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鄭愁予詩中「窗」的象徵
書刊名:國文學誌
作者:簡澤峰
作者(外文):Jian, Ze-fe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1
頁次:頁429-450
主題關鍵詞:鄭愁予象徵意象Zheng Chou YuSymbolizeWindowIm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6
  • 點閱點閱:53
期刊論文
1.金聲(1997)。藝術意象研究述評。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8(4),6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明生(1994)。文學意象的象徵性。廣西大學學報,1994(2),8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賀昌盛(2002)。象徵 : 符號與隱喻--象徵本體論詩學探源。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2(1),9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春(1999)。試論臺灣文學作品中的鄉愁情結。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1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谷誠(1999)。浪子與鄉愁─臺灣部份現代詩淺識。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4),6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嘉瀅(1985)。迦陵談詩二集。迦陵談詩二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托多洛夫、王國卿(2004)。象徵理論。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蕭(1991)。現代詩縱橫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英俊(1990)。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長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Eagleton, Terry、吳新發(1993)。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愁予(1993)。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1981)。美學(二)。美學(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一葦(1973)。藝術的奧秘。藝術的奧秘。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梅芳(2001)。鄭愁予詩的想象世界。鄭愁予詩的想象世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愁予(1996)。鄭愁予詩集I。鄭愁予詩集I。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愁予(2004)。鄭愁與詩集II。鄭愁與詩集II。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曉楓。拯救與逍遙。拯救與逍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Wellek, Rene(1989)。文學理論。文學理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裴普賢(1995)。詩經研讀指導。詩經研讀指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