
念集1930-1990》(上海,百家出版社,1990年2月,1刷)
葉渭渠(等)《日本現代文學思潮史》(中國華僑出版社,1990年)
盧修一《臺灣共產黨史(1928-1932)》 (前衛出版社,1990年)
吳玲宜《江文也生平與作品研究》(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6月)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自立晚報社,1991年)
謝里法《台灣美術運動史》(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
廖棋正《30年代台灣鄉土話文運動》(成功大學史語所碩士論文,
1991年)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編《左聯論文集》(上海,百
家出版社,1991年)
王昭文《日據末期台灣的知識社群─『文藝台灣』、『台灣文學』及
『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1991年)
詹茜如《日據時期台灣的鄉土教育運動》(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
論文,1992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正中書局,1992年)new window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自立晚報,1992年8月)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新地出版社,1992年12月)
施懿琳(等)《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台中縣文化中心
出版,1993年)
藍博洲《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時報出版社,1993年)
陳明柔〈日據時代台灣知識分子的思想風格及其文學表現之研究
(1920~1937)〉(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3月)
鄭麗玲《戰時體制下的台灣社會:治安、社會教化、軍事動員》(清
華大學碩士論文,1993年6月)
林瑞明《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允晨文化實業公
司,1993年8月)
馬小鶴《甘地》(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8月)
張緒心(等)《孫中山未完成的革命》(時報文化,1993年10月,初版)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台灣大學歷史學
系碩士論文,1994年6月)
黃惠禎《楊逵及其作品研究》(台北,麥田,1994年)new window
吳舜均《徐坤泉及其小說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4
年7月)
黃英哲(編)、涂翠花(譯)《台灣文學研究在日本》(前衛出版社,
1994年12月)
許俊雅《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葉笛《台灣文學巡禮》(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5年)
葉思芬《英雄出少年:天才畫家陳植棋》(台北:藝術家,1995年)
施懿琳等《台中縣文學發展史》(台中縣文化中心出版,1995年)
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份子的精神歷程》(東海大學歷new window
史所碩士論文,1995年)
張恆豪等(編)《復活的群象》(前衛出版社,1995年9月)
林春蘭《楊雲萍的文化活動及其精神歷程》(成大歷史所碩士論文,
1995年7月)
《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雜誌,1996年)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稻香出版社,1996年)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6年)
文訊雜誌社編印《50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3冊(文建會出版,
1996年)
陳萬益《于無聲處聽驚雷─台灣文學論集》《南台灣文學(二)─台南
市作家作品集》(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5月)
本多加雄《知識人:大正‧昭和精神史的斷章》(讀賣新聞社,
1996年8月)
岡崎郁子《台灣文學:異端的系譜》(前衛出版社,1996年9月)
《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師範大學國文
系、人文教育
研究中心出版,1996年4月)
井手勇《決戰時期台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成大歷史所碩
士論文,1996年7月)
朱家慧《兩個太陽下的台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成大歷史new window
所碩士論文,
1996年7月)。2000年11月,由台南市立藝術中心出版。
游勝冠《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前衛出版社,1996年7月)new window
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北,玉山出版社,1996年
10月)
下村作次郎(著),邱振瑞(譯)《從文學讀台灣》(前衛出版社,1997
年)
周婉窈編《台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台北,中央研究院
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1月)
簡炯仁《台灣共產主義運動史》(前衛,1997年1月)
李國生《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台灣大
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大原美智《 口 子研究:日人作家的台灣經驗》(成功大學歷史系
碩士論文,1997年7月)
施淑《兩岸文學論集》(新地文學出版社,1997年6月)
江智浩《日治末期台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民精神總動員組織到皇
民奉公會》(中央大學碩士論文,1997年6月)
陳映真(等)《呂赫若作品研究》(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11月)
顏娟英(編著)《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雄獅,1998年)
陳昭瑛《台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正中書局,1998年)
連溫卿《台灣政治運動史》(稻鄉出版社,1988年)
林安英《楊逵戲劇作品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8年)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麥田出版社,1998年)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遠流出版社,new window
1998年3月)
許雪姬(編著)《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
(台中縣文化中心,1998年6月)
蘇世昌《張我軍及其作品研究》(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6
月)
許維育《戰後龍瑛宗及其文學研究》(清華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1998年)
葉龍彥《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玉山社,1998年9月)
黃琪惠《台灣美術評論全集:吳天賞‧陳春德卷》(藝術家出版社,
1999年)
羅秀芝《台灣美術評論集‧王白淵卷》(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
李泰德《文化變遷下的台灣傳統文人:黃得時評傳》(師範大學國文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黃煌雄《蔣渭水傳》(前衛,1999年12月)
王郁雯《台灣作家的皇民文學(認同文學)之探討:以陳火泉、周金波
的小說為研究中心》(文化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中島利郎(編)《台灣新文學與魯迅》(前衛,2000年5月)
游勝冠《殖民進步主義與日據時代台灣文學的文化抗爭》(清華大學new window
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6月)
顏娟英(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雄獅,2001年3new window
月)
陸、日文專著、學位論文及單篇論文
白井朝吉、江間常吉《皇民化運動》(台北,東台灣新報社台北支
局,1939年10月)
竹內清《事變支那人》(東京,日滿新興文化協會出版,1940年3
月,再版)
鷲巢敦哉《臺灣保甲皇民化讀本》(臺北,臺灣警察協會,1941年)
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皇民奉公會早》(台北,1941年7月)
小田切秀雄編《講座日本近代文學史》第4卷(東京,大月書店,1957
年2月,1刷)
巖谷大四《「非常時日本」文壇史》(中央公論社,1958年月9月)
田村泰次郎《文壇青春記》(東京,新潮社,1963年3月)
平野謙等《現代日本文學論爭史》(東京,未來社,1967年12月,10
刷)
尾崎秀樹《舊植民地文學研究》(東京,勁草書房,1971年6月)
明石博隆等編《昭和特高彈壓史》第1、2、6 卷(東京,太平出版,
1975年6月)
黑田秀俊《知識人‧言論彈壓記錄》(東京,白石書店,1976年1
月)
本多秋五《轉向文學論》(東京,未來社,1976年4月,第3版第4刷)
水島治男《改造社時代》(東京,圖書出版社,1976年5月,初版)
高見順《對談現代文學史》(東京,筑摩書房,1976年6月,初版)
都築久義《戰時体制下文學者》(東京,笠間書院,1976年6月)
同志社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戰時下抵抗研究》(東京,書
房,1979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統治概要》(東京,原書房,1979年12月,2刷)
玉井政雄《兄‧火野葦平私記》(東京,島津書房,1981年5月,1版1
刷)
保昌正夫、栗坪良樹編《早稻田文學人物誌》(東京,青英舍,1981
年6月)
都築久義《戰時體制下文學者》(東京,笠間書院,1986年)
杉森久英《大政翼贊會前後》(東京,文藝春秋,1988年12月,1刷)
浦西和彥等編《武田麟太郎》(東京,日外─有限公司,
1989年)
鈴木貞美《「昭和文學」》(東京,思潮社,1989年10月1
刷)
北岡正子〈『日文研究』雜誌(下):左連東京支部文藝運動
暗喻〉,『中國
─社會文化』第5號,東大中國學會,1990年6月。
岩波講座《近代日本植民地》卷七(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1月)
何義麟《台灣知識人植民地解放祖國復歸─謝南光人物
思想中心》(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國際關
係論專攻碩士論文,1993年)
小谷一郎〈東京左連成立、及成立期東京左連〉《左
連研究》第3輯,左連研究刊行會,1993年3月。
今泉秀人等〈中國左翼作家東京支部機關誌『雜文』創刊號
〉《左連研究》第3輯,左連研究刊行會,1993年3月。
井東襄《大戰於台灣文學》(東京,近代文藝社,1993年10
月30日)
櫻本富雄《探書遍歷:封印戰時下文學發掘》(東京,新評
論,1994年)
安田武《定本戰爭文學論》(東京,朝文社,1994年5月)
櫻本富雄《文化人大東亞戰爭》(東京,青木書店,1995年1
月,1刷2刷)
垂水千惠《台灣日本語文學》(東京,五柳書院,1995年1月)
近藤正己《總力戰台灣:日本植民地崩壞研究》(刀水書房,
1995年)
橋川文三《增補日本浪曼派批判序說》(東京,未來社,1995年8月,
新裝版1刷)
神谷忠孝《南方徵用作家:戰爭文學》(京都,世界思想社,1996
年3月)
櫻本富雄《本彈丸》(東京,青木書店,1996年7月)
北岡正子〈雷石榆『沙漠歌』:中國詩人日本語詩集〉,《日本
中國學會報》
第49集,日本中國學會,1997年10月。
河原功《台灣新文學運動展開》(東京,研文出版,1997年11月)
藤井省三《台灣文學百年》(東京,東方書店,1998年)
井手勇〈戰時体制下日本人作家〉,《天理台灣學會年報》第7
號,天理台灣學
會,1998年6月。
咿啞之會編《台灣文學諸相》(大阪,綠蔭書房,1998年9月,初
版)
台灣文學論集刊行委員會《台灣文學研究現在》(東京,綠蔭書
房,1999年3月)
池田浩士等編《〈轉向〉明暗:「昭和十年前後」文學》(東
京,出版會,1999年5月,1刷)
Faye Yuan Kleeman〈西川滿『文藝台灣』:
眼差〉,日本台灣學會第一回學術大會,東京,日本
台灣學會,1999年6月19日。
黃安妮〈植民地作家呂赫若東京經驗:東京留學期呂赫若
危機〉,日本台灣學會第一回學術大會,東京,日本台
灣學會,1999年6月19日。
柒、英文文獻
‧Douglas L. Fix, "Taiwanese Nationalism and It''''s Late
Colonial Context",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1993.
‧周婉窈”The KOMINKA Movement :Taiwan under wartime
Japan,1937-1945”, PHD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in
Candidacy,199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