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常州詞派構成與變遷析論
作者:侯雅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Wen Hou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英俊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社會關係常州詞派文學流派構成變遷文化集體意識文化個體意識文體意識社會階層身分認同情境感知變遷終界張惠言周濟譚獻陳廷焯詞學行為社會行為n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4
常州詞派構成與變遷析論提要
本論文以常州詞派為代表,去探討文學流派構成與變遷的軌則,及其範圍界定等相關論題。過去對常派乃至於其他文學流派的研究目的,大抵偏重詮析流派所提出的文學觀念在文學上的義涵。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則欲對如何確立常派範圍的問題,另從「社會行為」的角度提出一套理論方法上的依據,因而不同於前行研究進路。日後,更將在此一研究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全面建構中國文學流派學。至於本論文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將依照各章論述步驟,在下文逐一介說。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在本論文之前,有關常州詞派(以下簡稱常派)的研究,大體藉著羅列個別成員的詞學主張,以詮析、評論該流派所提出的詞論觀念義涵、所興起的時代背景及其發展歷程。然而這樣的研究進路,由於缺乏對常派成員界定方法的反省,導致各學者對常派的論述結果不一,同時也使後人在認知常派時產生困惑。有鑑於界定常派成員,必根基於常派構成與變遷的實情與軌則;可是前行學者的研究中,卻也未見相關論題的深究。基此,本論文另從「方法論」的研究取向,重新建構常派,以補充前行研究不足之處。
第二章「檢討前行研究成果」。第一節透過表列、比對的方法,檢察各學者所列舉之常派成員,可見其間實存在著「有共識」以及「共識甚低」二種情況,由是可見各學者對於常派成員的認知並不一致。第二節則以「論點導引」的方法,就學者們有關常派的論述,在「構成、變遷與界定」等議題上的不足之處,提出評述。大體可歸納為下列幾個方面:一、前行學者偏就籍貫常州的事實,去理解常派所以得名,卻忽略了深究「流派」一名所對應的義涵及其所隱涵流派構成的理論意義。二、其論述的結果雖涉及常派的構成要素,然而忽略詞學行為的系列性、流派成員的主觀意識、成員之間所存在足可說明流派構成的社會或文化關係等要素,以及諸要素之間交互作用的關係,是故所論不夠完整。若據之理解常派的構成,便容易產生疑義。三、其論雖有見常派自張惠言以下所出現詞論變異的情況,卻僅以「修補」、「完善」的觀點解釋之;而沒有提出「變遷終界」的判準,以便合理的解釋常派成員的歸屬,這使得他們對張惠言之後常派成員的判斷欠缺說服力。
第三章「實構性文學流派構成與變遷理論的建構」。本章旨在為詮析常派的構成與變遷之論題提供詮釋基模。前行學者對常派的建構所以缺乏說服力,究其本,就是未能先建立此一詮釋基模。在文學史上,常派並非絕對個殊的流派經驗,相反地,另有不少文學流派經驗類同常派。基此,我們對常派構成與變遷軌則所進行的建構,必然也應當適用於其他類同的經驗之上,如此才具備有效性。順此而下,當我們欲去詮明常派的構成與變遷之前,在方法上,須先在眾多相類似的文學流派經驗的基礎上,據之建構實構性文學流派構成與變遷的理論。本章第一節先對「流派」一名所對應的義涵、所存在的類型及相應的外在指標特徵進行考辨,以澄清文學史的書寫過程中,所呈現紛歧的「流派」觀念。同時也解決了第二章指出前行學者在深究「流派」一名所對應的義涵之論題上的不足。第二節則就常派所歸屬的實構性文學流派的構成要素,及諸要素之間的交互關係進行建構。這一節的結論有助於檢討向來對文學流派的研究,過度局限在文學觀念本身的詮析及常態性人際關係的描述,此一成果的不足之處;轉而從「社會行為」、「群體意識」乃至於「特化性社會與文化關係」三方面及其交互作用的關係,重新思考流派所以構成的意義。第三節則就上述實構性文流派構成要素之內容發生改變,去詮析流派變遷的趨向,並由此導出「變遷終界」的觀念。這一節的結論有助於檢討向來對文學流派發展的解釋,落入形式邏輯的決定觀點,此一成果的不足之處;轉而從流派不同趨向的發展,以及確立合理發展終界的角度,重新認知流派變遷的意義。
第四章「常州詞派的構成」。本章旨在建構常派的構成要素或條件,以及諸要素或條件之間交互作用的關係,以詮明常派的構成。在方法上,一方面應用上一章實構性文學流派構成理論,以詮釋常派;另一方面則以常派的構成去印證上一章的結論。第一節乃是從「社會行為」的角度,重新詮釋常派「詞論」、「選集」、「創作」三者在構派上的意義,及其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二節乃是詮析常派所以採取上述特定詞學行為結果,實因依於「文化集體意識」、「儒士」的「社會階層身分認同意識」以及「文學與社會情境的感知」為特定內涵的「深層意識」。此一群體意識,不僅體現在詞學行為之上,更擴及總體人文行為。第三節則探析常派在構派上基於上述「群體意識」下所建立的「特化性社會與文化關係」。此一關係具現在下列四方面:「威服性」的師生關係、「襄贊性」的朋友關係、「合作性」的「傳受關係」以及「悅服性」的私淑關係。此一論述結果,較前行研究成果偏從「常態性社會關係」去論述常派成員之間的關係,更具有效性。
第五章「常州詞派的變遷趨向及其終界」。本章旨在詮析常派發展過程中,所出現前後成員詞學行為產生差異的現象。此一現象實呈現了常派各種變遷趨向。而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常派的「變遷終界」。在方法上,一方面根據上一章所建立的構成要素及條件,去觀察常派的變遷趨向,並確立「變遷終界」;另一方面則以此結果印證第三章的變遷理論。第一節,分別由「詞學行為的改變」、「深層意識的改變」以及「特化性社會與文化關係的改變」及三者之間交互作用的關係,去論述常派的變遷。根據史料可見,常派在變遷的過程中,其詞學行為由原本偏重政教意義,轉向一般人生意義或是文體意義,這顯示其所因依的深層意識,也由集體意識、儒士的社會階層身分認同,轉向「個體意識」、「清逸之士」、「辭章之士」、「方伎之士」等社會階層身分認同,而對文學與社會情境的感知,也由原本視社會與文學不可分割的視域轉向偏重文學本身。此外,在特化性社會與文化關係上,則後起的領袖如周濟、譚獻等逐漸與創始領袖張惠言取得同等的地位。第二節,則全面探究常派的各種變遷趨向,並以創始領袖所提出的詞學行為、深層意識及所建立的特化性社會文化關係為基準,判斷非可列屬常派構成的發展,由此建立「變遷終界」。此一論述結果,可以解決前述第二章前行研究成果在處理常派內部變異的論題上不足之處。
第六章「結論」。本章主要提出判定常派範圍及其成員的基準,並據之對第二章有爭議的常派成員進行判別。在方法上,一方面則根據第四、五章所建構常派構成與變遷的理論,衍生出有效的判別標準;二方面則應用上述的標準對個別詞家詞學行為進行檢證,以確斷其是否可歸屬常派。第一節乃總括常派構成與變遷的理論,並分別就「詞學行為」、「深層意識」以及「社會與文化關係」三方面推導出相應的判別標準。第二節則依據上述的標準,對詞家一一進行檢別,並將此一結果與前行學者的判別成果列表比較,以便呈現本論文的研究成效,並呼應第一章所提出的問題。最後,則在上述的論述基礎上,概述常派的整體發展作為總結。
本論文的學術價值,可由下列幾方面見之:一、解決常派範圍的界定與成員判定的問題。二、在既有常派的研究上,開創新的研究路向。三、建立實構性文學流派構成與變遷的軌則,為文學流派研究提供有效的詮釋基模。四、提出「變遷終界」的觀念,以解決文學流派發展界限的問題。
non
主要參考書目
甲類 常派代表成員之詞學著作
詞選 淸‧張惠言 姜亮夫箋註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八○年
茗柯詞 清‧張惠言 台北鼎文書局 一九七六年 楊家駱主編《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
立山詞 淸‧張琦 《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
齊物論齋詞 淸‧董士錫 《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
詞辨 淸‧周濟著 譚獻評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九九年
宋四家詞選(附介存齋論詞雜著) 淸‧周濟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九九年
味雋齋詞 淸‧周濟 《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
續詞選 淸‧董毅著 姜亮夫箋註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八○年
篋中詞、篋中詞續 清‧譚獻 光緒八年安慶刊本 一八八二年
復堂詞 淸‧譚獻 光緒八年安慶刊本 一八八二年
復堂詞話 清‧譚獻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唐圭璋主編《詞話叢編》 一九八八年
中白詞 清‧莊棫 《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
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 淸‧陳廷焯著 屈興國校注 山東齊魯書社 一九八三年
詞則 清‧陳廷焯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稿本 一九八三年
蒿庵詞話 淸‧馮煦 《詞話叢編》
賭棋山莊詞話 清‧謝章鋌 《詞話叢編》

乙類 古代典籍或資料
周易 魏‧王弼 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用文選樓藏本校定 一九九三年
詩經 漢‧毛公傳 鄭玄箋 唐‧孔穎達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栞宋本毛詩注疏附校勘記
周禮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栞宋本周禮注疏附校勘記
禮記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栞宋本禮記注疏附校勘記
春秋左氏傳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栞宋本左傳注疏附校勘記
論語 魏‧何晏等注 宋‧邢昺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栞宋本論語注疏附校勘記
孟子 漢‧趙歧注 宋‧孫奭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重栞宋本孟子注疏附校勘記
荀子 荀子著 淸‧王先謙集解 台北世界書局 一九七一年
楚辭注釋 馬茂元主編 台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
史記會注考證 漢‧司馬遷著 日本瀧川龜太郎會注考證 台北洪氏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漢書 漢‧班固著 唐‧顏師古注 台北世界書局 一九七八年
申鑒 漢‧荀悅 台北世界書局清代王謨校本 一九七五年
昭明文選 梁‧蕭統 台北藝文印書館宋淳熙本重雕鄱陽胡氏臧版 一九八三年
金樓子 蕭繹 台北世界書局影印永樂大典本
文心雕龍 梁‧劉勰著 周振甫注釋 台北里仁書局 一九九八年
高士傳 晉‧皇甫謐 台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本
全晉文 嚴可均輯 台北世界書局 一九八二年
全梁文 嚴可均輯 台北世界書局 一九八二年
陳伯玉文集 唐‧陳子昂 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
白居易集 唐‧白居易 台北里仁書局 一九八○年
元次山集 唐‧元結 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明正德郭氏刊本 一九二九年
全唐五代詩格校考 張伯偉編校 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
李義山詩集箋注 唐‧李商隱著 清‧朱鶴齡箋注 程夢星刪補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二年
花間集 趙崇祚編 台北世界書局 一九九二年
花間集 趙崇祚編 明正德辛巳十六年吳郡陸元大覆宋刊本
花間集 趙崇祚編 明萬曆庚申四十八年刊本
南唐書 馬令 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編影印明刊本 一九三四年
伊川擊壤集 宋‧邵雍 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明成化乙未畢亨本 一九二九年
六一詩話 宋‧歐陽修 台北藝文印書館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
苕溪漁隱叢話 宋‧胡仔 台北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碧鷄漫志 宋‧王灼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詞話叢編》
酒邊詞箋注 宋‧向子堙著 王沛霖 楊鐘賢箋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 台北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八年
樂府指迷箋釋 宋‧沈義父著 蔡嵩雲箋釋 台北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後山詩話 陳師道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本 一九八三年
後村先生大全集 宋‧劉克莊 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舊鈔本 一九二九年
桯史 岳珂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
草堂詩餘 台北中華書局據因樹樓《詞苑英華》重刻毛氏汲古閣校刊本
滄浪詩話校釋 宋‧嚴羽著 郭紹虞校稿 台北里仁書局 一九八七年
詞源疏證 宋‧張炎著 蔡楨疏證 北京中國書店 一九八五年
遊宦記聞 張世南 上海商務印書館 一九二七年
全宋詞 唐圭璋主編 台北文光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瀛奎律髓 元‧方回 台北佩文書社 一九六○年
空同集 明‧李夢陽 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談藝錄 明‧徐禎卿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本
詞品 明‧楊慎 明嘉靖間珥江書屋校刊本 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
唐詩選 明‧李攀龍著 日本森大來評釋 台北 河洛出版社 一九七四年
唐荊川文集 明‧唐順之 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
草堂詩餘 台灣中華書局據因樹樓《詞苑英華》重刻毛氏汲古閣校刊本 一九六八年
弇州山人四部稿 明‧王世貞 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藝圃擷餘 明‧王世懋 台北廣文書局 稽留山輯《古今詩話》本
詩藪 明‧胡應麟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九九年
珂雪齋集 明‧袁中道 上海古籍出版社
袁宏道集 明‧袁宏道 李建章箋校志疑 湖北人民出版社
新校本明史並附編六種 淸‧張廷玉等撰 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年
逸民傳 明‧皇甫涍 台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影印明萬曆周履淸輯刊夷門廣牘本
小隱書 明‧敬虛子 台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影印淸道光蔡氏紫黎華館重雕乾隆全忠淳輯刊硯雲甲乙編本
有學集 淸‧錢謙益 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
初學集 淸‧錢謙益 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
有學外集補佚 淸‧錢謙益 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岫廬善本叢刊
列朝詩集小傳 淸‧錢謙益 錢陸燦 台北世界書局
圍爐詩話 淸‧吳喬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三年
載酒園詩話 清‧賀裳 台北藝文印書館 《清詩話續編》本
湖海樓全集 淸‧陳維崧 清乾隆六十年浩然堂刊本
曝書亭集 淸‧朱彞尊 台北世界書局 一九八九年
詞綜 淸‧朱彞尊 台北世界書局 一九七一年
唐賢三昧集 淸‧王士禛 台北廣文書局
池北偶談 淸‧王士禛 台北廣文書局
香祖筆記 淸‧王士禛 台北廣文書局
談龍錄 清‧趙執信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三年
飴山文集 清‧趙執信 台灣中華書局
古今詞話 沈雄 《詞話叢編》本
唐詩別裁集 淸‧沈德潛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
明詩別裁集 淸‧沈德潛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
清詩別裁集 淸‧沈德潛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
方望溪全集 淸‧方苞 台北世界書局
古文約選 淸‧方苞 台灣中華書局
海峰先生文集 淸‧劉大櫆著 吳孟德注 黃山書社 一九八五年
樊榭山房全集 淸‧厲鶚 台灣中華書局據淸光緒振綺堂重刻本校刊 一九八二年
復初齋文集 清‧翁方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石洲詩話 清‧翁方綱 台北廣文書局
惜抱軒全集 淸‧姚鼐 台灣中華書局
古文辭類纂 清‧姚鼐 王文濡評註 台北華正書局 一九八七年
隨園詩話箋註 淸‧袁枚著 雷君曜箋註 北京人民出版社上海掃葉山房石刻本 一九二三年
小倉山房尺牘箋釋 淸‧袁枚著 胡光斗箋釋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八年
小倉山房文集 淸‧袁枚著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八年
玉函山房輯佚書 馬國翰 清光緒九年長沙瑯環館補校刊本
儒林宗派 清‧萬斯同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一年
大雲山房全集 淸‧惲敬 台灣中華書局 一九八三年
茗柯文編 淸‧張惠言 台灣中華書局據原刻本校刊 一九七一年
七家文鈔 淸‧陸繼輅 台大研究圖書館清道光六年刊本
晉略 清‧周濟 台灣中華書局據道光刻本校刊 一九七一年
介存齋文稿 淸‧周濟 求志堂存稿彙編 光緒十八年刊本
介存齋詩 淸‧周濟 求志堂存稿彙編
曾文正公全集 淸‧曾國藩 中華書局 一九八二年
逸民傳 華渚尚 台北廣文書局知不足齋藏本 一九七四年
詞籍序跋萃編 施蟄存主編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 張季易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一九八一年
賭棋山莊全集 淸‧謝章鋌 台北文海出版社近代史料叢刊
復堂類集 淸‧譚獻 清光緒乙酉刊本 一八八五年
復堂日記補、續錄 淸‧譚獻 台北學海出版社 一九七四年
夢窗甲乙丙丁稿 鄭文焯批校 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一九九六年
彊村叢書 清‧朱祖謀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
詞徵 淸‧張德瀛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唐圭璋《詞話叢編》本
問花樓詞話 淸‧陸鎣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唐圭璋《詞話叢編》本
清史列傳 台灣中華書局 一九八三年
續碑傳集 繆荃孫 清宣統庚戌二年西元一九○九年江楚編譯書局刊本
碑傳集補 閔爾昌 台灣藝文印書館民國四庫善本叢書館影印本
丙、現代學術論著
丙一、東方學術論著
(一)、專書
文學類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著 台灣學生書局 一九七三年new window
清代詞學概論 徐珂著 台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九年
中國文學史 柳存仁著 台北莊嚴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
中國文學史 游國恩著 台北五南出版社 一九八○年
中國文學流派史 馮明之著 台北源流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 葉嘉瑩著 台北純真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詩言志辨 朱自淸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八三年
江西詩社宗派研究 龔鵬程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new window
莊子藝術精神析論 顏崑陽著 台北華正書局 一九八五年new window
嚴羽及其詩論之研究 黃景進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new window
現代中國文學史話 劉心皇著 台北正中書局 一九八六年
詞學論稿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朱彞尊之詞與詞學研究 蘇淑芬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八七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著 台北華正書局 一九八九年
中國文學論集 徐復觀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九○年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著 台北華正書局 一九九○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年
唐宋詞名家論集 葉嘉瑩 台北正中書局 一九九○年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 蔡英俊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年
文學批評的視野 龔鵬程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年
清代詞學四論 吳宏一著 台北聯經事業公司 一九九○年
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 顏崑陽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九一年
群體的選擇 蕭鵬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文化符號學 龔鵬程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九二年new window
台灣小說發展史 古繼堂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現代文學流派研究鳥瞰 邱文治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詞學古今談 繆鉞、葉嘉瑩合著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一九九二年
金元詞史 黃兆漢著 台灣學生書局 一九九二年
清詞三百首 錢仲聯著 長沙岳麓書社 一九九二年
詩史本色與妙悟 龔鵬程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九三年new window
六朝文學觀念叢論 顏崑陽著 台北正中書局 一九九三年
詞學研究書目 黃文吉主編 台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詞學考詮 林玫儀著 台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中國詞學史 謝桃坊著 四川巴蜀書社 一九九三年
陽羨詞派研究 嚴迪昌著 齋魯書社 一九九三年
中國詞學批評史 方智範、鄧喬彬、周堅偉、高建中合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中國文學理論史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合著 台北洪葉書局 一九九四
詞學論著總目 林玫儀主編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一九九五年
詞譜格律原論 徐信義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中國古代詞史 李正輝 李華豐合著 台北志一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清詩流派史 劉世南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江湖詩派研究 張宏生著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五年
詞話學 朱崇才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清詞名家論集 葉嘉瑩 陳邦炎合著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一九九六年
清詞選講 葉嘉瑩著 台北三民書局 一九九六年
六朝情境美學綜論 鄭毓瑜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九六年
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龍榆生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唐宋派文學活動年表 馬信美著 中壢聖環文庫 一九九七年
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 徐照華著 高雄復文書局 一九九八年new window
清詞史 嚴迪昌著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唐宋詞流派史 劉揚忠著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學人遊幕與清代學術 尚小明著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一九九九年
清代學術文化史論 王俊義 黃愛平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性別與家園──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 鄭毓瑜著 台北里仁書局 二○○○年
金元詞論稿 趙維江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二○○○年
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 蔡英俊著 台北學生書局 二○○一年
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 徐楓著 台北雲龍出版社 二○○二年new window
史學類或社會學類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 余英時著 台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余英時著 台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new window
曼海姆 黃瑞琪編著 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一九九○年
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 余英時等著 台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批判社會學 黃瑞琪編著 台北三民書局 一九九六年
中國近百年政治史 李劍農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八年
清史(一八四○年前) 馮元魁新撰 香港中華書局 二○○○年
晚清史 胡禮忠 戴鞍鋼新撰 香港中華書局 二○○○年
清代社會與實學 呂元驄 葛榮晉合著 香港大學出版社 二○○○年
十八世紀的中國社會 張研 郭成康合著 台北雲龍出版社 二○○三年
哲學類
才性與玄理 牟宗三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七四年
中國人性論史 徐復觀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二年
中國哲學十九講 牟宗三著 台灣學生書局 一九八三年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 唐君毅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八八年
兩漢思想史 徐復觀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八九年
中國哲學的特質 牟宗三著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九○年
(二)、碩博士論文
南宋江湖詩派之研究 鄭亞薇著 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一年new window
周濟詞論研究 李鍾振著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一九八四年new window
晚清詞論研究 林玫儀著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研究所博士論文 一九七九年new window
白雨齋詞話研究 陳月霞著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年
謝章鋌詞學理論研究 張秀欒著 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二年
神韻詩派研究 易新宙著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三年
常州詞派寄託說研究 張宓芳著 台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四年
復社與晚明學風 劉莞著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五年
白雨齋詞話沈鬱說研究 宋邦珍著 台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年
常州詞派比興說研究 朱美郁著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一年
譚獻詞學研究 蕭新玉著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二年
況周頤詞研究 羅紐金著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五年
庚子秋詞研究 陳正平著 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五年
詩話「結構性批評」研究 張雅端著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六年
白雨齋詞話沈鬱說析論 侯雅文著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七年
非確定性文學集團在文學研究上的意義──以江湖詩為例 康莉娟著 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八年
清代接受宋詞之研究 陳松宜著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九年
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林千詩著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九年
蕭氏文學集團研究 張淑芬著 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或論文集
常州詞派之流變與是非 任二北著 《清華中國文學會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一九三一年
譚獻對詞的見解 黃琴書著 《中國文化》第一卷第五期 一九五三年
讀文選 錢穆著 《新亞學報》第三卷第二期 一九五八年new window
詞體起源之多元性 張夢機著 《慶祝陽新成楚望先生七秩誕辰論文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
陳廷焯的「沈鬱」詞說 袁謇正著 《西北大學學報》第二期 一九八一年
周濟論詞的空實和寄託──常州派詞論之二 邱世友著 《文學遺產 》第三期 一九八一年
隋唐燕樂對詞體形成之影響 張夢機著 《中國學術年刊》第四期 一九八二年new window
有學集佚文 錢謙益著 瞿鳳起輯 《中華文史論叢》第三輯 一九八三年
常州詞派家法考 鄺士元著 《魏晉南北朝研究論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new window
清代的常州詞派與詞人 張珂著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十期(複印報刊資枓) 一九八五年
張惠言《詞選》述評 饒宗頤著 《詞學》第三輯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
比興妙悟之辨──周濟「出入說」新探 程亞林著 《河南大學學報》 第二期 一九八五年
評常州詞派的理論 謝桃坊著 《學術月刊》第十一期 一九八六年
常州詞派 李伯敬著 《文史知識》第八期 一九八七年
葉燮《原詩》「正變」觀試析 王策宇著 《古典文學》第十集 台北學生書局 一九八八年
「復堂詞序」試釋──清人詞論小記之一 程千帆著 《詞學研究論文集(1911-1949)》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
常州派詞論家「以無厚入有間」說詮釋 繆鉞著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十一期 一九八八年
談談常州詞派 黃志浩著 《古典文學知識》第六期 一九八九伡
漢代「楚辭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 顏崑陽著 《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常州派「比興」說詞縱析 梅運生著 《安徽師大學報》第二期 一九九二年
清代常州詞派詞論評說 方智範著 《文史知識》第五期 一九九二年
漢代楚辭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 顏崑陽著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主編《第二屆詩學會議論文集》 一九九四年
漢代「賦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 顏崑陽著 《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一九九六年
從「言意位差」論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 顏崑陽著 《清華學報》新二十八卷第二期 一九九八年
論宋代「以詩為詞」現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 顏崑陽著 《東華人文學報》第二期 二○○○年七月new window
論清代詞史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侯雅文著 《國立編譯館刊》第三十卷第一、二期合刊本 二○○一年
論先秦「詩社會文化行為」所展現的「詮釋範型」意義 顏崑陽著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編印 《儒道學術國際研討會--先秦論文集》 二○○二年
論晚清常派對「清詞史」的解釋取向 侯雅文著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所主編《第七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二○○二年
從〈詩大序〉論儒系詩學的「體用」觀──建構「中國詩用學三論」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編印《第四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二○○三年四月
明人詩社淵源考 黃志民著 《中華學苑》第十一期new window
丙二、西方相關學術論著
當代文化人類學 基辛(R.Kessing)著、于嘉雲、張啟恭合譯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一九八○年
社會世界的現象學 舒茲著、盧嵐蘭譯 (The Prenomenology of Social World)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九一年
舒茲論文集 舒茲(A.Schutz,1899-1959)著、盧嵐蘭譯(Collected Papers Vo.1:The Problem of Sccial Reality)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九二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