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船山莊子學研究 : 論「神」的意義
作者:施盈佑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出版項:臺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六編 ; 第8冊/林慶彰
ISBN:9789862540596
主題關鍵詞:學術思想研究考訂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4
期刊論文
1.徐師聖心(199105)。眞人不夢與莊周夢蝶。中國文學研究,5,65-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懷承(199303)。王船山天人之道學說的倫理價値。中國文化月刊,161,2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澤應(199306)。王夫之與康德人學思想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月刊,164,4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雷國梁(1996)。略論王夫之對矛盾同一性的理解。江漢論壇,1996(6),3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衷爾鉅(1996)。“歷憂患而不窮,處死生而不亂”--論王夫之的人性觀。船山學刊,1996(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鄂培(1996)。論孟子的認識論--反映論、可知論--兼論從孟子到王夫中國古代識識論的唯物傳統。船山學刊,1996(2),74-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師聖心(2002)。莊子尊孔論。臺大中文學報,17,2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興國(2003)。船山學研究的新進展。中國哲學,2003(7),10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學智(2003)。王夫之的格物知性與由性生知。中國哲學,2003(9),49-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嚴壽澂(2004)。「兩行」與治道--讀王船山《莊子解》。中國哲學,2004(4),8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敏強(2004)。儒道互補歷史原因管窺。中國哲學,2004(2),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丁懷軫(2004)。從塵世的超越到精神的逍遙。中國哲學,2004(7),4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昭旭(19950700)。王船山兩端一致論衍義。鵝湖,21(1)=241,9-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安梧(19990900)。明末清初關於「格物致知」的一些問題--以王船山人性史哲學為核心的宏觀理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313-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文彬(20040600)。王船山援莊入儒論。興大人文學報,34(上),223-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懷承(19920800)。自然與道德--王船山的理欲之辨。孔孟月刊,30(12)=360,13-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杜保瑞(19930900)。從氣論進路說船山的人道論思想。哲學與文化,20(9)=232,935-9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昭旭(19760500)。論王船山之即氣言體。鵝湖,1(11),2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家儉(19891200)。晚明的實學思潮。漢學研究,7(2)=14,279-3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世民(20041200)。王船山生命實學論。國文學誌,9,167-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來(2003)。王船山《論語》詮釋中的氣質人性論。中國哲學,2003(10),6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來(2003)。王船山的氣善論與宋明儒學氣論的完成 : 以「讀孟子說」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2003(5),111-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祺助(20020900)。王船山論惡的問題--以情才為中心的分析。鵝湖,28(3)=327,25-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懷承(199409)。王船山道德價值論精華。孔孟學報,68,235-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曾昭旭(19760400)。論王船山之即氣言體。鶴湖月刊,1(10),8-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富春(20040100)。物我一原,死生一致--船山「正蒙注」生死觀初探。鵝湖,29(7)=343,55-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唐亦男(20050300)。王夫之通解莊子「兩行」說及其現代意義。鵝湖,30(9)=357,2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賀興武(1995)。論王夫之的“物質不滅”思想。船山學刊,1995(2),65-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振豐(19960400)。「離形」與「去知」--「聽之以耳,聽之以心,聽之以氣」的詮解。臺大中文學報,8,219-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啟屏(20050600)。古代文獻中的「德」及其分化--以先秦儒學為討論中心。清華學報,35(1),10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笑敢(20050600)。莊子之苦樂觀及其啟示。漢學研究,23(1)=46,107-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立驤(20021000)。王船山天道論性格之衡定。鵝湖,28(4)=328,29-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周大興(20010300)。王坦之〈廢莊論〉的反莊思想:從玄學與反玄學、莊學與反莊學的互動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8,269-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鄭小江(20031100)。論王船山的生死哲學。孔孟月刊,42(3)=495,38-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安梧(20020100)。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鵝湖,27(7)=319,16-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懷承(19940400)。王船山由「道」入「德」論簡議。鵝湖,19(10)=226,2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昌佳(20041200)。王船山的「以物為師」論。逢甲人文社會學報,9,4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潘小慧(19930900)。從王船山的本體論看其人性論。哲學與文化,20(9)=232,923-9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來(20030600)。道學視野下的船山心性學(上)--以「讀四書大全說」的大學部分為中心。鵝湖,28(12)=336,7-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來(20030700)。道學視野下的船山心性學(下)--以「讀四書大全說」的大學部分為中心。鵝湖,29(1)=337,8-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來(20040200)。船山的「中庸」首章詮釋及其思想(下)。鵝湖,29(8)=344,10-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來(20040100)。船山的「中庸」首章詮釋及其思想(上)。鵝湖,29(7)=343,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增財(1973)。從讀通鑑論宋論淺窺王船山的思想(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榮賢(1983)。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美惠(1998)。王船山人性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用瑞(2003)。船山《論語》詮釋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芳敏(2005)。王船山「體用相涵」思想之義蘊及其開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文彬(1986)。王船山莊子解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聖心(1998)。莊子[三言]的創用及其後設意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雪花(2005)。非常行旅--〈逍遙遊〉在變世情境中的詮釋景觀(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凱雯(2003)。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研究--由心性論到知人之學(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淑華(2001)。王船山《老子衍》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西堂(1967)。王船山學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80)。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洪森(1981)。姜齋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祖漢(1987)。儒家與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俊傑、陳榮捷(1993)。中國哲學文選編。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原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熊十力(1994)。佛家名相通釋。台北市: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船山(1995)。莊子通。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君毅(1997)。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北京大學哲學系(1999)。中國哲學的詮釋與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志盛、劉萍(1999)。王船山著作叢考。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嚴壽澂(2003)。近世中國學術通變論叢。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德有(2003)。莊子神遊。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包兆會(2004)。莊子生存美學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以楷、陸建華(2004)。道家與中國哲學.魏晉南北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海慶(2004)。船山美學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錢穆(2004)。國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仁厚(1994)。中國哲學的反省與新生。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章啟輝(2001)。曠世大儒--王夫之。河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胡發貴(2001)。王夫之與中國文化。貴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先謙(1999)。莊子集解。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夫之、楊堅(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衷爾鉅(1997)。大儒列傳:王夫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立文(200012)。船山哲學。臺北縣:七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默生(199401)。莊子新釋。臺北市: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羅光(1996)。王船山形上學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鼓應(1981)。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勞思光(1996)。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曾振宇(2003)。中國氣論哲學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錢穆(1991)。莊老通辨。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鼓應(198610)。老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梁啟超、朱維錚(2000)。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蕭萐父、許蘇民(200204)。王夫之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大華(2001)。生命存在與境界超越。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鼓應(1999)。莊子哲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杜保瑞(199704)。莊周夢蝶--莊子新說。北京: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錢穆(2000)。孔子與論語。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網路出版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錢穆(2000)。論語新解。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曾昭旭(1996)。王船山哲學。臺北: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麗珠(20050000)。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曾昭旭(2003)。存在感與歷史感:論儒學的實踐面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鄭世根(1993)。莊子氣化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高柏園(2000)。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劉瀚平(1997)。儒家心性與天道。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郭象、成玄英、陸德明、郭慶藩、王孝魚(1993)。莊子集釋。臺北市: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牟宗三(2005)。生命的學問。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憨山德清(1991)。莊子內篇註。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唐君毅(1992)。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Graham, Angus C.、張海晏(2003)。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熊十力(1996)。體用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余英時(1976)。中國哲學思想論集 : 清代篇。臺北:牧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立文(2001)。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明輝(1997)。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牟宗三(2004)。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錢穆(2000)。學術思想遺稿。臺北: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王邦雄(1989)。儒道之間。臺北:漢光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苗潤田(1998)。中國儒學史.明清卷。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張學智(2003)。明代哲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中村元、徐復觀(1991)。中國人之思維方法。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王孝魚(1975)。船山學譜。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紀祥(1992)。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曾昭旭(1992)。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臺北市: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阿部正雄、王雷泉、張汝倫(1992)。禪與西方思想。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林安梧(1991)。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朱哲(2000)。先秦道家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鍾泰(2002)。莊子發微。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來(2004)。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趙園(1999)。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胡楚生(1993)。清代學術史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麗珠(19990000)。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吳冠宏(20000000)。聖賢典型的儒道義蘊試詮:以舜、甯武子、顏淵與黃憲為釋例。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姜聲調(1999)。蘇軾的莊子學。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李澤厚(1996)。華夏美學。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牟宗三(1998)。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錢穆(2001)。中國思想史。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楊祖漢(19920000)。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市: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楊儒賓(1991)。莊周風貌。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葛兆光(2001)。中國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徐復觀(199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唐君毅(1991)。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林聰舜(1990)。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王煜(1993)。老莊思想論集。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池田知久、黃華珍(2001)。《莊子》:「道」的思想及其演變。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吳光明(1992)。莊子。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唐君毅(1986)。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蔡仁厚(1990)。儒學的常與變。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王邦雄、楊祖漢、岑溢成、高柏園(2005)。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王邦雄(20040000)。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方以智(1972)。藥地炮莊。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臺北:藝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文英(1972)。莊子獨見.莊子論略。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臺北:藝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穆(1998)。中國學術思想論叢(五〉。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維明(2002)。論儒學的宗教性。杜維明文集。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2004)。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