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說“戲曲資料”之五種類型
書刊名:嶺南學報
作者:曾永義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eng, Yung-y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復刊6
頁次:頁3-35
主題關鍵詞:戲曲資料文獻文物調查訪問觀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9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劉念茲(1980)。宋雜劇丁都賽雕磚考。文物,1980(2),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陜西省博物館、文管會(1974)。唐李壽墓發掘簡報。文物,1974(9),61+71-88+96+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思清、武永政(1983)。溫縣宋墓發掘簡報。中原文物,1983(1),19-2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耕(2001)。我們讀到的是"元"雜劇嗎?--雜劇在明代宮廷的嬗變。文藝研究,2001(3),97-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建明、彭飛(1981)。論〈琵琶記〉非高明所作。文學遺產,1981(4),26-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炳華(1988)。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巖畫生殖崇拜巖雕刻畫。新疆文物,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濟南市博物館(1972)。試談濟南無影山出土的西漢樂舞、雜技、宴飲陶俑。文物,1972(5),1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昭燏(1959)。關於沂南畫像石墓中畫像的題材和意義--答孫作雲先生。考古,19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志國(1988)。四川綿陽河邊東漢崖墓。考古,1988(3),226+289-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鞏發明、季冰(1989)。綿陽市出土的漢代說唱俑。四川文物,1989(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馮漢驥(1961)。四川的畫像磚墓及畫像磚。文物,1961(11),3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85)。四川忠縣塗井蜀漢崖墓。文物,1985(7),4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金維諾、李遇春(1976)。張雄夫婦墓俑與初唐傀儡戲。文物,1976(12),4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田進(1959)。唐戲弄俑。文物,1959(8),4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竹三(2000)。"參軍色"與"致語"考。文藝研究,2000(2),58-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健民(1986)。河南安陽金墓戲樂俑和舞臺的考察--兼對元雜劇藝術形式之蠡測。地方戲藝術,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念兹(1959)。中國戲曲舞臺藝術在十三世紀初葉已經形成--金代侯馬董墓舞臺調查報告。戲劇研究,195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中河(1989)。浙江黃巖靈石寺塔發現北宋戲劇人物磚雕。文物,1989(2),7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金小民(2004)。宋代樂舞雜劇碑趺線刻的新發現。中華戲曲,31,32-4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董祥(1959)。偃師縣酒流溝水庫宋墓。文物,195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廖奔(1984)。溫縣宋墓雜劇雕磚考。文物,1984(8),7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新斌、王再建(1988)。溫縣宋代人物雕磚考略。考古與文物,19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羅火金、王再建(1996)。河南溫縣西關宋墓。華夏考古,1996(1),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生記、呂輯書、韓樹偉(1987)。垣曲古墓戲劇磚雕探微。戲友,19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富斗(1983)。山西稷山金墓發掘簡報。文物,1983(1),45-63+99-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謝堯亭(1996)。侯馬雨座金代紀年墓發掘報告。文物季刊,1996(3),6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曾永義(19750600)。有關元雜劇的三個問題。國立編譯館館刊,4(1),129-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曾永義(19940900)。論說「五花爨弄」。中外文學,23(4)=268,215-2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曾永義(19990900)。也談「北劇」的名稱、淵源、形成和流播。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曾永義(2012)。論說戲曲文獻資料之解讀。"古典戲曲辨疑與新說"國際學術研討會,黑龍江大學 (會議日期: 2012年12月29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炳華(1988)。鑿在巖壁上的史頁--新疆呼圖壁縣原始宗教舞蹈畫面研究。中國敦煌吐魯番學術討論會,(會議日期: 1988年8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施德玉(1998)。新營竹馬陣研究計畫。臺北:文建會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俞爲民、孫蓉蓉(2005)。歷代曲話彙編‧唐宋元編。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封演、趙貞信(1958)。封氏聞見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永義、施德玉(2011)。地方戲曲概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永義(2012)。藝文經眼錄。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庹修明(2010)。巫儺文化與儀式戲劇。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竹山、延保全(2009)。戲曲文物通論。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欣欣(2011)。臺灣戲曲景觀。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德玉(2005)。臺南縣車鼓竹馬之研究。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騫(1973)。北曲套式彙錄詳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太康、曹占梅(2006)。三晉戲曲文物考。臺北:臺灣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騫(1992)。龍淵述學。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明生(2009)。宗教與戲劇研究叢稿。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騫(1973)。北曲新譜。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顧起元(1987)。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騫(1972)。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長海(1993)。曲律與曲學。台北:學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1987)。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山西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隋樹森(1959)。元曲選外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騫(1962)。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方豪、鄭騫(1950)。天樂正音譜。臺北:郭若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騫(2012)。龍淵述學。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曾永義(1998)。蒙元的新詩--元人散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96)。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四川卷。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宿白(1987)。白沙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曾永義(1987)。高雄市民俗技藝園規劃報告書。臺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曾永義(2002)。戲曲經眼錄。臺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惠綿(2006)。戲曲表演之理論鑒賞。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廖奔、劉彥君(2000)。中國戲曲發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鶴宜(20030000)。臺灣戲劇史。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廖奔(1997)。中國古代劇場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曾永義(2008)。戲曲源流新論。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崇濤(2005)。中國戲曲文獻學導論。戲曲十論。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師騫(2012)。評介馮沅君著〈古劇說彙〉。鄭騫戲曲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騫(2012)。〈西廂記〉作者新考。鄭騫戲曲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陶宗儀(1997)。"院本名目"條。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永義(2013)。論說戲曲文獻資料之解讀。戲曲與偶戲。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玄煒(1071)。姑蘇志。涇林續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貽白(1960)。南宋雜劇的舞臺人物形象。中國戲曲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