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世說新語.傷逝篇》新探
書刊名:國文學報
作者:王妙純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Miao-shun
出版日期:2004
卷期:35
頁次:頁133-162
主題關鍵詞:世說新語傷逝篇悲傷輔導悲傷失落Chapter of sadness of deathPassage of sadness for the deadSadness counselingSadnessLo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9
  • 點閱點閱:148
學位論文
1.栗子菁(198807)。魏晉任誕士風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家瑩(1999)。喪失子女的父母失落與悲傷反應及復原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蓓蓓(1983)。漢晉人物品鑒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梅家玲(1991)。《世說新語》的語言藝術(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黎(1990)。悲懷書簡。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北齊)顏之推(2002)。新編顏氏家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萬起、劉尚慈(199808)。世說新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保阪正康(1998)。愛的家族--感人的生死學經驗。台北:新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Kubler, Ross、李永平(200201)。天使走過人間。臺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綺雲、曾煥棠、林慧珍、陳錫琦、李佩怡、方蕙玲(2000)。生死學。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絢慧(200304)。請容許我悲傷。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義慶、余嘉錫、劉孝標(1984)。世說新語箋疏。臺北:仁愛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毛亨、鄭玄、孔穎達、杜預(1999)。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家駱、嚴可均(1982)。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能憲(1992)。世說新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1985)。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熙元(1981)。論語通釋。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子燁(2001)。中古文人生活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唐翼明(19920000)。魏晉清談。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唐君毅(1980)。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Worden, William J.(1999)。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Longaker, Christine(2000)。假如我死時,你不在我身旁。假如我死時,你不在我身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安寧照顧基金會(2000)。開啟一扇窗讓悲不再傷.當摰愛遠離。開啟一扇窗讓悲不再傷.當摰愛遠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0)。晉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北宋)司馬光(1979)。資治通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釋慧皎(1986)。高僧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吳曾(1965)。能改齋漫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南宋)羅願(1965)。爾雅翼,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陸佃(1965)。埤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高似孫(1965)。緯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