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幾」的意向性--從《通書》看「心」之意識活動與「幾」的定義
書刊名:鵝湖
作者:吳修芃
作者(外文):Wu, Hsiu-pe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40:4=472
頁次:頁15-25
主題關鍵詞:周濂溪通書繫辭傳形而中意向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49
  • 點閱點閱:9
本文以周濂溪《通書》中,所論及與心之意識活動相關問題,透過牟宗三、唐君毅二先生針對「神」、「幾」、「思」等論述,試圖找出中國哲學中對「心」的重新詮釋與定位。從《易傳》出發,先正面處理「神」、「幾」問題,再循唐、牟二先生的脈絡,以及徐復觀先生所提出的「形而中者之謂心」這一觀點,為「幾」這視為「意向性」的機能,重新賦予一中性的意義,並試著跳脫以往將意識、意念歸入形而下之氣性,與心在形上形下之間的定位問題,從一個不帶道德色彩的視野,觀看中國哲學裡,心的純粹意識活動。
圖書
1.余培林(2012)。新譯老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來(2011)。宋明理學。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鶴鳴、殷子和(2010)。船山易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灣: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南懷瑾、徐芹庭(2009)。周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德、牟宗三(1982)。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復觀(1993)。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