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牟宗三先生論儒教
書刊名:揭諦
作者:林維杰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Wei-chieh
出版日期:2004
卷期:7
頁次:頁77-108
主題關鍵詞:牟宗三徐復觀人文主義道德宗教倫理學形上學Mou Tsung-sanHsu Fu-kuanMoral religionEthicsMetaphysicsHuman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02
  • 點閱點閱:69
本文由牟宗三先生論人文主義與宗教的關係入手,嘗試討論人文主義作為儒學立教的內涵與基礎。對筆者來說,這種以人文主義所主導的道德宗教可以包含倫理與形上兩個層面:形上性格具主導作用,因為這是精神生活之途徑與根柢;倫理範圍則是精神生活所必然開展的場域,此場域包含了日常生活與歷史文化生活。形上學面向是體,倫理學層面是用:唯有精神的樹立,才能有倫常的發展;而通過倫理的生活安排與文化實踐,精神的向上提升才有價值,這是他以人文主義以及道德宗教論說儒學的原因。
圖書
1.Kant, Immanuel。Religion innerhalb der Grenzen der bloBen Vernunft。  new window
2.徐復觀、楊乃藩(19810501)。徐復觀雜文續集。臺北:時報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1985)。道德的理想主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udi, Robert、王思迅、林正弘(2002)。劍橋哲學辭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家棟(19950000)。當代新儒學論衡。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1985)。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宗三(2000)。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復觀(199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82)。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馮耀明(2003)。「超越內在」的迷思:從分析哲學觀點看當代新儒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君毅(1986)。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中國文化與世界。唐君毅全集(第四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君毅(2000)。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君毅(1991)。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樁年(1996)。從信仰到理性─義大利人文主義研究。從信仰到理性─義大利人文主義研究。浙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扶雅(1980)。宗教哲學。宗教哲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俊傑(20040000)。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