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舞鶴《餘生》中的多重歷史記憶
書刊名:人文研究學報
作者:王慧芬
作者(外文):Wang, Hui-fe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41:2
頁次:頁59-78
主題關鍵詞:霧社事件舞鶴歷史記憶Wu-HeHistorical memoriesWu-she incid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5
  • 點閱點閱:50
期刊論文
1.陳春燕(20061000)。非關認同 : 從儂曦、舞鶴談「共時性」的倫理。中外文學,35(5)=413,12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舞鶴(2000)。《餘生》悠悠。文訊月刊,176,93-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文芬(200408)。舞鶴在淡水。印刻文學生活誌,12,182-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石濤(19950400)。孤絕的作家,孤高的文學--序舞鶴《拾骨》。文學臺灣,14,229-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ontrose, Louis A.、陳界華(19920500)。文本與歷史。中外文學,20(12)=240,6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亮雅(20040400)。辯證復振的可能:舞鶴《餘生》中的歷史記憶、女人與原鄉追尋。中外文學,32(11)=383,141-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天心、舞鶴(2004)。朱天心對談舞鶴。印刻文學生活誌,7,2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德威(2004)。後遺民寫作。正典的生成: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中研院文哲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4/07/15-17)。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79-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戴國輝、魏廷朝(2002)。台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孔立(1997)。臺灣歷史綱要。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瑞芬(2002)。未竟的探訪--遼望文學新版圖。臺北:麥田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舞鶴(1995)。拾骨。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舞鶴(2000)。餘生。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upp, Rebecca、洪蘭(2004)。記憶的秘密。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川浩一、和歌森民男(199211)。突發的大悲劇--霧社事件。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阿威赫拔哈、許介鱗、林道生(2000)。阿威赫拔哈的霧社事件證言。臺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肇禎(2003)。群慾亂舞--舞鶴小說中的性政治。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昭堂、黃英哲(1994)。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岳川(1999)。後殖民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德威(20010000)。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曉波(1997)。臺灣抗日五十年。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史明(1980)。臺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杰姆遜(1993)。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