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為我」與「假我」--論道家與佛教之現實人生的應世觀
書刊名:明新學報
作者:白崢勇
作者(外文):Bai, Jeng-yu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4:2
頁次:頁77-91
主題關鍵詞:道家莊子佛教應世觀DaoismZhuang-ziBuddhismShould world view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4
  • 點閱點閱:180
期刊論文
1.林以斌(1997)。道家。文明探索叢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藍吉富(1988)。禪宗全書。台北:文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台中: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沫若(2008)。十批判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鼓應(1990)。莊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白本松、王利鎖(1995)。逍遙之祖--《莊子》與中國文化。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3)。道行般若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73)。雜阿含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73)。十二門論。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73)。肇論。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73)。三論玄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釋玄奘(1973)。成唯識論。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73)。攝大乘論。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73)。中阿含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龍樹、鳩摩羅什(1973)。大智度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韋政通(2001)。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慧皎、湯用彤(1973)。高僧傳。臺北:臺灣印經處: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慶藩、王孝魚(198909)。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司馬遷、瀧川資言(1993)。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豈之(1993)。中國思想史。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印順(1983)。中國禪宗史。台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勞思光(1995)。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笑敢(1993)。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煜(1979)。老莊思想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何國銓(19870000)。中國禪學思想研究:宗密禪教一致理論與判攝問題之探討。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亨(1997)。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日章(2000)。莊子逍遙境的裡與外。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鼓應(1997)。莊子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牟宗三(1986)。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蔣錫昌(1980)。老子校詁。東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釋惠能、宗寶(1973)。六祖大師寶法壇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