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唐中央統治體制異同之研究
作者:山下訓儀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uniyoshi Yamashita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所
指導教授:雷家驥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統治日唐唐日政治central government systemTang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隋朝的文帝廢除貴族主義的九品官人法,實行著重才能的科舉制度,打破以舊貴族為主的專制政治,廣泛地採用人才,同時也給與中小地主的子弟們擔任官吏的機會。至於唐朝,尤其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時期,在政治制度方面;以儒家道德為基礎,建立容納直諫制度,除廣泛地吸收知識官僚的意見外,也重視直接接觸人民的地方官吏之意見。此外,唐朝可說是律令制度的成熟期,其建立的制度成為了日本在飛鳥時代末期西元702年(周武后長安二年、文武天皇大寶二年)和奈良時代中期西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孝謙天皇天平寶字元年)所施行的《大寶律令》以及《養老律令》之基礎。雖然唐朝的君主將部分權力託付給高級官僚,但在分權制衡的政治制度下,設官分職,依法舉職,以維持國家的穩定和安泰,並免於皇帝在地位上遭受到威脅。對日本而言,以明確規範,重建中央威權,鞏固君主權位的唐朝,的確值得奉為圭臬。雖然日本早在隋唐朝前就開始一點一滴地模仿中國文化,但是,隋唐時期始是建立日本的統治體制以及律令制度最重要的時期。因此日本政府才會一直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到中國吸收各方面的知識、制度及文化等。
日本在西元645年經過大化革新之後,為了實現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向唐朝不斷的學習唐朝中央統治體制。但因為日本的國情與唐朝不同,所以無法完全採用唐朝政治體制.因此日本引進唐朝政治和律令制度的同時,修改部分不符合日本國情的唐朝政治和律令制度,創造出日本獨特的政治和律令制度。筆者主要研究日唐之間中央政治體制的差異以及日本未全採用唐朝統治體制之原因。
  本文除「緒論」與「結論」外,擬分為四章進行研究論述,其論述流程是,首先在第二章中說明天皇和氏族間的權力關係以及其大化革新前後的演變,其次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分析唐化運動對日本的皇位繼承法與政體帶來的影響,並且闡明唐、日政體間產生的差異內容和原因,最後在第五章中進一步地探討此差異對唐、日國政決策帶來的影響
none
一、原 始 史 料
〈一〉中 文
  王溥撰,《唐會要》,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4月,第5版。
  孔穎達等,《毛詩正義》,收入國立編譯館主編,《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第3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初版。
  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6月,第1版。
  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4月,第2次印刷。
  杜佑,《通典》,台北﹕中華書局,1988年12月,第1版。
  沈約,《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98年7月,第9版。
  宋敏求編、洪丕謨、張伯元、沈敖大點校,《唐大詔令集》,北京市:學林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1次印刷。
  房玄齢等,《晋書》,台北﹕鼎文書局,2003年1月,第9版。
  長孫無忌等、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第二次印刷。
  金富軾,《三國史記》,收入金鍾權譯,《完譯.三國史記》,出版地不詳:先進文化社,1969年3月。
  范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99年4月,第2版第1刷。
  吳兢編,許道勳注譯,《新譯貞觀政要》,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3月,第二刷。
  姚思廉,《梁書》,台北﹕鼎文書局,1998年7月,第9版。
  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10月,第9版。
  陳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5月,第9版。
  劉昫等,《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2000年12月,第9版。
  《論語》,收入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1月,初版第2刷。
  鄭樵,《通志二十略》,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月,第1版。
  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98年10月,第9版。
  魏徵等,《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10月,第9版。
〈二〉日 文
  卜部兼(懐賢),《釋日本紀》,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八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年8月,新装版第2刷。
  三善為康,《朝野群載》,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二十九卷上,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年7月,新裝版第2刷。
  太安萬侶,《古事記》收入丸山二郎,《標注訓讀古事記》〈本文編〉,東京:吉川弘文館,1965年12月。
  平氏,《聖德太子傳曆上卷》,收入佛書刊行會編纂,《大日本佛教全書》第112冊〈聖德太子傳叢書〉,東京:名著普及會,1987年2月,覆刻版第2刷。
  北畠親房,《職原抄》,收入物集高見編纂,《新註皇學叢書》第4卷,東京﹕廣文庫刊行會,1938年8月,初版。
  舍人親王,《日本書紀前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年3月,普及版第13刷。
  舍人親王,《日本書紀後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東京:吉川弘文館,1997年4月,普及版第14刷。
  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史料編纂掛,《大日本古文書》(一),東京:東京帝國大學,1901年7月。
  阿闍梨皇圓,《扶桑略記》,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十二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年9月,新装版第2刷。
  菅野眞道、藤原繼繩等,《續日本紀前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年4月,普及版第26刷。
  菅野眞道、藤原繼繩等,《續日本紀後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年8月,普及版第25刷。
  栫園朝田由豆流,《交替式》,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二十六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年12月,新裝版第2刷。
  惟宗允亮,《政事要略》,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二十八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年3月,新裝版第2刷。
  惟宗直本,《令集解前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二十三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年9月,新裝版第2刷。
  惟宗直本,《令集解後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二十四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年10月,新裝版第2刷。
  著者不詳,杉本行夫註釋,《懷風藻》,東京:弘文堂書房,1943年+月,再版印刷。
  著者不詳,《上宮聖德太子傳補闕記》,收入佛書刊行會編纂,《大日本佛教全書》第112冊〈聖德太子傳叢書〉,東京:名著普及會,1987年2月,覆刻版第2刷。
  著者不詳,《上宮聖德法王帝說》,收入佛書刊行會編纂,《大日本佛教全書》第112冊〈聖德太子傳叢書〉,東京:名著普及會,1987年2月,覆刻版第2刷。
  著者不詳,《類聚三代格前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東京:吉川弘文館,1996年4月,普及版第9刷。
  著者不詳,《類聚三代格後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東京:吉川弘文館,1996年4月,普及版第9刷。
  著者不詳,《類聚符宣抄》,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二十七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年5月,新裝版第2刷。
  淡海真人元開,《唐大和上東征傳》一卷,收入佛書刊行會編纂,《大日本佛教全書》第113冊〈遊方傳〉,東京:名著普及會,1984年7月,覆刻版第2刷
  藤原不比等等,《律》,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普及版〉》東京:吉川弘文館,1998年2月,普及版第8刷。
  藤原仲麿,《家伝》卷上〈大師(鎌足)傳〉,收入沖森卓也、佐藤信、矢嶋泉,《藤氏家伝:鎌足‧貞慧‧武智麻呂伝:注釈と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99年5月。
  藤原忠平,《延喜式》,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二十六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年12月,新裝版第2刷。
  藤原時平、菅原道真、大蔵善行、三統理平,《日本三代實錄前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年3月,普及版第12刷。
  藤原時平、菅原道真、大蔵善行、三統理平,《日本三代實錄後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年3月,普及版第12刷。
二、一 般 專 書
〈一〉中 文
  大庭脩、王曉秋編,《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1.歷史卷》,浙江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王吉林,《唐代宰相與政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 1刷。
王素、陳仲安,《漢唐職官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第1版1刷。
王壽南,《唐代政治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new window
  王穎樓,《隋唐官制(公元581–907)》,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版。
  古正美,《從天王傳統到佛王傳統》,香港:商周出版,2003年6月,初版。
  甘懐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2004年6月,初版。
池田温、劉俊文編,《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2.法制卷》,浙江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任育才,《唐型官學體系之研究》,臺北:國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年11月,初版1刷。
  任爽,《唐代禮制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余又蓀,《隋唐五代中日關係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5月,第2板。
  李天石,《中國中古良賤身份制度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板。
  沈任遠,《隋唐政治制度》,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10月,初版。
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1次刷。
  吳宗國主編,《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李錦綉,《唐代制度史略論稿》,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第1次印刷。
卓遵宏,《唐代進士與政治》,台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3月,初版。
胡滄澤,《唐代御史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
  高明士,《日本古代學制與唐制的比較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1986年,增訂版1版。
  高明士,《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臺北: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發行,2003年5月,二版。
  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教育與政治社會》,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7月,初版。
  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二)唐律諸問題》,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7月,初版。
  高明士,《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6年10月,初版1刷。
  袁剛,《隋唐中樞體制的發展演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孫文良,《中國官制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7月,初版1刷。
  孫國棟,《唐宋史論叢》,香港:龍門書店,1980年1月,初版。
郭成偉,《唐律與唐代吏治》,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第1次刷。
  陳炳天,《唐代政治制度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原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8,再版。
  張國剛,《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
  蒲堅,《中國古代行政立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
  劉后濱,《唐代中書門下體制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6月,第一版。
  劉俊文,《唐代法制研究》,收入高明士編,《隋唐文化研究叢書》歷史篇,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第1刷。
  雷家驥,《中古史學觀念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10月,初版。
  雷家驥,《隋唐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楊樹藩,《唐代政制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出版委員會,1967年,初版。
堀敏一,韓昇譯,《隋唐帝國與東亞》,雲南:雲南人民出版會,2002年1月,第1版第1次刷。
  鄭顯文,《唐代律令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1981年9月,再版。
  謝元魯,《中央政權決策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初版。
閻文儒,《唐代貢舉制度》,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1次刷。
  羅永生,《三省制新探–以隋和唐前期門下省職掌與地位為中心》,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月,第1版。
〈二〉日 文
  ねずまさし,《天皇家の歴史》上卷,東京:三一書房,1977年。
  八木充,《律令國家成立過程の研究》,東京:塙書房,1968年,第1版。
大山誠一,《古代國家と大化改新》,東京:吉川弘文館,1997年10月,第4刷。
小林博,《詳說東洋歷史》上卷,東京:大同館書店,1931年4月,第3版。
 大津透編,《日唐律令比較研究の新段階》,東京:山川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刷。
  山崎丹照,《天皇制の研究》,東京﹕シュージアム圖書,1997年9月。
大庭脩,《唐告身と日本古代の位階制》,三重:皇學館,2003年,第1版。
  井上光貞,《日本古代國家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65年。
井上光貞博士還曆記念會編,《古代史論叢》中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78年。
  井上光貞等編,《日本古代史講座(6).日本律令國家と東アジア》,東京:學生社,1981年。
  井上光貞等編,《東アジア世界における日本古代史講座(5).隋唐帝國の出現と日本》,東京:學生社,1981年。
  井上光貞、關晃、青木和夫等編,《律令》,收入井上光貞、關晃、青木和夫等編《日本思想大系3》,東京:岩波書店,1982年12月。
井上光貞、永原慶二等編,《日本歴史大系》1、原始.古代編,東京:山川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第2刷。
井上辰雄,《古代史研究の課題と方法》,東京:圖書刊行會,1988年。
井上薰教授退官記念会編,《日本古代の國家と宗教》上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80年5月。
井上薰教授退官記念会編,《日本古代の國家と宗教》下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80年5月。
  仁井田陞,《唐令拾遺》,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64年。
  仁井田陞,《補訂中國法制史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1年4月,補訂版第3刷。
仁井田陞,《唐令拾遺補》,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7年。
仁井田陞追悼論文集編集委員会編,《前近代アジアの法と社會》第1卷,收入仁井田陞追悼論文集編集委員会編,《仁井田陞追悼論文集》,東京:勁草書房,1967年。
水本浩典,《律令註釋書の系統的研究》,東京:塙書房,1991年,第1版。
  中田薰,《法制史論集》第一卷,東京:岩波書店,1970年。
中田薰,《法制史論集》第二卷,東京:岩波書店,1970年。
中田薰,《法制史論集》第三卷,東京:岩波書店,1943年。
中田薰,《法制史論集》第四卷,東京:岩波書店,1971年。
  中村裕一,《唐代制勅研究》,東京:汲古書院,1991年2月。
飯倉睛武、中尾堯編,《日本古文書學講座》第二卷〈古代編1〉,東京:雄山閣,1984年7月。
  內藤乾吉,《中國法制史考證》,東京:有斐閣,1963年3月。
北山茂夫,《日本古代政治史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63年9月,第3刷。
  北山茂夫,《大化の改新》,東京:岩波書店,1971年1月,第13刷。
  石井良助,《天皇-天皇の生成および不親政の傳統》,東京﹕山川出版,1982年,2刷。
  石井良助,《日本法制史概要》,東京﹕創文社,1989年5月,第35刷。
田中卓,《律令制の諸問題》,東京﹕圖書刊行会,1986年5月。
  石尾芳久,《增補日本古代法の研究》,東京:法律文化社,1960年5月,增補版。
  石尾芳久,《日本古代天皇制の研究》,東京:法律文化社,1969年7月。
  平野邦雄,《大化前代政治過程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85年。
布目潮渢,《隋唐史研究–唐朝政權の形成》,京都:京都大學文學部內東洋史研究會,1968年10月。
布目潮渢、栗原益男,《隋唐帝国》,收入《中國の歷史》第4卷,東京:講談社,1974年9月。
早川庄八、朝尾直弘、石井進等編,《岩波講座.日本通史》第3卷〈古代2〉,東京:岩波書店,1994年4月,第1刷。
西嶋定生,《中國古代國家と東アジアの世界》,東京:東京大学,1983年。
吉川真司,《律令官僚制の研究》,東京:塙書房,1998年2月,第1版。
池內宏,《日本上代史の一研究:日鮮の交涉と日本書紀》,東京:中央公論美術,1970年。
  竹內理三,《律令制と貴族政權》第I部,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63年1月,第1版第3刷。
竹內理三博士還曆記念會編,《律令国家と貴族社會》,東京:吉川弘文館,1978年3月。
  吉田孝,《律令國家と古代の社會》,東京:岩波書店,1983年12月,第1刷。
吉田晶,《日本古代社会構成史論》,東京:塙書房,1983年。
  成清弘和,《日本古代の王位繼承と親族》,東京:岩田書院,1999年,第1刷。
  成清弘和,《日本古代の家族、親族–中國との比較を中心として》,東京﹕岩田書院,2005年4月,第4刷。
沈才彬,《天皇と中國皇帝》,收入《東アジアの中の日本歷史》第13卷,東京:六興出版,1990年4月。
  坂本太郎,《大化改新の研究》,東京:至文堂,1943年10月,第5版。
  坂本太郎,《古典と歷史》,東京:吉川弘文館,1972年7月,第1刷。
  坂本太郎博士古稀記念会編,《續日本古代史論集》上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72年7月,第1刷。
  坂本太郎博士古稀記念会編,《續日本古代史論集》中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72年7月,第1刷。
  坂本太郎博士古稀記念会編,《續日本古代史論集》下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72年7月,第1刷。
  坂本太郎,《律令制度》,收入氏著,《坂本太郎著作集》第7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91年8月,第二刷。
  池田温編,《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1994年4月,初版第2刷。
  池田温編,《日本律令制の諸相》,東京:東方書店,2002年3月,初版第1刷。
村井康彥,《律令制の虛實》,收入《新書日本史》第2卷,東京:講談社,1976年3月,第1刷。
  利光三津夫,《律令及び令制の研究》,東京:明治書院,1960年。
  利光三津夫,《日本古代法制史》,東京:慶應通信,1995年,再版。
佐藤小吉,《奈良朝史》,東京:受驗講座刊行,1930年。
佐藤貢悅,《古代中國天命思想の展開》,東京:學文社,1996年6月,第1版第1刷。
  佐藤貢悅,《古代中國天命思想の展開》,東京:學文社,1996年6月,第1版第1刷。
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日本史研究室,《日本史概說》,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7年1月,第27刷。
阿部猛、義江明子等編,《日本古代史研究事典》,東京:東京堂,1999年3月,再版。
  直木孝次郎,《日本古代國家の構造》,東京:青木書店,1966年。
  直木孝次郎,《古代國家の成立》,收入《日本の歷史》第2卷,東京:中央公論社,1967年11月,第42版。
直木孝次郎,《日本古代の氏族と天皇》,東京:塙書房,1974年,第1版第7刷。
  直木孝次郎,《奈良時代史の諸問題》,東京:塙書房,1978年。
  青木和夫,《日本古代の政治と人物》,東京:吉川弘文館,1977年。
青木和夫,《奈良の都》,收入《日本の歷史》第3卷,東京:中央公論社,1967年11月,第39版。
松本清張,《古代の終焉》,收入《清張通史》第6卷,東京:講談社,2000年10月,第12版。
  武光誠,《律令太政官制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99年五月,第一刷。
  岸俊男,《日本古代政治史研究》,東京:塙書房,1966年。
  岸俊男,《まつりごとの展開》,收入《日本の古代》第7卷,東京﹕中央公論社,1986年12月,初版。
  牧建二,《日本法制史論》,東京:弘文堂,1929年。
  林屋友次郎,《天皇制の歴史的根據》上卷,東京:喜久屋書店,1946年10月。
  林屋友次郎,《日本古代國家論》,東京:學生社,1972年。
肥後和男,《天皇史》上卷,東京:富山房,1955年12月。
  門脇禎二、甘粕健,《古代專制國家》,收入門脇禎二、甘粕健、黑田俊雄等,《体系.日本歴史》第1卷,東京:日本評論社,1967年,第1版第1刷。
岡崎文夫,《隋唐帝國五代史》,東京:平凡社,1995年。
  押部佳周,《日本律令成立の研究》,東京:塙書房,1981年11月。
前川明久,《日本古代氏族と王權の研究》,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1991年。
津田左右吉,《津田左右吉全集》第三卷,東京:岩波書店,1986年11月,第2刷。
  荒松雄等編,《岩波講座.世界歷史(5)》,東京:岩波書店,1970年。
  荒松雄等編,《岩波講座.世界歷史(6)》,東京:岩波書店,1971年。
狩野久編,《日本古代の都城と國家》,東京:塙書房,1984年2月,初版第1刷。
  南部昇,《日本古代戶籍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92年。
  神野清一,《律令國家と賤民》,東京:吉川弘文館,1986年2月,第1刷。
洞富雄,《天皇不親政の起源》,東京:校倉書房,1979年5月。
唐代史研究會編,《律令制度–中國朝鮮の法と國家》,東京:汲古書院,1986年。
  栗原朋信,《上代日本對外關係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78年9月。
  野村忠夫,《官人制論》,東京:雄山閣,1975年5月。
  原秀三郎等編,《大系.日本國家史》第一卷古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5年9月,第1版第1刷。
  原島禮二,《日本古代王權の形成》,東京:校倉書房,1977年9月,第1刷。
原秀三郎、峰岸純夫等編,《大系日本國家史1.古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5年9月,第1版第1刷。
  桑原隲藏,《支那法制史論叢》,收入氏著,《桑原隲藏全集》第三卷,東京:岩波書店,1968年。
笹山睛生編,《日本律令制の構造》,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年5月。
笹山睛生先生還曆記念會編,《日本律令制論集》下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93年9月。
  細川潤次郎,《古事類苑‧官位部二》,東京:吉川弘文館,1982年7月,第五版。
  唐代史研究會編,《隋唐帝國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汲古書院,1979年。
  唐代史研究會,《中国律令制の展開と國家社會との關係》,東京:山川出版社,1984年。
國史研究會,《岩波講座.日本歷史》第二卷,東京:岩波書店,1968年。
  野村忠夫,《律令政治の諸樣相》,東京:塙書房,1968年。
  野村忠夫,《古代官僚の世界》,東京:塙書房,1969年5月。
  野村忠夫,《官人制論》,東京:雄山閣,1975年5月。
  笠原英彥,《天皇と官僚(古代王權をめぐる權力の相克)》,東京:PHP研究所,1998年12月。
  國學院編纂,《法制論纂》,東京:大日本圖書,1903年4月,第1刷。
湊敏郎,《姓と日本古代國家》,東京:吉川弘文館,1989年。
  森克己,《日本歷史新書遣唐使》,東京﹕至文堂,1955年10月。
朝枝善照編,《律令國家と佛教》,東京﹕雄山閣,1994年7月。
  曾我部靜雄,《日中律令論》,東京:吉川弘文館,1963年。
  曾我部靜雄,《律令を中心とした日中關係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70年9月,再版。
曾我部靜雄,《中國律令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71年12月。
  黑板勝美編,《公卿補任第一篇》,收入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第五十三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5年1月,新裝版第2刷。
  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の原理》,東京:創文社,1949年。
  新川登龜男,《道教をめぐる攻防》,東京:大修館書店,1999年6月。
  鈴木榮太郎,《日本農村社會學原理》第八章第三節〈通婚圈〉,東京:時潮社,1940年。
楊永良《日本古代大權の祭祀と儀式》,台北﹕致良,1989年。
筧敏生,《古代王權と律令國家》,東京﹕校倉書房,2002年。
塩澤君夫,《古代專制國家の構造》,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69年11月,第4刷。
  熊谷公男,《大王から天皇へ》,收入《日本の歴史》第3卷,東京﹕公談社,2001年1月,第1刷。
廣池千九郎,《東洋法制史研究》,東京﹕創文社,1983年10月。
  榎村寬之,《律令天皇制祭祀の研究》,東京:塙書房,1996年,2月第1版第1刷。
  築山治三郎,《唐代政治制度の研究》,大阪:創元社,1967年3月,第1版。
  黛弘道,《律令國家成立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82年12月。
  藤原明久、牧英正,《日本法制史》,東京:青林書院,1995年11月。
魏晋南北朝隋唐時代史の基本問題編集委員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の基本問題》,東京:汲古書院,1997年6月。
  藤間生大,《日本古代國家》,東京:伊藤書店,1946年。
關晃先生古稀記念會編,《律令國家の構造》,東京:吉川弘文館,1989年1月。
  關晃,《日本古代國家》上,收入氏著,《關晃著作集》第二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96年10月。
關晃,《日本古代國家》下,收入氏著,《關晃著作集》第二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96年11月。
東京﹕公談社,2001年1月,第1刷。
  礪波護,《唐代政治社會史研究》,京都:同朋舍出版,1986年2月,初版。
  礪波護,《唐の行政機構と官僚》,東京:中央公論社,1998年8月。
  瀧川政治郎,《日本法制史》,東京:有斐閣,1930年,再版。
  瀧川政治郎,《律令の研究》,東京:刀江書院,1931年9月,再版。
  瀧川政次郎,《支那法制史研究》,東京:有斐閣,1940年4月。
三、論 文
〈一〉中 文
  大津透著,王啟、張玉元譯,〈日本天皇制對唐律令與禮的承襲〉第二章,收入池田温、劉俊文編,《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2.法制卷》,浙江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毛漢光,〈論唐代制書程式上的官職〉,收入中國文化大學,《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1991年12月。
  毛漢光,〈論唐代之封駁〉,收入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第一期,第三卷,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出版,1992年。
  甘懐真,〈日本江戶時代儒者的「天下」觀念:以會澤安《新論》為例〉,收入張寶三、楊儒賓編,《日本漢學研究續探:思想文化篇》,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初版。
  甘懐真,〈從天下觀到律令制的成立:日本古代王權發展的一側面〉,收入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教育與政治社會》,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7月,初版。
  吳宗國,〈隋與唐前期的宰相制度〉,收入吳宗國主編,《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高明士,〈東亞古代的明法與律學教育〉,收入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教育與政治社會》,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7月,初版。
  陳登武,〈唐律對於「上書奏事」的相關規範-兼論唐代的「欺君罔上〉,收入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二)唐律諸問題》,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7月,初版。
  葉煒,〈隋與唐前期的門下省〉,收入吳宗國主編,《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劉后濱,〈唐前期中書省地位的變化與中書門下體制的建立〉,收入吳宗國主編,《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劉后濱,〈隋與唐前期的中書省〉,收入吳宗國主編,《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雷聞,〈隋與唐前期的尚書省〉,收入吳宗國主編,《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嚴耕望,〈論唐代尚書省之職權與地位〉,收入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編輯委員會,《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四本一冊,台北: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3年6月,初版。
〈二〉日 文
  大谷明稔,〈天智、天武部族抗争の結末‧古代國家に關する研究(四)〉,收  入柏原高等學校,《研究紀要》第8號,1998年10月。
  小幡みちる,〈日本古代の道教受容に關する一考察〉,收入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第50,2005年2月。
  小幡みちる,〈八世紀後半の日唐關係と道教〉,收入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第29輯,2007年12月。
  今江広道,〈公式樣文書(2)〉,收入飯倉睛武、中尾堯編,《日本古文書學講座》第二卷〈古代編1〉,東京:雄山閣,1984年8月。
西岡虎之助,〈古代前期總說〉,收入《新日本史講座》第1回,1952年10月。
西岡虎之助,〈古代後期總說〉,收入《新日本史講座》第6回,1949年8月。
  大隅清陽,〈儀制令と律令國家〉,收入池田温編,《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1994年4月,初版第2刷。
  井上光貞,〈律令國家群の形成〉,收入荒松雄等編,《岩波講座.世界歷史(6)》,東京:岩波書店,1971年。
  中田薰,〈養老令官制の研究〉,收入氏著,《法制史論集》第三卷,東京:岩波書店,1943年。
  中田薰,〈養老戶令應分條の研究〉,收入氏著,《法制史論集》第一卷,東京:岩波書店,1970年。
今江廣道,〈公式樣文書(2)太政官文書.上申文書〉,收入飯倉睛武、中尾堯編,《日本古文書學講座》第二卷〈古代編1〉,東京:雄山閣,1984年8月。
今江廣道,〈內侍宣.口宣案〉,收入飯倉睛武、中尾堯編,《日本古文書學講座》第三卷〈古代編2〉,東京:雄山閣,1984年9月。
  中村直勝,〈文書の形式より觀たる神衹官の地位〉,收入栗原武平編集,《期刊、寧樂》7號,奈良:寧樂發行所,1927年1月。
  早川庄八,〈律令太政官制の成立〉,收入坂本太郎博士古稀記念會編,《續日本古代史論集》上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72年7月1日。
  早川庄八,〈制について〉,收入井上光貞博士還曆記念會編,《古代史論叢》中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78年。
  早川庄八,〈律令法と天皇〉第一節,收入井上光貞、永原慶二等編,《日本歴史大系》1、原始.古代編,東京:山川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第2刷。
  早川庄八,〈律令國家の權力機構〉第二節,收入井上光貞、永原慶二等編,《日本歴史大系》1、原始.古代編,東京:山川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第2刷〈律令國家の展開.律令國家と社會〉第二篇第二章。
竹內理三,〈國政文書〉,收入飯倉睛武、中尾堯編,《日本古文書學講座》第二卷〈古代編1〉,東京:雄山閣,1984年7月。
  吉田孝,〈隋唐帝國と日本の律令國家〉,收入唐代史研究會編,《隋唐帝國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汲古書院,1979年。
池田温,〈律令官制の形成〉,收入荒松雄等編,《岩波講座.世界歷史(5)》,東京:岩波書店,1970年。
  池田温,〈唐令と日本令〉,收入池田温編,《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1994年4月,初版第2刷。
伊豆公夫,〈天皇支配の成立過程〉,收入《新日本史講座》第11回,東京:中央公論社,1951年2月。
  成清弘和,〈大后と大兄〉《續日本紀研究》第234號,1984年8月,收入氏著《日本古代の王位繼承と親族》,東京:岩田書院,1999年,第1刷。
  成清弘和,〈日本古代王位繼承法試論〉《日本書紀研究》第21冊,東京:塙書房,1997年六月,收入氏著《日本古代の王位繼承と親族》,東京:岩田書院,1999年,第1刷。
  坂上康俊,〈詔書.勅旨と天皇〉,收入池田温編,《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1994年4月,初版第2刷。
  坂上康俊,〈符.官符.政務處理〉,收入池田温編,《日本律令制の諸相》,東京:東方書店,2002年3月,初版第1刷。
  佐藤宗諄,〈律令太政官制と天皇〉,收入原秀三郎等編,《大系.日本國家史》第一卷古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5年9月,第1版第1刷。
  青木和夫,〈日本律令國家〉,收入井上光貞等編,《日本古代史講座(6).日本律令國家と東アジア》,東京:學生社,1981年。
  岡田精司,〈古代國家と宗教〉,收入朝枝善照編,《律令國家と佛教》,東京:雄山閣,1994年7月。
  門脇禎二,〈「大化改新」から壬申の亂へ〉,收入井上光貞等編,《東アジア世界における日本古代史講座(5).隋唐帝國の出現と日本》,東京:學生社,1981年。
  津田左右吉,〈上代日本の道德生活〉第三篇,收入氏著,《津田左右吉全集》第三卷,東京:岩波書店,1986年11月,第2刷。
  津田左右吉,〈大化改新の研究〉第二篇,收入氏著,《津田左右吉全集》第三卷,東京:岩波書店,1986年11月,第2刷。
  柳雄太郎,〈太政官における四等官構成について〉,收入日本歷史學會編,《日本歷史》324號,1975年5月。
  倉本一宏,〈律令制成立期の「皇親政治」〉,收入笹山睛生先生還曆記念會編,《日本律令制論集》下卷,東京:吉川弘文館,1993年9月。
  鬼頭清明,〈日本における朝堂院の成立〉,收入狩野久編,《日本古代の都城と國家》,東京:塙書房,1984年2月,初版第1刷。
  高橋富雄,〈皇親官僚成立の意義〉,收入歷史學研究會編,《歴史学研究》228號,岩波書店,1959年2月。
  菊池克美,〈神衹令における法繼受の問題〉,收入池田温編,《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1994年4月,初版第2刷。
  菊池英夫,〈律令法系の特質の成立過程について-禮と法と刑と兵-〉第二節,收入唐代史研究會,《中国律令制の展開と國家社會との關係》,東京:山川出版社,1984年,〈中國律令法の展開〉第一章。
  陳淑慧,〈日本古代太政官制度の研究〉,文化大學日文系碩士論文,1994年。
  飯田瑞穗,〈太政官奏について〉,收入日本歷史學會編,《日本歷史》381號,1980年2月。
森克己,〈古代後期の政治と外交〉,收入《新日本史講座》第12回,東京:中央公論社,1951年12月。
  朝枝善照,〈日本古代における佛教受容の一考察〉,收入朝枝善照編,《律令國家と佛教》,東京:雄山閣,1994年7月。
飯倉晴武,〈公式樣文書(1)〉,收入飯倉睛武、中尾堯編,《日本古文書學講座》第二卷〈古代編1〉,東京:雄山閣,1984年8月。
  黛弘道,〈中務省に關する一考察〉,收入學習院大學文學部編,《學習院大學文學部研究年報》18號,1971年。
  關口裕子,〈律令國家における嫡庶子制について〉,收入日本史研究會編,《日本史研究》105號。
關晃,〈大化改新と天皇權力〉,收入歷史學研究會編,《歷史學研究》第228号,岩波書店,1959年3月。
  關晃,〈律令國家と天命思想〉,收入東北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研究報告》第13集,1977年3月。
  瀧川政次郎,〈奴隸賤民論〉,收入《新日本史講座》第三回,1952年12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