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賦詩言志,重新排練--論零雨詩作的反抗意涵
書刊名:國文學報
作者:李癸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Kuei-yu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56
頁次:頁187-210
主題關鍵詞:零雨反抗性文學體驗女性書寫克里斯特娃Ling-YuRevoltLiterary experienceWomen writingJulia Kristev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6
  • 點閱點閱:91
Other
1.楊小濱(1999)。冬日之旅--讀零雨詩集《木冬詠歌集》,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翁文嫻(20011000)。論臺灣新一代詩人的變形模式。中山人文學報,13,85-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宗翰(19990900)。零雨的啟示--關於臺灣現代詩中性別議題的思考。創世紀詩雜誌,120,11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曹尼(2010)。訪談零雨。歪仔歪詩刊,7,19-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羊川(2011)。密隱神--零雨。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13,150-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零雨、曾淑美、桃集(19950300)。談女性詩人的創作。現代詩,23,55-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士民(20090300)。零雨詩作中封閉與逃離的思辨。東方人文學誌,8(1),201-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文鉅(20071100)。箱女在劫:宿命與地理的黑洞--零雨詩的歷史寓言、空間考古。臺灣詩學學刊,10,217-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惠玲(2003)。體內地誌與原鄉視景:論台灣女詩人吳瑩與零雨空間書寫。挑撥新趨勢--第二屆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325-3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于瑞珍(2012)。零雨詩的歷史意象與家族記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零雨(2011)。我和我的火車和你。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零雨(2006)。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臺北:零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零雨(2014)。田園/下午五點四十九分。臺北:小寫創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茱莉亞.克莉斯蒂娃、黃晞耘(2007)。反抗的未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克莉斯蒂娃、納瓦蘿、吳錫德(2005)。思考的危境。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零雨(1999)。木冬詠歌集。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零雨(2010)。我正前往你。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友工、柯慶明(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零雨(1996)。特技家族。臺北:現代詩季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零雨(1990)。城的連作。現代詩季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零雨(1992)。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向明(1996)。小評。特技家族。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智溶(2010)。車廂上的詩人--零雨鐵道系列詩作。我正前往你。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瘂弦(1996)。小評。特技家族。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弗洛依德、王嘉陵(1997)。文明與不滿。弗洛依德文集。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小濱(1996)。書面訪談錄--楊小濱專訪零雨。特技家族。臺北:現代詩季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