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洪武、建文時期地域詩學研究
作者:丁威仁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許建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明初地域詩學浙東派江西派蘇州派閩中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6
胡應麟《詩藪》云:「國初吳詩派昉于高季迪,越詩派昉于劉伯溫,閩詩派昉于林子羽,嶺南詩派昉于於孫蕡,江右詩派昉于劉崧,五家才力,成足雄據一方,先驅當代」,認為明初有吳、越、閩、嶺南、江右五個詩派,可見明初詩論之精采繁複。筆者也相當好奇明中、晚期關於復古與反復古的文學論戰,其中應有隱藏的潛在根源。假使仔細檢視這個根源,將發現解決明中晚期的許多文學爭端,就必須回到明初詩文理論的發展。明洪武、建文時期的浙東、江西與閩中詩學,確實影響明中晚期的復古思維,連反復古性靈與真性情的展現,也必須推至明初吳中蘇州等地的詩歌思維。整體但分向地討論明初詩歌思維的多元趨勢,替明中、晚期詩文理論的繁複景象,找出在明初地域詩學裡呈現的思維根源,正是本文命題研究的意義所在。本文藉元末明初文士詩學理論之完整閱讀,透過地域詩學的分向觀照,分析討論明初詩論的變遷與文化意義。明初的地域詩學便在這些文人的手上建立,我們將共時性(synchronic)的研究置入其中,透過不同地域詩人詩論的研究,方能彰顯出當時多元化的詩歌思維,與文化現況。
一、洪武、建文詩人別集
(一)浙東派
方孝孺,《遜志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王禕,《王忠文公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王紳,《繼志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朱右,《白雲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朱元璋著、胡士萼點校,《明太祖集》(安徽古籍叢書系列),黃山書社出版,1991。
宋濂,《宋學士全集》,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初編,1970。
宋濂,《宋景濂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濂,《宋景濂未刻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81。
貝瓊,《貝先生文集》,原四部叢刊影印明洪武本。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李昱,《草閣集》,武林往哲遺著光緒二十二年錢唐丁氏嘉會堂刊本。
金寔,《覺非齋文集》,原明天順刻本。
 明成化元年唐瑜刻本。
 續修四庫全書本,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1995。
胡翰,《胡仲子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徐一夔,《始豐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凌雲翰,《柘軒集》,原武林往哲遺著光緒二十二年錢唐丁氏嘉會堂刊本。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烏斯道,《春草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張著,《永嘉先生集》,國家圖書館藏舊抄本。
童冀,《尚絅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葉子奇,《草木子》,日本寬文九年刻本。
元明史料筆記叢刊本,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初版三刷。
趙撝謙,《趙考古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劉基,《誠意伯文集》,四部叢刊上海涵芬樓刊本。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錢宰,《臨安集》,國家圖書館藏舊抄本。
謝肅,《密菴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瞿佑,《歸田詩話》,歷代詩話續編本。
蘇伯衡,《蘇平仲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二)蘇州派
王行,《半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王彞,《王常宗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汪廣洋,《鳳吟池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妙聲,《東皋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易恆,《陶情集》,南京圖書館藏明刊本。
茅大芳,《希董先生集》,道光乙未重鐫庚戍校印本。
殷奎,《強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高啟,《鳧藻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孫作,《滄螺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張適,《甘白先生張子宜文集》,十萬卷樓藏抄本。
楊基,《眉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楊維楨,《鐵崖古樂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董紀,《西郊笑端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三)江西派
危素,《說學齋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危素,《危太樸集》,民國甲寅年吳興劉氏家業堂刊本。
危素,《危學士全集》,清乾隆二十三年芳樹園刊本。
周是修,《芻堯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
陳謨,《海桑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梁寅,《梁石門集》,清光緒十五年江西新喻縣學宮板。
張宇初,《峴泉集》,《道藏》(第三十三冊),文物出版社本。
練子寧,《練公文集》,明萬曆年間刊本。
劉崧,《槎翁文集》,明嘉靖元年徐冠刻本。
劉永之,《劉仲修集》,八千卷樓藏抄本。
羅性,《羅德安公集》,清光緒辛巳羅氏家重刊本。
龔斅,《鵝湖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四)閩中派及其他
朱同,《覆瓿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
宋訥,《西隱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林弼,《林登州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林鴻,《鳴盛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高棅,《唐詩品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汪宗尼校訂本。
孫蕡,《孫西菴集》,自明誠廔叢書本。
唐桂芳,《白雲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陶安,《陶學士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張子寧,《翠屏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劉如孫,《劉坦齋先生文集》,石溪留畊堂光緒重刊本。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二、經部
王弼,《周易略例》,無求備齋易經集成本第149冊,台北:成文出版社印行,1976。
朱熹,《大學章句》,《續修四庫全書》第159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天正註譯,《中庸今註今譯》,臺灣商務,1991十一版。
阮元校重刻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56。
焦循,《孟子正義》,新編諸子集成本,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
三、史部
宋濂等編,《元史》,北京中華書局。
李賢編纂,《大明一統志》,文海出版社印行,1965.8初版。
谷應泰,《明史記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77。
台北:三民書局,1956初版翻印本。
陳田,《明詩紀事》,鼎文書局,1971。
續修四庫全書本,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古籍出
版社印行,1995。
陳鼎《東林列傳》,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75。
張廷玉,《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國家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1965-1966。
黃佐著、嚴一萍選輯、清道光伍崇曜校刊,《翰林記》,百部叢書集成本,藝文印
書館影印,1968初版。
趙翼,《廿二史劄記》,世界書局,1962初版。
董倫等修,《明實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影印本,1984。
廖道南,《殿閣詞林記》,台北:商務印書館印行四庫全書珍本133-136冊,197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世界書局,1961。
續修四庫全書第1589冊,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上海古籍出版社。
龍文彬,《明會要》,世界書局,1960。
顧璘著、嚴一萍選輯、明萬曆沉節甫輯陽羨陳于廷刊,《國寶新編》,《百部叢書
集成》本第60冊,藝文印書館影印,1966。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續修四庫全書本第598-612冊,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
員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1995。
四、子部
王夫之《思問錄》,台北:世界書局,1959。
王梓材,《宋元學案補‧龍川學案》,叢書集成續編本,台北:新文豐,民74。
朱熹著、張伯行輯,《朱子語類》,商務印書館,1939。
朱熹著、張伯行編、左宗棠增刊卷,《朱子文集》,《百部叢書集成》13-26冊,藝
文印書館編印,1968年初版。
呂本中著、嚴一萍選輯、清光緒陸心源校刊,《東萊呂紫薇師友雜志》,百部叢書
集成本,藝文印書館影印,1968。
呂本中,《童蒙訓》,萬有文庫本,商務印書館,1939。
周敦頤,《周子通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邵雍,《擊壤集》,台北:廣文書局,1985。
張載,《張子正蒙》,世界書局,1980。
程顥、程頤撰、朱熹編,《程氏遺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五、其他別集
王夫之,《明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1997。
元好問,《元遺山先生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文徵明,《甫田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王世貞,《藝苑巵言》,《歷代詩話續編》本,木鐸出版社,1983.9。
嚴羽撰、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書局,1987。
黃庭堅,《黃山谷詩集注》,世界書局出版,1996.11。
李東陽,《懷麓堂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吳可撰、嚴一萍選輯,《藏海詩話》,百部叢書集成本,藝文印書館,1966。
解縉,《文毅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曾季貍,《艇齋詩話》,廣文書局出版,1971。
《續修四庫全書》本1694冊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2。
葉盛,《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
胡應麟,《詩藪》,明崇禎五年重刊本,台北:廣文書局印行,1973。
六、總集
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藝文印書館,1959。
丁福保,《古今詩話叢編》,廣文書局。
朱彞尊,《明詩綜》,世界書局,1988。
何文煥,《歷代詩話》,藝文印書館,1956。
吳世常輯注,《論詩絕句二十種輯注》,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合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與禁燬書目》,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沈德潛,《明詩別裁》,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臺一版。
黃宗羲編,《明文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錢伯城等編,《全明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
七、現當代學者撰述
(一)文學史
王忠林,《中國文學史初稿》,萬卷樓出版,2002。
北京大學主編,《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印行,1959。
江增慶編著,《中國文學史》,國立編譯館主編,五南圖書出版,1995。
何曉明、周積明、馮天瑜等著,《中華文化史》下冊,桂冠圖書,1993.5。
吳文治,《中國文學史大事年表》,黃山書社,1982。
胡懷琛編,《中國文學史綱要》,台灣商務印書館,1958年臺一版。
胡雲翼著,《中國文學史》,莊嚴出版社,1982。
柳存仁著,《中國文學史》,香港大公書局,1962年七版。
袁行霈、褚斌杰,《中國文學史綱要》,曉園出版社,1991。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梁容若,《中國文學史研究》,東大,2004。
張長弓,《中國文學史新編》,開明書局,1954。
游國恩,《中國文學史》,五南文化,1990。
楊鐮,《元詩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8。
華仲麐編著,《中國文學史論》,台灣開明書店,1976.3三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學生書局,1987。
駱玉明、章培,《中國文學史》,復旦大學出版,1996。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台灣中華書局,1963年臺七版。
(二)文學批評
王金凌,《中國文學理論史》,華正書局,1987。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時報文化,1995。new window
王運熙、顧易生編,《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2。
王運熙、黃霖主編,劉明今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方法論》,復旦大學出
版社,2002。
王運熙、黃霖主編,汪湧豪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範疇論》,復旦大學出
版社,2002。
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全集:元明詩說》,筑摩書房,1984-1985。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元明詩概說》,台灣國立編譯館主編,幼獅文化事業
公司印行,1986,P.141。
朱任生,《詩論分類纂要》,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朱榮智,《元代文學批評之研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周偉民,《明清詩歌史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12.。
邵紅、葉慶炳編,《明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成文出版社,1979。
徐中玉主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文氣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
徐中玉主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才性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
逢甲大學中文系所編輯,《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論文集》,新文豐,1995臺一版。
陳良運,《中國詩學體系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4三刷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文史哲出版社,1990.7。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著《中國文學理論史》,台北:洪葉,1994。
張偉保,《明代文學「復古與革新」研討會論文集》,新亞研究所出版、文星圖書
公司發行,2001。
張健,《朱熹的文學批評》,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
張健,《明清文學批評》,國家出版社,1983初版。new window
姬秀珠,《明初大儒方孝孺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1.4。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上冊)》,文津出版社,1994。
蔡振楚,《詩話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0。
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聯經出版社,1981。
錢基博,《明代文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4。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學生書局,1989.2。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學海出版社,1980。
龔顯宗,《明洪、建二朝文學理論研究》,華正書局,1986.6。
龔顯宗,《明初越派文學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8.7。
龔顯宗,《明清文學研究論集》,華正書局,1996.1。
(三)思想史與專著
王邦雄等編,《中國哲學史》,台灣:空中大學,1995.8。new window
王曉興,《宋明理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允晨文化,2004。
孫克寬,《元代金華學術》,東海大學出版,1975.6。
真諦譯、高振農校釋,《大乘起信論校釋》,中華書局出版,2000。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台北:開明書店,1941。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等,《宋明理學史》,人民出版社,1997。
孫克寬,《元代金華學術》,東海大學出版,1975.6。
馬積高,《宋明理學與文學》,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陳來,《宋明理學》,洪葉文化,1994。
張學智,《明代哲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馮炳奎,《宋明理學研究論集》,黎明文化,1989。
許總,《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
許總,《理學文藝史綱》,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蔡仁厚,《宋明理學》(南宋篇),台灣:學生書局,1980。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1993.12三版。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1993.12三版。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台灣:學生書局,1984。
(四)史地類與其他
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張老師
文化出版,2003版。
侯伯‧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遠流出版社,1990。
瑪格麗特‧魏特罕(Margaret Wertheim),《空間地圖》,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8。
徐子方,《挑戰與抉擇﹘元代文人心態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1。
南華大學文學系編《明清文學與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4.5.1舉辦。
南炳文、湯綱,《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陸寶千,《中國史地綜論》,廣文書局,1962.8。
梁啟超,《近代學風之地理分佈》,台灣中華書局,1956。
黃仁生,《日本現藏稀見元明文集考證與提要》,岳麓書社,2004.8。
陳正祥,《中國文化地理》,木鐸出版社,1983。
陳正祥,《中國歷史文化地理(上冊)》,南天書局,1995.10。
陳序經,《中國南北文化觀》,牧童出版社,1976。
臧勵龢,《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1935。
費振鐘,《墮落時代:明代文人的集體墮落》,立緒文化,2002年。
錢穆,《國史論衡》,東大出版,2004.1三版一刷。
錢鍾書,《談藝錄》,臺北:書林,P.545,1988。
謝水順等著,《福建古代刻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6。
謝思煒,《唐宋詩學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3。
嚴勝雄,《都市的空間結構》(經濟學百科全書第八冊),聯經出版社,1986。
八、期刊、學位論文類
(一) 對個別詩人之評述
丁威仁,〈宋濂詩論探賾〉,彰化師範大學第六屆古典詩學會議所宣讀之論文,
2002.5。
周群,〈劉基詩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三期,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new window
研究所,1998.9。
孫德彪,〈試談禪宗對古代文論之影響〉,《延邊大學學報》(哲社版),1991.1。
晏選軍,〈鐵崖體詩風淺探〉,《中國韻文學刊》1999年第1期,浙江大學中文系
編。
陳淑媛,〈方孝孺正統論初探〉,收錄於《史匯》,1996.5。new window
陳昭銘,〈方孝孺詩文理論探賾〉,彰化師範大學第六屆古典詩學會議所宣讀之論
文,2002.5。
陳書錄,〈楊維楨﹘明代詩文邏輯發展的起點〉,《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3期。
張健,〈高啟〈郊墅雜賦十六首〉析論〉,彰化師範大學第六屆古典詩學會議所宣
讀之論文,2002.5。
張仲謀,〈論宋濂的文論與散文創作〉,《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年第2期。
黃景進〈朱子的詩論〉,《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籌備處印行,1993.5。
劉耘,〈明初閩詩人張以寧、林鴻論略〉,《福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
卷第5期,1999.12。
梅俊道〈邵雍的詩歌理論及其詩歌創作〉,《九江師專學報》(哲社版),1992.2-3。
轉引自《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1992.11。
(二) 文學理論之評述
Allan Pred著,許坤榮譯〈結構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一
文,刊於《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3.3。
古建軍,〈「詩言志」的歷史魅力與當代意義﹘ 一部微型的中國古典詩學論著〉,
《社會科學戰線》(長春),1991.2。
祁志祥,〈古代文論的總體創作方法論﹘「活法」說研究〉,《學術月刊》(瀘),
1992.4。
吳建民,〈中國古代詩歌批評的三種主要方法〉,《曲靖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
5期,2002.9。
涂光社,〈「詩言志」系統理論的發展與遞進層次〉,《楚雄師專學報》,第14卷第
1期,1999.1。
孫德標、劉清艷,〈試談禪宗對古代文論之影響〉,《延邊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1.1。
張海明,〈原道說和中國文學理論〉,《上海文論》,1991.5。
蔣述卓,〈古代詩論中的以禪論詩〉,《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南昌),1992.1。
簡錦松,〈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批評立場新論〉,南華大學文學系編《明清文
學與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4.5.1舉辦。
簡錦松〈論明代文學思潮中的學古與求真〉,收錄於《古典文學》第八集,台灣:
學生書局,1986.4。
譚帆,〈試析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價值觀念〉,《文藝理論研究》(瀘),1991.4。
(三) 元末明初詩文發展與其他
王學泰,〈以地域分野的明初詩歌派別論〉,《文學遺產》1999年第五期,轉自中
國社科院文學所‧中國文學網。
付明明,〈明建國前後徵聘文士考略〉,《重慶教育學院學報》第15卷第2期,
2002.3。
朴英順,〈《滄浪詩話》與明代詩論〉,《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2。
李曰剛,〈初明六大詩派之流變〉,師大學報第十八期。new window
辛一江,〈論元末明初越派與吳派的文學思潮〉,《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21卷第3期,1999.9。
林麗月,〈明初的察舉〉,收錄於《明史研究專刊第一期》。
孫小力,〈明代詩學書目匯考〉,《中國詩學》第九輯。
許總,〈論理學規範下的明初文風〉,《漳州師院學報》,1999年第3期。
許師建崑,〈文學大眾化與大眾文學化﹘重構明代文學史論述的主軸〉,南華大學
文學系編《明清文學與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4.5.1舉辦。
黃志民,《明人結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啟樵,〈明初人才培養與登進制度及其演變〉,收錄於《新亞學報》六卷二期,new window
1964.8.1。
鄭利華,〈明代中葉吳中文人集團及其文化特徵〉,《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1997.7,第4卷第2期。
劉本棟,〈明洪武建文朝別集考略〉,收錄於《幼獅學誌》九卷一期,1970.3.31。
劉明浩,〈論元人詩論中的「情性」問題〉,《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呼和
浩特),1993.1。
劉海燕,〈試論明初詩壇的崇唐抑宋傾向〉,《文學遺產》2001年第2期。
劉渭平,〈明代詩學之發展與影響〉,《明清史集刊》第三卷,1997.6。
橫田輝俊,〈明代文人結社之研究〉,收錄於《廣島大學文學部紀要特輯號三》。
駱允治,〈南宋金華三派學說概述〉,收錄於《文瀾學報》三卷二期。
簡錦松,〈論明代文學思潮中的學古與求真〉,收錄於《古典文學》第八集,台灣:
學生書局,1986.4。
(四)學位論文
王頌梅,《明清性靈詩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new window
安贊淳,《明代理學家文學理論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new window
李麗華,《劉基及其文學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李欣潔,《明代復古詩論重探》,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卓福安,《王世貞詩文論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new window
邵曼珣,《論真:以明代詩論為考察中心》,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
林美蘭,《貝瓊的文學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長安靜美,《明初十六子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吳瑞泉,《明清格調詩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new window
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臺灣師範大學國文new window
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唐惠美,《元明之際士人出處之研究--以宋濂為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9。
高郁婷,《蘇伯衡的文學理論及其作品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5。
陳鎮亞,《楊維楨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連文萍,《明代茶陵派詩論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黃如焄,《明代詩學精神與神韻傳統》,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new window
葉含秋,《宋濂年譜》,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蔡瑜,《高棅詩學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應懿梅,《劉伯溫及其詩》,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