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張載對孟子人性論的承繼與開展
書刊名:揭諦
作者:陳政揚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eng-ya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2
頁次:頁69-104
主題關鍵詞:天地之性氣質之性盡心知性天人合一Nature of heaven and earthNatural dispositionOne refrains his natural mind and then can know his natureUnity of the heaven and m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15
  • 點閱點閱:64
作為北宋儒學復興運動的代表者之一,張載對孟子性善論的承繼與發揚是無庸置疑的。然而,由於過往的研究多側重於探討張載對孟子人性論的傳承,而較少論及二者之差異。所以,本文嘗試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為基礎,更進一步探究張載對孟子人性論的承繼與開創。基於此,本文論述步驟有三:其一,本文將先闡述孟子人性論之要旨。其二,本文將探討張載如何透過氣論重新詮釋性善論立場。其三,本文將探討張載對孟子人性論的承繼與開展。
期刊論文
1.岑溢成(198005)。孟子告子篇之「情」與「才」論釋。鵝湖,5(11),7-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全(19900600)。孟子哲學中「性」一詞的意義分析。鵝湖學誌,4,3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龔杰(1996)。張載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92)。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仲明(1991)。儒學與現代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載(1976)。張子全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雪崑(1991)。儒家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仁厚(1994)。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佩榮(1993)。儒家哲學新論。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大齊(1991)。孟子待解錄。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韋弦(1993)。孟子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92)。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袁保新(19920000)。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復觀(1963)。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袁保新(1997)。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載、章錫琛(1983)。張載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袁保新(1995)。盡心與立命--從海德格基本存有論重塑孟子心性論的一項試探。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