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趨吉避凶到安身立命:論先秦「佩帶印」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蔡孟宸
作者(外文):Cai, Meng-che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5
頁次:頁505-525
主題關鍵詞:璽印印章先秦禮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1
  • 點閱點閱:37
本文從對當代璽印研究多依印面文字分類,而未能注意印章「佩帶」功能之提問,引發探究璽印「佩帶行爲」之動機。由肖形、祥瑞神獸所代表的圖騰功能開始追溯,至先民將祈願簡化爲文字,此階段仍屬於印章作「趨吉避凶」用途的範疇;至璽印印語逐漸受人文思維轉化,頻繁使用道德禮儀、人格修養等字句,顯示先民由對自然、鬼神之敬畏,轉向用道德規訓以自我救贖之途。總之,「佩帶印」使人類獲致心境的安寧、靈魂的依歸,本文主要目的在探討佩帶行爲之精神內涵,彰顯璽印表面文字下的深層意義。
圖書
1.陳宏勉(2007)。認識篆刻藝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玄(1965)。儀禮。台北: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那志良(1970)。璽印通識。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新興(2003)。戰國璽印。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昌智(2006)。祝竹,中國篆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江(2000)。中國印章藝術史。杭州:西泠印社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國聲(1999)。印章三千年。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漁叔(1988)。墨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德、盧辯(1985)。大戴禮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晏嬰、王更生(198708)。晏子春秋今註今譯。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慎、段玉裁、魯實先(1974)。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素英(19970000)。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毛子水(1986)。論語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管仲、李勉(1990)。管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