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東晉「六家七宗」玄佛交融思想初探
書刊名:中華學苑
作者:吳瑞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Ruei-wen
出版日期:2003
卷期:56
頁次:頁221-258
主題關鍵詞:六家七宗東晉玄學般若學格義清談思想史Seven schoolsPhilosophy of eastern jinBo Re XueGe IPure conversation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4
  • 點閱點閱:72
會議論文
1.吳瑞文。僧肇玄佛交融思想初探─以思想史為觀察角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麗真(1978)。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建俊(1987)。魏晉玄理與玄風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二諦義。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士鑑、劉承幹。晉書斠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樓宇烈(1992)。王弼集校注。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利器(1990)。顏氏家訓集解。台北:明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澂(1987)。中國佛教總論。臺北:木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元康(1983)。肇論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榮捷、楊儒賓、吳有能、朱榮貴、萬先法、黃俊傑(1993)。中國哲學文獻選編。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慶藩、王孝魚(198909)。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錢穆(1993)。中國文化史導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釋慧皎(1958)。高僧傳初集。臺北:臺灣印經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義慶、劉孝標、余嘉錫(1996)。世說新語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吉藏(1983)。中觀論疏。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于凌波(1992)。唯識學綱要。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葆玹(1996)。玄學通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方東美(1986)。中國大乘佛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呂澂(1982)。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龍田出版社(1982)。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台北市:龍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釋僧祐、蘇晉仁、蕭鍊子(1995)。出三藏記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湯用彤(1987)。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唐翼明(19920000)。魏晉清談。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列禦寇、楊伯峻(1987)。列子集釋。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抗生(1995)。魏晉思想史。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義慶、劉孝標、徐震堮(1989)。世說新語校箋。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釋寶唱(1976)。名僧傳抄。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安澄。中觀疏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寅恪(1974)。支愍度學說考。陳寅恪先生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肇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劉邵。人物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湯用彤(1997)。論“格義”--最早一種融合印度佛教和中國思想的方法。理學‧佛學‧玄學。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