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證券市場犯罪之研究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
作者:廖有祿林俊清
出版日期:2005
卷期:6
頁次:頁199-227
主題關鍵詞:證券市場股票經濟犯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33
  • 點閱點閱:41
期刊論文
1.Braithwaite, J.(1989)。Criminological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Crime。Justice Quarterly,6(3),333-358。  new window
2.Coleman, J. W.(1987)。Toward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White-Collar Crim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3(2),406-439。  new window
3.許振明(19991200)。企業交叉持股與改善之道。證交資料,45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克昌(2002)。詐騙集團利用人頭戶以違約詐財案之檢討。證交資料,478,25-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克昌(2002)。證券交易法反操縱條款之硏析。證交資料期刊,484,4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克昌(2002)。證券交易法反操縱條款之硏析。證交資料期刊,483,3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攸彥、黃于玉(1998)。認識内部人(内線)交易。「證券公會」雙月刊,16,24-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黎華(2000)。從企業危機看證券管理政策。「證券公會」雙月刊,25,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黎華(2001)。論初次發行與再次發行--從中華電信與固網股條談起。「證券公會」雙月刊,32,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武永生(1995)。大眾公司、證券市場與內線交易。證券市場發展期刊,7(3),63-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嘉應、劉敬業(2000)。交叉持股及關係企業問題探討。證交資料,460,1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秉心(1997)。證券交易違約交割之法律責任。證券管理,15(2),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其昌(2003)。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分析。證交資料,490,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墩銘、吳光明、陳春山(1998)。國內操縱行爲現況及追訴實務。「證券公會」雙月刊,16,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Calavita, K.、Pontell, H. N.(1990)。Heads I Win, Tails You Lose: Deregulation, Crime, and Crisis in the Savings and Loan Industry。Crime & Delinquency,36,309-341。  new window
16.Klinger, Scott、Holly, Sklar(2002)。Titans of the Enron Economy: The Ten Habits of Highly Defective Corporations。United for a Fair Economy,25-33。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建廣(1999)。組織犯罪偵査活動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佳穎(2002)。財務危機公司特性與公司治理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宏杰(2002)。證券集中市場操縱行爲認定基準之研究--以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四款爲中心(碩士論文)。台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志豪(2001)。網際網路證券交易詐欺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名盛(1997)。犯罪模式分析之研究--以台灣海洛因及安非他命交易為例(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中一(2002)。證券交易法上内線交易行爲構成要件認定之研究-以實際案例之分析爲中心。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惠氏(2001)。借殼上市法律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憲明(2003)。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五條反操縦行爲條款之研究(以刑事責任爲中心)。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袁義昕(2002)。從資訊財産權觀點論證券市場内線交易。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宗雄(2001)。我國企業交叉持股法律規範之研究--以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爲觀察中心。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建宏(2003)。臺灣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文慶(2002)。掏空公司資産之經濟犯罪與防制對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秉鈞(2003)。從刑事實體法的觀點論證券交易法上内線交易之規範。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彥廷(2003)。論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之團體訴訟。國立台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富城(2002)。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研究--兼論母子公司交叉持股。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顏志義(2000)。信用卡犯罪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元(1998)。證券投資學原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淑芬(1995)。投資學。台北:華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英照(1992)。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春山、李啟賢(1994)。證券發行實務精華--制度‧法令‧契約。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riedrichs, D. O.(1996)。Trusted Criminal: White Collar Crim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New York: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6.Simon, D. R.、Hagan, F. E.(1999)。White-Collar Deviance。Boston, MA: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7.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市:東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崇權(200308)。證券法規與市場。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孟維德(2000)。白領犯罪成因及防制策略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燦璋(2000)。犯罪剖繪(二)--連續殺人犯罪偵査。犯罪模式、犯罪手法及簽名特徴在犯罪偵查上的分析比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祝二軍(2000)。證券犯罪刑事立法原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春山(2003)。證券交易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陸世友、劉憲權、張天輪(1998)。證券市場與證券犯罪探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璜(1975)。證券經第一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1)。圖解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九十年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克昌(2003)。從台鳳等案判決看集中交易市場股價操縱及内線交易常見之行爲態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Mrkvicka, E. F.(1989)。The Band Book。New York。  new window
19.Rosoff, S. M.、Pontell, H. N.、Tillman, R.(1998)。Profit Without Honor: White-Collar Crime and the Looting of America。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new window
其他
1.台灣證券交易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網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美國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財政部金融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