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印象.當下--王怡文繪畫創作研究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王怡文
作者(外文):Wang, Yi-we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7
頁次:頁281-321
主題關鍵詞:印象集體潛意識直覺知覺符號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82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楊裕隆(20121000)。符號理論與應用。科學發展月刊,478,1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宗仁(20110600)。繪畫語言的建立--以油桐花繪畫創作為例。書畫藝術學刊,10,3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子霏(20061200)。《林泉高致集》讀後感。造形藝術學刊,169-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樹升(2010)。馬白水繪畫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國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尚邕(2015)。悠遊象外--吳尚邕繪畫創作自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立偉(2013)。觀看與內在情感的互涉(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政廣(1999)。泰納:英國水彩畫大師。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家誠(1993)。馬白水繪畫藝術之研究彙編。台灣省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恭上、馮作民(1981)。西洋繪畫史。臺北:藝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ruce-Mitford, Miranda、Wilkinson, Philip、李時芬、林淑媚(2009)。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秘密。臺北市: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肅良(2002)。傳統與創新。臺北市:三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諦斯、蘇美玉(2002)。馬諦斯畫語錄。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andinsky, Wassily、吳瑪俐(1998)。藝術與藝術家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魯道夫.安海姆、李長俊(1984)。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焜培(1982)。水彩畫法1•2•3。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hipp, Herschel B.、余珊珊(2012)。現代藝術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昭旭(2005)。我的美感體驗:道德美學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龐均(1999)。繪畫寫生哲學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光潛(2008)。文藝心理學。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保羅•克利、雨云(1997)。表現主義大師--克利的日記。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魯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堯(1998)。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繼生(1991)。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書林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其偉(2002)。藝術人類學:原始思維與創作。台北:雄獅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余秋雨(2006)。藝術創造論。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居翰(1994)。氣勢撼人:十七世紀中國繪畫中的自然與風格。臺北:石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史作檉(2008)。水墨十講.哲學觀畫。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史作檉(2006)。尋找山中的塞尚。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席慕蓉(2004)。彩墨.千山.馬白水。臺北: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傳席(2013)。中國繪畫理論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Merleau-Ponty, Maurice、龔卓軍(2007)。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眼與心。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Barthes, Roland、洪顯勝(1988)。符號學要義。臺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高木森(1992)。中國繪畫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高木森(2012)。東西藝術比較。台北市: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石濤(2003)。石濤畫語錄中的師情畫意:中國畫的哲學原理。台北:九逵商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光復書局編輯部(2005)。塞尚。台北:光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何政廣(1996)。抽象派繪畫先驅--康丁斯基。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何政廣(1996)。魏斯--美國寫實派大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何政廣(1999)。克利--詩意的造型大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佟景韓、易英(1994)。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造型藝術美學卷。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保羅.克利、周丹鯉(2013)。克利教學筆記。台北:信實文化行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馬白水(1997)。水彩畫法圖解。台北:從雲軒畫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高木森(2015)。自說自畫II--彩墨詩韻之承與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高居翰(2001)。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傳發(2009)。抽象克利。台北:雪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康丁斯基、余敏玲(2013)。點/線/面。台北:信實文化行銷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黃可萱(2017)。你不可不知道的101位中國畫家及其作品。台北:信實文化行銷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許德民(2009)。中國抽象藝術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潘襎(2011)。渾厚.燦爛.朱德群。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藝術家雜誌(1981)。魏斯水彩畫集。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史作樫(2006)。光影中遇見林布蘭。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Berger, John、吳莉君(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姜一涵(1982)。石濤畫語錄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Stein, Murray、朱侃如(1999)。榮格心靈地圖。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葉朗(1996)。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畫廊持之以恆的藝術創作--馮鐘睿回顧展,http://arts-news.net/node/7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專訪當代水墨大師李華弌:水的語言,https://www.harpersbazaar.com.hk/art-and-design/insider/li-huayi-landscape-above-styl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