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下)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林端
作者(外文):Lin, Duan
出版日期:2003
卷期:6:2
頁次:頁373-438
主題關鍵詞:韋伯中國傳統法律比較社會學Weber, Max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4
  • 點閱點閱:15
長久以來,西方人對中國的看法,一直受到韋伯比較社會學裏對比中西社會與文化的影響:為了彰顯現代西方的獨特類型,韋伯將中國作為對比類型的傳統社會的代表,在混同文化內的比較與文化間的比較的情況下,中國傳統宗教、法律、經濟與政治等秩序的發展階段便被等同成西方中世紀的發展階段,明顯落後西方現代社會。本文以中國傳統法律為例,嘗試對韋伯提出批判:在方法論上,指出了他的比較法律社會裏二元對立式的理念型比較(“形式的-理性的”西方現代法律的類型←→“實質的-不理性的”中國傳統法律的對比類型)的局限;在實質分析上,立基在全球最近對清代法律與司法審介的豐碩研究成果,說明了韋伯對中國傳統法律與司法審判的看法的誤解與限制。
期刊論文
1.黄宗智(1999)。中國法律制度的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研究。北大法律評論,2(1),358-3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寺田浩明(1999)。清代民事審判:性質及意義日美兩國學者之間的爭辯。北大法律評論,1(2),603-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端(20010300)。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社會理論學報,4(1),71-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端(20011200)。再論全球化下的儒家倫理--社會學觀點的考察。思與言,39(4),107-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泰升(20000900)。清治時期的行政組織及司法運作。月旦法學,64,144-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端(19990900)。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社會理論學報,2(2),221-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端(20001200)。「國家制定法」與「民間習慣」:臺灣「祭祀公業」的歷史社會學分析。法制史研究,1,117-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端(20011200)。「國家制定法」與「民間習慣」--臺灣「祭祀公業」的歷史社會學分析。法制史研究,2,183-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康豹(200006)。漢人社會的神判儀式初探:從斬雞頭說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173-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巫仁恕(20001200)。節慶、信仰與抗爭--明清城隍信仰與城市群眾的集體抗議行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4,145-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端(2001)。徘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臺灣「祭祀公業」管理人的社會學分析。台灣社會學會2001年年會暨"生活/社會新視界:理論與實踐的對話"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2/1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泰升(1998)。從淡新檔案觀察清治臺灣官府法律之運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金根植(1996)。中韓祭祀公業法制與土地產權問題之比較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馬作武(1998)。中國法律思想史綱。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端(2002)。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同祖(1947)。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書田(1998)。中國冥界諸神。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拱乾(1960)。台灣府誌‧典秩誌。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夏之乾(1993)。神意審判。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prenkel, Sybille Vander(1962)。Legal Institution in Manchu China: A Sociological Analysis。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  new window
8.黃宗智(1998)。民事審判與民間調解:清代的表達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宗智(1996)。Civil Justice in China: Re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Qing。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Huang, Philip C. C.(2001)。Code, Custom, and Legal Practice in China: The Qing and Republic Compared。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薛允升、黃靜嘉(1970)。讀例存疑。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承啟、英傑(1968)。欽定戶部則例。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郝鐵川(1997)。中華法系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仁井田陞(1959)。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土有、王賢淼(1994)。中國城隍信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Lin, Duan(1997)。Konfuzianische Ethik und Legitimation der Herrschaft im alten China: Eine Auseinandersetzung mit der vergleichenden Soziologie Max Webers。Berlin:Duncker & Humblot。  new window
17.Weber, Max(1976)。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Tübingen:J. C. B. Mohr。  new window
18.梁治平(1992)。法意與人情。深圳:海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戴炎輝(1987)。中國法制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康豹(1997)。台灣的王爺信仰。台北:商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泰升(2001)。台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ALLEE, Mark A.(1994)。Law And Loca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Northern Taiw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3.那思陸(1982)。清代州縣衙門審判制度。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端(19940000)。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上海通社(1984)。上海研究資料。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梁治平(1996)。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Kuhn, Philip A.、陳兼、劉昶(2000)。叫魂:乾隆盛世的妖術大恐慌。時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Bernhardt, Kathryn、Huang, Philip C. C.、Allee, Mark A.(1994)。Civil Law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汪輝祖(1968)。學治臆說。入幕須知五種。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滋賀秀三(1992)。中國上古刑罰考--以盟誓為線索。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法律制度。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ebbrajo, Alberto(1987)。Kapitalismus, moderner Staat und rational-formales Recht。Max Weber als Rechtssoziologe。Berlin:Duncker & Humbolt。  new window
4.黃宗智(1995)。國家與社會之間的第三領域。社會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論城隍信仰的延續性--以臺灣府城隍廟為例
5.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6.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7. 無形文化資產的再生產:以嘉義城隍廟九大柱中元普度為例
8. 清末臺灣新竹城隍廟的中元祭儀反映的社會動員與地方認同
9.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10.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11.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12. 臺灣的「紀念雕塑人像祭拜」儀式--以草屯地區為考察對象
13.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4.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5.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