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網路使用行為探討青少年網路沉迷之形成
書刊名: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作者:盧浩權
作者(外文):Lu, Hao-chua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8
頁次:頁185-200
主題關鍵詞: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網路性沉迷網路人際沉迷Internet-use behaviorInternet addictionCyber-sexual addictionCyber-relational addi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3
  • 點閱點閱:43
期刊論文
1.游森期(20030900)。臺灣地區大學生人格特質、網路成癮、憂鬱與焦慮之結構方程式模式檢定。教育與心理研究,26(3),501-5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朝雲(20010900)。在學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分析及輔導方案。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9(1),43-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orahan-Martin, J.、Schumacher, P.(2000)。I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6,13-29。  new window
4.Walther, J. B.(1996)。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m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Research,23(1),3-43。  new window
5.Young, K. S.(2004)。Internet Addiction: 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48(4),402-415。  new window
6.黃厚銘(20020100)。網路上的身份認同。資訊社會研究,2,226-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all, A. S.、Parsons, J.(2001)。Internet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 case study using best practices in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23(4),312-327。  new window
8.游森期(20010500)。e世代青少年網路成癮及網路使用之輔導策略。學生輔導,74,34-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0900)。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5(3),279-2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Davis, Richard A.(2001)。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7(2),187-195。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相臣(200408)。青少年的網路犯罪問題分析:以網路援交而言。「當前國內青少年援助交際問題與防治對策」研討會,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曁研究所 。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相臣(200404)。青少年的網路犯罪問題。「青少年網際網路使用相關問題與防治對策」研討會,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主辦 。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淑惠(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初探 (計畫編號:NSC89-2511-S-002-010-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淑惠(1998)。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因之初探一(1/2):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理初探 (計畫編號:NSC87-2511-S-002-023-N)。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in, S. J.、Tsai, C. C.(2001)。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計畫編號:NSC 89-2520-S-009-010)。  new window
4.行政院主計處(20050314)。國情統計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戴秀津(2003)。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及其身心健康影響探討(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靜芳(2003)。社交焦慮、網路社交焦慮與網路環境特性之關聯性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侯蓉蘭(2003)。角色扮演的網路遊戲對少年自我認同的影響(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森期(2002)。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潔如(2002)。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逢堅(2001)。中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范傑臣(2003)。高中生人際互動與社會支持對網路沈迷的影響--以桃園縣某高中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澄華(2001)。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響(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怡安(2002)。線上遊戲的魅力--以重度玩家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盧浩權(2005)。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生活壓力、負面情緒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高中生為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reeman, E. M.(1992)。The addition process: Effective social work approaches。New York:Longman。  new window
2.瞿本瑞(2001)。網路文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銀端(2004)。網路倫理文化。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嫦娥、蔡麗滿、張淑慧、杜悌仁(2003)。台北市青少年網路成癮傾向及網路被害現況調查。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rrett, N.、郝海洋(1998)。數字化犯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allace, Patricia、陳美靜(2001)。網路心理講義。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Young, Kimberly S.(1998)。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New York, NY:John Wiley & Sons。  new window
其他
1.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50110)。台灣地區網際網路使用調查,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雪芬(1999)。高中職學生對網路一夜情心動並行動,http://www.tcc.gov.tw/~tcc0/42/news890602.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雪芬(2000)。網路春色蕩漾,學子難以抗拒,http://www.tcc.gov.tw/-tcc0/42/news890602.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Goldberg, I.(1996)。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http://www.physics.wisc.edu/-shaizi~intemet_addiction_criteria.html。  new window
5.Greenfield, D. N.(2000)。The net effect: Internet Addiction and Compulsive Internet Use,http://www.virtual-addiction.com/pages/a_neteffect.htm。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Noonan, R. J.(1998)。The psychology of sex: A mirror from the internet。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CA:Academic Press。  new window
2.邱文彬(2001)。網路性心理學。e世代網路心理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riffiths, Mark D.(1998)。Internet addiction: Does it really exist?。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Academic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