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死孝」觀念的演變及意義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羅志仲
作者(外文):Lo, Chih-chn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1
頁次:頁143-162
主題關鍵詞:死孝生孝滅性Living filial pietyDead filial pietyExtinction of human n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7
  • 點閱點閱:18
圖書
1.脫脫(1971)。宋史。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壽(1990)。三國志。臺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保禎(1996)。孝紀。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收(1974)。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約(2003)。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令狐德棻(2003)。周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姚思廉(200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永瑢、紀昀(2001)。唐宋八大家文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翼、李解民(1997)。簷曝雜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宗強(2003)。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英時(1989)。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義慶、劉孝標、楊勇(2006)。世說新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義慶、劉孝標、余嘉錫(1996)。世說新語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廷玉(1971)。明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董誥(1979)。全唐文。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姚思廉(2002)。陳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瞿同祖(1982)。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義慶、劉孝標、徐震堮(1989)。世說新語校箋。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蕭奭、朱南銑(1997)。永憲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蕭子顯(1997)。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3)。禮記注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宋)范曄(1996)。後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房玄齡(1998)。晉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71)。新唐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唐玄宗,(宋)邢昺(1993)。孝經注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畢浣(1970)。續資治通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馬總(2002)。意林,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劉攽(2002)。孟子外書四篇,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宋)周應合(2002)。景定建康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黄彰健(1984)。明實錄,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清)計六奇(1968)。明季北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章宗源(2001)。隋經籍志考證,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牛慶福(2004)。臥病老母過世,憂鬱孝子自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5.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6.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7.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8.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9.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0.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1.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2.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3. 《逸周書》〈芮良夫〉之憲政思想限制與隱埋
14. 經典、習俗與禮法--對喪服「嫡孫承重」的歷史考察
15. 禮法內的深情:論《世說新語》中魏晉士人的死亡關懷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