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女童的「國民學校學習經驗」研究(1941-1949)
作者:陳玉珍
作者(外文):Yu-Chen Che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周愚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臺灣女童國民學校學習經驗girls in Taiwanprimary schoolexperience of scho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8
鑑於女性經驗長期在歷史書寫中缺席,本研究以女性主義為檢視準則,重
構歷史中的女性經驗。觀諸政治、經濟及教育等被視為解放女性的三大管道中,教育往往被視為最基本的重要環節,故本研究以女性受教經驗為核心,於文獻探討的基礎上,採用口述歷史重構1941年至1949年間,臺灣女童在國民學校的學習經驗。
本研究範圍限定於1941年至1949年間的國民學校,採用立意取樣,針對南投埔里、基隆仙洞兩地等十一名受訪者,進行口述歷史之訪談,另並藉由若干小學校史與相關文獻資料,重構臺灣女童在國民學校的學習經驗。
本研究主要發現,簡述如下:
一、國民學校的實施使女童入學所佔性別比率明顯提高,並且有助於女童取得文憑,惟逾齡入學的情形仍然普遍。
二、探討國民學校課程的實施,女童學習的課程內容仍難脫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要求。
三、女童就學機會受限於「性別刻板印象」、「父權觀念」、「家長對受教育價值的認同」等因素的影響,但仍有女童透過自身強烈的求學意願而突破限制,爭取接受教育的機會。
Because there was almost absence of female roles in history in Taiwan,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report the past condition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for girls in Taiwan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female roles in society and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situations in the past to learn it on the basis of liberalism of women today. A meaningful guidance is hoped established.
There have had been three channels for liberty of women, i.e., politics, economics and education. Education is considered the main basic chain in the channels taken as the core in the study.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primary education of girls in Taiwan from 1941-1949 and the oral descriptions from different individuals interviewed by the author. It was done through personal visits and dialogues to collect the historical educational data mainly from 1941-1949 in an opened area, Sientung in Keelung and the closed area, Puli in Nanto .The periods for the study included the late stage of Japan-occupied and the early stage of ROC-recovered.
Duri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there were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activities in Taiwan. From this study,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ose who were mostly girl students attending primary schools during the periods and the related historical data in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al situations for girls in the past, we may learn it from the history.
There are thre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as follows:
1. The rate of girls’ enrollments into primary school had been raised explicitly, and the fact which made girls to acquire the certificates more easily. But many girls were over school age at that time.
2. By probing into curriculum practice in primary school at that time, the researcher finds that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which girls had learned still were entangled in the idea of stereotype of gender.
3. About the strained limitation of education for girls in Taiwan in the past, it was evident that was mostly due to the conception from a man-dominant society. Howe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till some girls could break the restriction of education for them in the past because of their strong wills and intentions.
壹、方志與官方文獻
《臺灣總督府府報》,昭和十二年一月十五日。
《臺灣總督府府報》,昭和十五年二月十一日發布。
《臺灣總督府府報》,昭和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發布。
《臺灣總督府報》號外,昭和十六年三月三十日發布。
《臺灣總督府官報》,昭和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發布。
《臺灣總督府官報》第986號,昭和二十年六月二十五日發布。
臺灣教育会編,《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發行,昭和十四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輯小組,《臺灣省通誌:卷五教育志教育行政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58。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南投: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民73。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主編,《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1895-1945)》,南投:臺灣省政府主計室重印,民83。
水林房太郎原著,《臺灣地理精義》,台北:成文出版社,民74。
孟繁超、楊國平等編,《南投文獻叢集21輯/住民志:平埔族篇》,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民64。
林清正等編,《南投文教篇》,南投:南投縣政府,民84。
林衡道主編,《臺灣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83三版。
南投縣政府主計室編,《南投縣統計提要(民國三十九年至八十一年)》,南投:南投縣政府,民82。
能高郡役所編,《臺灣省能高郡管內概況(全)》,台北:成文,民74。
劉枝萬編,《臺灣省南投縣志稿》,台北:成文,民72。
劉枝萬主編,《南投縣志稿(九)》,台北:成文,民74。

貳、中日文
刁筱華,《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1996。
王金蓮,〈不平等的童年〉,收於桂文亞主編,《校長上小學》,臺北:聯經,1988,頁187-205。
中島太郎,《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東京:岩崎書店,昭和41年。
白鳥著,《臺灣的悲情歲月》,台南:人光出版社,2002年。
江文瑜編,《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1995。
沈秀華,《查某人的二二八》,台北:玉山社,1997。
汪知亭,《臺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商務,1978。
李又寧,〈婦女史研究之回顧與檢討〉,收於中研院主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刊(1)《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民77。
李訓別,〈大漢溪畔〉,收於桂文亞主編,《校長上小學》,臺北:聯經,1988,頁153-165。
李秉穆等編,《戀戀埔羌崙~探尋田子記憶版圖》,屏東:屏東田子國民小學,民92。
李園會,《臺灣光復時期與政府遷台初期教育政策之研究》,高雄:復文,民73。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制度》,台北縣:國立編輯館,民86。new window
李鳳英等編,《瑞芳國小創校百年校慶特刊》,臺北縣:瑞芳國民小學,2001。
杜武志,《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臺北縣:北縣文化,民86。
何清欽,《光復初期之臺灣教育》,高雄:復文,民69。
余寧平,〈女性主義政治與美國文化研究〉,收於鮑曉蘭主編:《西方女性主義研究》,北京:三聯書店,1995。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民72。new window
林芳玫,〈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收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市:女書店,2003,頁1-34。new window
林國舜,〈一心盼望老師請假〉,收於桂文亞主編,《校長上小學》,臺北:聯經,1988,頁167-173。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1999。new window
金湘彬,《日治初期臺灣初等學校運動會之歷史考察(1895~191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民96,未出版。
胡幼慧,<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收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巨流,1996。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編印,《阿公阿嬤讀の冊─近代臺灣國民教育點滴》,高雄市:高雄市歷史博物館,民92。
徐南號主編,《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民82。
莊杏林,〈我的小學生活〉,收於桂文亞主編,《校長上小學》,臺北:聯經,1988,頁125-131。
張國華編輯,《南投縣老照片特輯(三)》,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民85年。
陳炳爵,〈矛盾的童年〉,收於桂文亞主編,《校長上小學》,臺北:聯經,1988,頁105-114。
陳智育,〈升學的壓力〉,收於桂文亞主編,《校長上小學》,臺北:聯經,1988,頁59-67。
陳俊傑編著,《埔里開發的故事》,南投:南投縣立文化基金會,1999。
黃純青,《基隆和高雄》,台北:海外文庫,1956。
基隆市政府編印,《基隆鄉土文物專輯》,1988。
盛清沂、王詩琅、高樹藩編著,《臺灣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島嶼柿子文化館編著,《臺灣小學世紀風華》,台北:柿子文化,2004。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台北;遠流,2005。new window
許進發編,《臺灣重要歷史文件選編(1895-1945)第二冊》,台北縣:國史館,民93年。
許極燉著,《臺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1996。new window
黃秀政,《臺灣史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民84再版。new window
黃怡玲,《日治時期女性身體國家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民94,未出版。
黃美惠等編,《春風化育,百年樹人─台北市大龍國小創校臺佰年週年紀念專刊》,臺北市:大龍國小,1996。
曾素秋,《日治時期臺灣國家認同教育之探討(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民92,未出版。new window
曾業英主編,《五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上海書店,2000。
畢恆達,<詮釋學與質性研究>,收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巨
流,1996,頁27-45。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民77。new window
游鑑明,《傾聽她們的聲音》,台北:左岸,2002。
覃方明、渠東、張旅平等合譯,保羅.湯普遜原著:《過去的聲音─口述歷史》,Hong Kong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楊順明主編,《埔里開發的故事》,南投:南投縣立文化基金會,1999。
劉克智著,《臺灣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台北:聯經,民64。
鄭慶宗編,《基隆市志卷六:文教志教育行政篇》,基隆:基隆市政府,2002。
歐淑敏,《日治時期臺灣電影的政教功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未出版。
蔡禎雄著,《日據時代台灣初等學校體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86。new window
蔡紹斌,《解讀清水國小百年影像史》,台北:地景企業,民87。
蔡麗美等編,《走過一世紀 跨越兩千年》,臺北市:北市北投國小,2001。
蔡寶俊等編,《湠樹成林》,臺北縣:北縣樹林國小,1998。
鮑曉蘭,〈美國的婦女史研究和女史學家〉,收於鮑曉蘭主編,《西方女性主義評介》,北京:三聯書店,1995,頁73-94。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主編,《日據時代臺灣經濟之特徵》,台北:臺灣銀行,民46。
薛化元編,《臺灣開發史》,台北:三民,民88。
藍博洲,《臺灣好女人》,台北 :聯合文學,2001。new window
蘇靜華,《戰後初期臺灣女子中等教育之研究 (1945 ~194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4,未出版。

參、期刊
方永泉,〈將女人還給歷史〉,《教育研究所集刊》,2007年第五十三輯第二期:頁41-72。
臺灣經濟年刊行會編,《臺灣經濟年報》,昭和十七版。
臺灣經濟年刊行會編,《臺灣經濟年報》,昭和十九版。
姜添輝,〈教育社會學觀點下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的臺灣初等教育政策沿革—以嘉義市為例〉,《國民教育集刊》,2001年12月第七期,頁277-309。

肆、英文
K.J. Gadol (1977), The social relation of the sexes: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women’s history. In S. Harding (Ed.), Feminism and methodology (pp. 15-28). Indianapolis,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1977.
M. Leach, ‘Toward Writing Feminist Scholarship into History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Theory, Fall 1990, Vol. 40, No. 4, pp. 453-461.
J.R Martin, Changing the Educational Landscape: Philosophy, Women, and Curriculum. New York : Routledge , 1994.
J. Scott, ‘Women’s History’, in Peter Burke(ed.), New Perspective on Historical Writing(pp.42-66). Cambridge: Polity Press , 1991.
E.P. Tsurumi (1977),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 Cambridge, M.A.: Harvard College.
J. Wrigley, Education and Gender Equality., Washington, D. C.: The Falmer Press, 199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