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墨子兼愛非攻學說之研究
書刊名:嶺東學報
作者:吳豐年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3
頁次:頁193-221
主題關鍵詞:墨子學說兼愛非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8
  • 點閱點閱:40
     墨子學說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與儒家並稱顯學,而且以兼愛非攻學說聞名。時至 今日,社會變遷快速的情況與墨子時代相似,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更顯得疏離,想要調 和當今群己的關係,墨子普遍、平等愛護大眾的兼愛理念實在有加以研究與提倡的必要。 本論文首先探討墨子兼愛非攻學說產生的時代背景,分別從政治、社會、經濟、宗教等方 面加以論述,以顯示時代環境變遷的急速,非加速改革不足以挽救整個社會。孟子所謂「墨 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篇》),其中「摩頂放踵」就表明墨 子急切救世的情況。「利天下」更顯示墨子力倡兼愛非攻學說的主要目的。 墨子時常提到「兼相愛,交相利」,「兼相愛」的目的就「交相利」。墨子認為天下大亂 的根源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不相愛」,因而導至「不相利」的結果,想要除掉這種弊病, 唯有提倡「兼愛」學說來加以挽救。墨子兼愛的主張,希望人人都能「愛人若愛其身」、 「視人之身若其身」、「視人之家若其家」、「視人之國若其國」(〈天志篇〉),並且 「愛人,待周愛人」、「不愛人,不待周不愛人」(〈小取篇〉),這種以人類為一體, 平等、普遍愛護大眾的理念,境界不是不高,但是期望它能夠實現則未免太難。因為墨子 僅注重普遍愛的提倡,而未能顧及「差別愛」的人性需求,因此雖然君王喜歡兼愛的道理, 「勸之以賞譽」,這是因為內在動力薄弱的緣故。而孟子因為墨子倡導兼愛學說就譏之為 無父、禽獸,這也未免太過,這實在是「兩怒必多溢惡之言」所造成的。 墨子「非攻」的主張不僅有理論的闡發,而且有迎敵守禦方法的陳述,可見墨子是一位實 行家,他的主張並非徒託於空言,而是切實有利於社會大眾的。但是墨子非攻的主要依據 在於「不利」,對於「利」或「不利」的看法,墨子與喜好攻戰的大國君王有相當大的差 異,而墨子並未加以調和或解決,這也是墨子非攻學說不易說服喜好攻戰的大國君王的原 因。因此在效法與提倡墨子兼愛非攻學說的時候,如果能夠改善以上所說的缺失,那麼推 行起來必定更為容易。
期刊論文
1.林俊哲(19760600)。墨子兼愛思想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20,367-4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明德(19770600)。儒墨哲學比較研究。國文學報,6,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富美(19771200)。墨子兼愛說平議。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26,99-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剛伯(19730100)。儒墨之爭的平議。食貨月刊,2(10),491-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豐年(19740200)。荀子天論之探討。孔孟月刊,12(6),19-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其昀(19790200)。兼愛非攻的墨家。華學月刊,86,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明田(19840700)。析論墨子的非攻思想。東方雜誌,18(1),2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維德(19740500)。墨子兼愛探微。女師專學報,5,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怡(19600600)。墨子的功利思想。憲政論壇,6(6),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富美(19730600)。墨子的實學。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22,89-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維德(19810700)。墨子教育思想研究。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景伊。中國學術思想大綱。林景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啓超(2018)。墨經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詒讓。墨子閒詁。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純一。墨子閒詁箋。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漁叔。墨子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嚴靈峰。墨子簡編。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啓超。墨子學案。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授楚。墨學源流。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啓超。子墨子學說。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拱。墨學研究。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冬珍。墨學新探。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廣德。墨子政治思想之研究。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拱。儒墨平議。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長耀。孔墨思想之比較。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熹。四書集註。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寶楠、劉恭冕。論語正義。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焦循、焦琥。孟子正義。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太平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程旨雲。國學概論。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問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釋太虛。太虛大師全書。太虛大師全書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薛保綸(1976)。墨子的人生哲學。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