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祝詩誌德釋義--辛卯吉日,學術嘉會賀王邦雄與曾昭旭二教授七秩華誕,敬賦三律並述要義
書刊名:鵝湖
作者:林碧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Bi-l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37:4=436
頁次:頁47-53
主題關鍵詞:王邦雄曾昭旭當代新儒家中國文化中國古典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35
  • 點閱點閱:13
期刊論文
1.林碧玲(20050700)。「思光詩研究」的價值與文獻之考察。華梵人文學報,5,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維信(20070430)。屬於淡大中文的光陰故事:愛情夫子曾昭旭為學生點亮溫柔心燈。淡江時報,6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碧玲(20060100)。「韋齋詩研究」的對象之考察--從勞思光先生之《思光詩選》到《韋齋詩存述解新編》擬議。華梵人文學報,6,185-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曾昭旭(2002)。六十自述--我的成長經驗。第一屆「生命實踐」學術研討會。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456-4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碧玲(1996)。存在與實踐--從孔子的生命歷程論儒之道的顯發(博士論文)。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曾昭旭(1993)。永遠的浪漫愛。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弼、袁保新(1987)。老子。臺北:金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邦雄(1990)。再論緣與命。臺北:漢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邦雄(1989)。當代人心靈的歸鄉。臺北:漢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勞思光、王隆升。勞思光韋齋詩存述解新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勞思光(1992)。思光詩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邦雄(1985)。緣與命。漢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邦雄(1991)。老子道。臺北:漢藝色研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邦雄(2005)。生死道。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邦雄(2005)。人間道。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晏、邢昺(1993)。論語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興祖(1995)。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象、林聰舜(1987)。郭象注莊。台北: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毛亨、鄭玄、孔穎達(19930900)。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邦雄(20100000)。莊子道。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安梧(1987)。現代儒學論衡。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1969)。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牟宗三(1978)。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邦雄(2004)。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曾昭旭(1996)。戀愛就是一種修行。愛情功夫:曾昭旭談愛情。臺北:張老師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曉君(1987)。訪曾昭旭談他的愛情觀。不要相信愛情。臺北:漢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碧玲(2010)。勞思光「韋齋詩」的喜情樂境。萬戶千門任卷舒--勞思光先生八十華誕祝壽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邦雄(1983)。從「花果飄零」到「靈根自植」--敬悼唐君毅先生。材與不材之間。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昭旭(1983)。[王船山哲學]序。王船山哲學。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