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瑜伽師地論》與《清淨道論》之「所緣/業處」--聚焦論述其理論架構與教學特色
書刊名:法鼓佛學學報
作者:釋昭慧
作者(外文):Shi, Chao-hwe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5
頁次:頁1-28
主題關鍵詞:止觀所緣業處四種所緣境事四種道理Śamatha-VipaśyanāĀlambanaKammaṭṭhānaYogācārabhūmi-śāstraVisuddhimagg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8
  • 點閱點閱:13
期刊論文
1.釋昭慧(20151000)。論《瑜伽師地論》之「如理思惟」--正思擇其自相、共相之要領與判準。法印學報,5,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橫山紘一(1971)。五思想すりみた彌勒の著作--特に《瑜伽論》の 著作について。宗教研究,208,2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羽溪了諦(1938)。瑜伽行派の開祖に就いて。日本佛教學研究年報,10,257-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釋昭慧(2011)。初期瑜伽行派之止觀要義--「七覺分」的完滿開展。東宗的呼喚:2010賴鵬舉居士逝世周年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玄奘(2016)。瑜伽師地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鳩摩羅什(2016)。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鳩摩羅什(2016)。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16)。中阿含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覺音、葉均、果儒法師(2010)。清淨道論。桃園:中平精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16)。攝大乘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玄奘(2016)。解深密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16)。大智度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釋印順(19880000)。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正聞。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釋惠敏(1986)。瑜伽師地論導讀。中觀與瑜伽。臺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宇井伯壽(1924)。史人的人物としての彌勒及び無著の著述。印度哲學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