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晚唐五代詠史詩之美學意識
作者:賴玉樹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邱燮友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晚唐五代詠史詩美學意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4) 專書(4)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4
    論文提要
  近人王國維說:「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朱光潛以為「美是心靈的創造。」;海德格則強調「美是真實的一種存在形式。」本論文從美學的角度探索晚唐五代詠史詩審美特質,共分為六個章節:
  第一章緒論。敘述研究動機、目的,乃是藉由前人研究基礎,擬對晚唐五代詠史詩作深一層的探討。而研究範圍所以限定在晚唐五代,因為詠史詩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種獨特的詩歌體裁,經過發展至晚唐五代而達花繁葉茂之境,甚有價值。並且以文藝美學為範圍來分析其審美特質。至於研究方法則以詠史詩為經,歷代詩話中關於詠史的評說、美學家相關文藝美學理論為緯,交相融攝,抽繹出詩人詠史作品中之美學意識。
  第二章晚唐五代詠史詩溯源與美學內涵。任何主題詩歌均有其源流與發展脈絡,詠史詩也不例外,
本章探討的重點是晚唐五代之前詠史詩的發展情況、晚唐五代詠史興盛原因及其美學內涵為何?
  第三章晚唐五代詠史詩美學表現。詩人的情感須透過意象化和文辭化,才算得到表現。因此,本章從意象塑造、時空設計、聲情辭情三方面來分析詩人詠史的美學表現。
  第四章晚唐五代詠史詩美學特徵。以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交融等層面分析其美學特徵。
  第五章晚唐五代詠史詩美學風格。觀乎眾詠史作品歸納出含蓄美、精警美和悲慨美等美學風格。
  第六章結論。總結晚唐五代詠史詩美學價值與地位。
主要參考文獻(依作者姓名次序排列)
一、專書
(一)
皮日休等撰:《松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皮日休撰:《皮子文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杜牧撰、馮集梧注:《樊川詩集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 十二年九月。
李商隱撰、馮浩箋注:《玉谿生詩集箋注》,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 年八月。
李調元編定:《全五代詩》,成都•巴蜀書社,一九九二年。
韋莊撰、江聰平校注:《韋端己詩校注》,台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七 十三年三月。
張祜撰:《張承吉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清高宗御選:《唐宋詩醇》,台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十年出版。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第 十四次印刷。
溫庭筠撰、曾益謙注:《溫飛卿集箋注》,台北•臺灣中華書局,出版年 月未載。
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第三 次印刷。
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
陸龜蒙撰:《笠澤叢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陸龜蒙撰:《甫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韓偓撰:《韓內翰別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二)
王一川著:《審美體驗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第 二次印刷。
王生平著:《李澤厚美學思想研究》,台北•駱駝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八月。
王興華:《中國美學論稿》,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一 版。
王夢鷗著:《文藝美學》,台南•新風出版社,民國六十年十一月初版。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美學與美學史論集》,烏魯木齊•新疆 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七月一版。
朱光潛著:《朱光潛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八月一 版。
朱孟實等著:《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四 年九月初版。
何明著:《詩性邏輯與詩化美學︱中國古典美學的思維結構》,昆明•雲 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一版。
李澤厚著:《美學論集》,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李澤厚著:《美學四講》,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八月。
李澤厚著:《華夏美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十月。
李澤厚著:《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
李戎主編:《美學概論》,濟南•齊魯書社,一九九九年三月四刷。
杜書瀛著:《藝術的哲學思考》,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二○○一年七 月。
宗白華著:《宗白華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一版。
林同華著:《宗白華美學思想研究》,台北•駱駝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八月。
胡經之著:《文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一月。
笠原仲二著、魏常海譯:《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刷。
彭鋒著:《美學的意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年一月 一版。
楊辛、甘霖著:《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 六刷。
楊辛、甘霖著:《美學原理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六月一版。
楊匡漢著:《詩美的積澱與選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十月一版。
莊嚴、章鑄著:《中國詩歌美學史》,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 年十月一版。
漢寶德等著:《中國美學論集》,台北•南天書局,民國七十八年五月二 版。
滕守堯著:《審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三月 一版。
葉朗著:《中國美學的開展(上)》,台北•金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六 年七月。
葉朗著:《中國美學的巨擘》,台北•金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六年七月 。
葉朗主編:《美學的雙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七月一 刷。
葉航著:《美的探索》,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陳望衡著:《中國古典美學史》,台北•華正書局,民國九十年八月。new window
閻國忠著:《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台北•駱駝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八月。
欒貽信、蓋光著:《文藝美學》,北京•華齡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一 版。
 (三)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七月。
方東樹著:《昭昧詹言》,台北•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八月初版。
何文煥訂:《歷代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四月三版。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全十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杜松柏主編:《清詩話訪佚初編(全十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七十六年六月臺一版。
沈德潛撰:《說詩晬語》,台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六年八月臺三 版。
俞陛雲著:《詩境淺說》,台北•臺灣開明書店,民國七十一年三月臺十 一版。
胡震亨撰:《唐音癸籤》,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五版。
計有功撰:《唐詩紀事》,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四月再版。
袁枚著:《隨園詩話》,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年六月初版。
袁枚原著、張健精選:《隨園詩話精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 十五年四月文一版。
袁枚著、楊家駱箋注:《箋注隨園詩話》,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三 年十月初版。
許啟櫟著:《分類古今詩話》,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再 版。
趙執信、翁方綱撰:《談龍錄•石洲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七 十一年五月初版。
趙翼撰:《甌北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初版。
禚夢庵著:《楊柳詩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一月初 版。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 九九九年六月二刷。
蔡正孫撰:《詩林廣記》,台北•仁愛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五月出版。
 (四)
方瑜著:《唐詩形成的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民國六 十一年三月出版。
方瑜著:《中晚唐三家詩析論》,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一月 初版。
仇小屏著:《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九十一 年十一月一刷。new window
元好問選、郝天挺註、廖文炳解:《唐詩鼓吹箋註》,台北•新文豐出版 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初版。
巴壺天編:《唐宋詩詞選︱詩選之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 九年十二月初版。
王力著:《漢語詩律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
王力著:《古代漢語》,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初 版。
王夫之評選:《明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三月一 版。
王士禎選輯:《唐人萬首絕句選》,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八十九年十 一月初版三刷。
王安石編:《唐百家詩選》,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再版。
王明居著:《唐詩風格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二○○一年七月第 一版。
王禮卿著:《唐賢三體詩法詮評》,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八十七年 八月初版。
王蒙等編:《李商隱研究論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 年一月一版。
弘法大師原撰、王利器校注:《文鏡秘府論校注》,台北•貫雅文化事業 公司,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初版。
朱光潛著:《詩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刷。
朱孟實等:《中國詩歌的境界與情趣》,台北•莊嚴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九月初版。
朱自清撰:《朱自清說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一版。
余恕誠著:《唐詩風貌及其文化底蘊》,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八 年八月一刷。
吳庚舜、董乃斌主編:《唐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 五年十二月第一版。
吳調公著:《李商隱研究》,台北•明文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九月三十日 初版。
呂慧鵑等編:《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二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 社,一九九七年。
呂慧鵑等編:《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續編一,濟南•山東教育出版 社,一九九七年。
李元洛著:《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九年二月初版。new window
李志慧著:《唐代文苑風尚》,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七月初 版。
李壯鷹著:《中國詩學六論》,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九年六月第一  版。
李浩著:《唐詩的美學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李清筠著:《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   例》,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十月。new window
李嘉德著:《連雅堂詩詞評介》,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五十一年 一月初版。
杜曉勤著:《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北京•東方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七月第一版。
杜曉勤撰:《隋唐五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二○○一年十二 月。
周振甫主編:《李商隱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一九九六年八月 一刷。
周慶華著:《詩話摘句批評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九月初版。
孟二冬著:《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 八年九月第一版。
服部宇之吉等編:《漢文大系》二,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七 年十月初版。
服部宇之吉等編:《漢文大系》十八,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六十 七年十月初版。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 業公司,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初版一刷。
林淑貞著:《詩話論風格》,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  刷。new window
林繼中著:《唐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年四月一  版。
季明華撰:《南宋詠史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十一 月一刷。
金聖歎編著:《聖歎選批唐才子詩》,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六年三 月初版第六次印行。
姚鼐選、方東樹評《今體詩鈔》,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四 年五月初版。
施蟄存著:《唐詩百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九月第一 版。
胡雲翼著:《唐詩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一九五九年五月版。
胡樸安、胡懷琛著:《唐代文學》,香港•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四年三  月。
柯慶明、林明德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詩歌之部(二)》,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十月一版。
夏紹碩撰:《古典詩詞藝術探幽》,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國七十三 年七月初版。
夏敬觀著:《唐詩說》,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初 版。
孫琴安著:《唐七律詩精品》,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九五 年六月第三次印刷。
席涵靜著:《唐人七言近體詩格律的研究》,台北•昌言圖書公司,民國 六十五年六月初版。new window
康曉城著:《先秦儒家詩教思想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 七年八月初版。new window
袁行霈著:《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五月一刷。
高明等著:《憂患意識的體認》,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四月 出版。
張仁青著:《六朝唯美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初  版。
張玉穀:《古詩賞析》,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出版。
張建業著:《中國詩歌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初版 一刷。
張敬文著:《中國詩歌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五十九年十 二月出版。
張淑香著:《李義山詩析論》,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初版。
張淑瓊主編:《唐詩新賞(全十五冊)》,台北•地球出版社,民國七十 八年四月。
張夢機、顏崑陽審訂:《唐詩新葉》,台北•故鄉出版社,民國七十年五 月初版。
許清雲著:《近體詩創作理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六 年九月初版一刷。new window
許鋼著:《詠史詩與中國泛歷史主義》,台北•水牛圖書公司,民國八十 六年八月三十一日。new window
許總著:《唐詩史》上下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三月二 刷。
傅璇琮主編:《唐代文學研究》第二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 九九○年十月第一版。
傅璇琮主編:《唐代文學研究》第三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 九九二年八月第一版。
傅璇琮主編:《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 九九三年十一月第一版。
傅璇琮主編:《唐代文學研究》第五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 九九四年十月第一版。
傅璇琮主編:《唐代文學研究》第六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 九九六年九月第一版。
傅璇琮主編:《唐代文學研究》第七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 九九八年十月第一版。
傅璇琮等著:《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瀋陽•遼海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 二月出版。
傅璇琮編撰:《唐人選唐詩新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二月初版。
喻守真著:《唐詩三百首詳析》,台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十一年三 月臺十一版。
曾永義著:《詩歌與戲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四 月初版。
童慶炳著:《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 十月二刷。
邱燮友著:《中國歷代故事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八年四月。
邱燮友著:《品詩吟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邱燮友著:《美讀與朗誦》,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年八月 初版。
邱燮友著:《童山詩論卷》,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九十二年四月 初版。
黃永武著:《詩心》,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年七月初版。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八年 九月初版十三印。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八年 九月初版十三印。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八年 九月初版十三印。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考據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八年 九月初版十三印。
黃侃撰:《李義山詩偶評》,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初 版。
黃盛雄著:《李義山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九月 初版。
黃瑞雲選注:《詩苑英華》,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二○○二年一月第 一版。
楊成鑒著:《中國詩詞風格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八十 四年十二月初版一刷。
鈴木虎雄著、洪順隆譯:《中國詩論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六十八年九月二版。
趙山林著:《詩詞曲藝術》,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六月一 版一刷。
趙逵夫主編:《詩賦論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二月初 版。
趙謙著:《唐七律藝術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初  版。new window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 十八年二月再版。
劉開揚等著:《唐詩研究論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九年 二月一刷。
劉德重、張寅彭著:《詩話概說》,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十 二月初版。
劉學鍇、余恕誠著:《李商隱詩歌集解》,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民 國八十一年十月初版一刷。
劉學鍇、余恕誠選注:《李商隱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 七年六月二刷。
葉婉之評釋:《昭君詩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十二 月初版。
葉慶炳著:《中國文學史》上下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八十一年 九月三刷。
潘重規著:《樂府詩粹箋》,九龍•人生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六月初版。
盧明瑜著:《三李神話詩歌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初版。
盧清青著:《李商隱絕句詩闡微》,台北•天工書局,民國九十年初版。
陳友冰、田素謙著:《唐詩清賞》,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九十年五月初 版。
陳文忠著:《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一九 九八年八月第一版。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出版。
陳本益著:《漢語詩歌的節奏》,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八月 初版。
陳伯海主編:《唐詩匯評(全三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一九九 六年五月第三次印刷。
陳伯海主編:《中國詩學史》(隋唐五代卷),廈門•鷺江出版社,二○ ○二年九月第一版。
陳成豐著:《中華民國史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年七月 初版。
陳昌明著:《緣情文學觀》,台北•臺灣書店,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初  版。
陳植鍔著:《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 一月第二次印刷。
陳慶輝著:《中國詩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初 版。
陳滿銘著:《章法學新裁》,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九十年一月初 版。new window
陳滿銘著:《章法學綜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初版。new window
霍松林等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一九九一),桂林•廣西師範大 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一版。
霍松林等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一九九二),桂林•廣西師範大 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第一版。
霍松林等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一九九三、四),桂林•廣西師 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七月第一版。
霍松林等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一九九五、六),桂林•廣西師 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第一版。
霍松林等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一九九七),桂林•廣西師範大 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八月第一版。
霍松林等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一九九八),桂林•廣西師範大 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月第一版。
蔡英俊著:《興亡千古事》,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二版一刷。
蔡英俊著:《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國七十五年五 月初版。
蔣勵材編著:《二十四品近體唐詩選》,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 委員會,民國七十年四月印行。
韓經太著:《詩學美論與詩詞美境》,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一九 九九年一月第一版。
蕭滌非等撰寫:《唐詩鑑賞集成》上下冊,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七 十九年九月初版。
顏進雄著:《唐代遊仙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十月 初版。new window
鄭騫等著:《詩與詩人》第二集,台北•文學雜誌社,民國四十八年四月 初版。
羅宗強著:《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 年八月一版。
蘇珊玉著:《盛唐邊塞詩的審美特質》,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九 年十一月初版。new window
蘅塘退士選輯、王進祥集解:《唐詩三百首集解》,台北•國家出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四月出版。
龔鵬程著:《文學散步》,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初版。new window
二、學位論文
李宜涯撰:《晚唐詠史詩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 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
金鍾吾撰:《明末清初詩學復古與創新的思維體系︱以詩藪、原詩為  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
 九月。
徐亞萍撰:《唐代詠史詩與中國傳統士文化關係之研究》,高雄•高雄師 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馬楊萬運撰:《中晚唐詩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民國六十三年六月。
許周會撰:《杜荀鶴及其詩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黃大松撰:《晚唐詩歌中黃昏意象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黃雅歆撰:《魏晉詠史詩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七十九年。
黃郁博撰:《中國美學的建構︱宗白華美學思想研究》,台北•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廖振富撰:《唐代詠史詩之發展與特質》,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五月。
葉仲容撰:《西施故事源流考述》,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八十年一月。
潘志宏撰:《晚唐三家詠史詩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
陳吉山撰:《北宋詠史詩探論》,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二年。
陳怡秀撰:《張祜詩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五年八月。
陳清俊撰:《盛唐詩歌時空意識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蔡靖文:《韓偓詩新探》,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 十七年六月。
韓惠京撰:《李商隱詠史詩探微》,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蕭靜怡:《胡震亨《唐音癸籤》詩學體系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三、期刊論文
王西平:〈杜牧創作個性與藝術風格綜論〉,西安《陜西師大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一九八九年,第三期。
王定璋:〈論中晚唐詠史詩的憂患意識與落寞心態〉,廣州《江海學
 刊》,一九九○年,第六期。
王 紅:〈試論晚唐詠史詩的悲劇審美特徵〉,西安《陜西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八九年,第三期。
王寶玲:〈簡談杜牧的詠史詩〉,安陽《殷都學刊》,一九九三年,第 一期。
丘良任:〈論詠史詩〉,《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 九五年,第二期。
任元彬:〈唐末五代的詠史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二○○○ 
 年,第一期。
任海天:〈傷悼與反思:晚唐詠史詩的焦點指向〉,《THE NORTHERN
 FORUM》,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向以鮮:〈漫談中國的詠史詩〉,西安《人文雜誌》,一九八五年,第 四期。
成松柳:〈溫庭筠詩歌藝術風格初探〉,《長沙水電師院學報》,一九 九二年,第一期。
成松柳:〈大江東去:沉浸在歷史中的思索︱對晚唐詠史詩的一種描 
 述〉,長沙《求索》,一九九四年,第五期。
朱碧蓮:〈論杜牧與牛李黨爭〉,北京《文學遺產》,一九八九年,第 二期。
李士龍:〈試論古代詠史詩〉,《學習與探索》總第一○七期,一九九 六年,第六期。
周小龍:〈唐代的詠史詩〉,《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總第六十三期,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房日晰:〈杜牧李商隱之詠史詩比較〉,《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一九九四年,第二期。
林 庚:〈盛唐氣象〉,《北京大學學報》,一九五八年,第二期。
侯迺慧:〈唐代懷古詩研究〉,台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民國八十
 九年六月,第三期。
查清華:〈皎然司空圖美學思想辨異〉,廣州《江海學刊》,一九九
 ○,第六期。
孫 立:〈論詠史詩的寄托〉,《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一
 九九七年,第一期。
許建華:〈杜甫李商隱詠史詩之比較〉,《杜甫研究學刊》,一九九九
 年,第一期。
邵傳烈:〈晚唐的抗爭和激憤之談︱略論羅隱、皮日休、陸龜蒙的雜 
 文〉,廣州《江海學刊》,一九九○,第六期。
邱燮友:〈詩歌意象的表現〉,台北《幼獅文藝》,民國六十七年六 
 月,第四十七卷第六期。
黃筠:〈中國詠史詩的發展與評價〉,北京《中國文化研究》,一九九
 四年。
黃菊芳:〈杜牧的性行與其議論型詠史詩〉,台北《中文研究學報》,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第二期。
楊旺生:〈韓偓詩歌創作簡論〉,《安慶師院學報(社科版)》,一九 九二年,第一期。
楊義:〈杜甫的「詩史」思維(上)〉,《杭州師範學院學報》,二○ ○○年,第一期。
楊義:〈杜甫的「詩史」思維(下)〉,《杭州師範學院學報》,二○ ○○年,第二期。
雷恩海:〈詠史詩淵源的探討暨詠史詩內涵之界定〉,貴陽《貴州社會 科學》,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趙敏俐:〈論班固的〈詠史詩〉與文人五言詩的發展成熟問題︱兼評當 代五言詩研究中流行的一種錯誤觀點〉,哈爾濱《北方論叢》,一九
 九四年,第一期。
齊益壽:〈談六朝詠史詩的類型〉,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民國 六十六年四月,第十卷第四期。
劉維俊:〈評杜牧的詠史詩〉,天津《天津師院學報》,一九八一年, 第六期。
劉學鍇:〈李商隱詠史詩的主要特徵及其對古代詠史詩的發展〉,北京 《文學遺產》,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劉學鍇:〈義山七絕三題〉,北京《文學遺產》,二○○○年,第二 
 期。
葉繼奮:〈杜牧詠史詩的審美特徵〉,《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二 ○○○年三月,第十二卷,第一期。
陳文華:〈論中晚唐詠史詩的三大體式〉,北京《文學遺產》,一九八 九年,第五期。
陳松青:〈唐代詠史詩論三題〉,《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總第八 八期,一九九九年,第五期。
陳書良:〈簡論胡曾及其〈詠史詩〉〉,長沙《求索》,一九八三年,
 第六期。
陳華:〈刺露異鋒各顯其銳︱中國古代詠史詩詠物詩及寓言詩的諷刺藝 術〉,《鹽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九四年,第四 
 期。
陸精康:〈詠懷詠史各臻其妙︱兩首〈赤壁〉詩比較賞析〉,北京《語
 文月刊》,一九九三年,第十一期。
蔣長棟:〈晚唐社會與晚唐詠史詩的主題〉,湘潭《中國韻文學刊》,
 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蔡英俊:〈意象〉,台北《國文天地》,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第二卷 第六期。
四、外文
桐島薰子:《晚唐詩人考︱李商隱、溫庭筠、杜牧の比較と考察》,福 岡•中國書店,一九九八年二月出版。
淺見洋二:〈關於李商隱的詠史詩〉,日本《文化》五十卷,一九八七 年,第三、四號。
齊藤茂:〈李商隱〈詠史〉︱歷史と現實の交差〉,伊藤漱平編《中國 の古典文學作品選讀》,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八一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