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竹塹社的研究回顧與評析
書刊名:民族學界
作者:廖志軒
作者(外文):Liao, Chih-hsua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3
頁次:頁163-194
主題關鍵詞:竹塹社采田福地新竹研究PocaalTiksamPlain indigenous peoples' land of fortuneHsinchu stud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6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李佩珊(20130900)。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木質文物之保存修護再現:竹塹社「新社公館」匾。臺灣博物,32(3)=119,74-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季樺(1989)。竹塹社的「三」姓--一位客家化平埔族人的訪問記要。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0,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季樺(20061200)。王朝道德與族群慣習之間--試論清代臺灣竹塹社「異姓宗族」的形成。臺灣風物,56(4),13-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季樺(20070300)。王朝道德與族群慣習之間--試論清代臺灣竹塹社「異姓宗族」的形成。臺灣風物,57(1),2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學明(19850900)。「北埔姜家史料」的發掘與「金廣福」史實的重建。臺灣風物,35(3),121-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文生(20080800)。『竹塹社土目潘文起研究』田野筆記。新竹文獻,33,77-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漢昌(19970600)。鵝公髻山訪查記。台灣風物,47(2),159-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喜夫(20001200)。清代道卡斯族姓名初探稿。臺灣文獻,51(4),59-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翹宏(20140500)。清代番地治理與族群地權關係:以鳳山溪流域的竹塹社與客家佃戶為例。全球客家研究,2,259-3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季樺(2013)。采田福地祭典的昔與今。原住民族文獻,12,1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彭元岐(20111100)。〈新社采田公館記〉版本比較及考釋。新竹文獻,47,97-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妤珊(20151200)。荷蘭時代的竹塹地區。竹塹文獻雜誌,61,102-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施添福(19900600)。清代臺灣「番黎不諳耕作」的緣由:以竹塹地區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6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施添福(19901200)。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臺灣風物,40(4),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德山源一郎(1944)。蔬菜部落新社を訪ねて。民俗台灣,4(10),2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季樺(1989)。田野拾穗:竹北番仔祠堂田野劄記。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2,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廖志軒(20180400)。采田福地--人與番的民族邊界。民族學界,41,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幼華(20060800)。合番或者合歡。臺灣史料研究,27,57-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喜夫(20011200)。清代道卡斯族竹塹社姓名資料。臺灣史蹟,39,189-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妤珊(20051200)。荷蘭時代竹塹社之貿易依賴。臺灣人文. 臺灣師範大學,10,141-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韋煙灶(20130300)。新竹客家方言探討。竹塹文獻雜誌,54,105-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榮洛(2002)。新竹平埔族和賽夏族二則。新竹文獻,11,77-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錢漢昌(20131200)。竹塹社失落的子民--竹塹社另一系列骨肉同胞消失的過程。新竹文獻,56,13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毓雯(20140600)。從「做番仔牛」到「嫁做番仔婆」:客家與道卡斯竹塹社族群邊界流動與變遷的現象。新竹文獻,57,101-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廖志軒(20140600)。竹塹社在新屋:大牛攔錢姓家族史之研究。新竹文獻,57,86-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廖志軒(20170900)。橫山鄉田寮村三個竹塹社家族的故事。新竹文獻,67,47-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羅玉良(20020400)。關西史料之重建。新竹文獻,9,8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羅世維(20140600)。竹塹社錢皆只家族早期發展概述:以錢子白派下為例。新竹文獻,57,124-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卓權(2002)。清代北台內山開墾與客家優佔區的族群關係。「第六屆臺灣地理學」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季樺(1989)。清代「番兒至老無妻」原因初探--以竹塹社為例。臺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南投縣:臺灣史蹟研究中心。73-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志豪(2013)。近二十年來新竹地區的區域史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二十年來臺灣區域史研究回顧學術研討會暨2013年林本源基金會年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林本源中華文化基金會(合辦) (會議日期: 2013年9月26日-2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韋煙灶、張智欽、許世融(2011)。新竹客家次方言群的空間分布與竹塹社之漢語方言使用能力。客家文化與社會和諧:世界客屬第24屆懇親大會國際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590-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烈師(2001)。通往地獄的天堂之路:道卡斯竹塹社文化之殞落。第二屆全國人類學相關學術領域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美玲(2012)。當代平埔族竹塹社的族群認同:以「祭祀公業竹塹社七姓公」成員為核心的探索(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奇浩(2004)。清代臺灣之熟番地權--以道卡斯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志豪(2012)。清帝國的邊疆治理及其土地制度:以新竹頭前溪中上游地區為例(1790-1895)(博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瑞珍(1995)。清代臺灣竹塹地區客家人墾拓研究:以族群關係與產業發展兩層面為中心所做的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文凱(2006)。土地契約秩序與地方治理--十九世紀臺灣淡新地區土地開墾與土地訴訟的歷史制度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明賢(1991)。咸菜甕:一個沿山鄉街的空間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志軒(2011)。熟番客家化之研究:以竹塹社錢皆只派下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烈師(1997)。新竹大湖口的社會經濟結構:一個客家農村的歷史人類學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毓雯(2008)。「平埔客」之歷史探究:以道卡斯竹塹社廖姓為對象(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季樺(2006)。文明と教化--19世紀台湾における道徳規範の構築と変容(博士論文)。東京大学,東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烈師(2006)。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志豪(2006)。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運棟(1999)。竹塹社衛阿貴家族年表。再見刺桐花開。臺北:原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金蘭、新竹縣文獻委員會(1953)。咸菜硼地方沿革史。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桃園廳(1906)。桃園廳志。桃園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玉茹、張隆志、詹素娟(2013)。局開新境:臺灣史研究所二十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波越重之(1907)。新竹廳志。新竹:新竹廳總務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1993)。台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添福(2001)。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詹素娟、張素玢(2001)。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新埔文化工作室(1996)。采田福地:竹塹社文史專輯。新竹縣: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增田福太郎(1939)。台灣の宗教 : 農村を中心とする宗教研究。東京市:養賢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戴炎輝(1979)。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修澈(2001)。原住民的民族認定。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學明(1998)。頭前溪中上游開墾史暨史料彙編。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邱美玲(2015)。當代平埔族竹塹社的族群認同:以「祭祀公業竹塹社七姓公」成員為核心的探索。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毓雯(2015)。平埔客:從「去做番仔牛」到「嫁做番仔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廖志軒(2015)。當熟番遇到客家:竹塹社錢皆只派下的客家化。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孟侯(2014)。竹塹水田庄吳家古文書。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修澈(20000000)。臺灣原住民史:賽夏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施添福(2010)。國家、賦役與地域社群:以清代台灣北部後壠社群為例(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修澈(1994)。臺灣是一個多民族的獨立國家。臺灣民族主義。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炎憲、李季樺(1995)。竹塹社勢力衰退之探討--以衛姓和錢姓為例。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英海(1995)。平埔研究的再思考與再出發。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奇烈(1953)。竹北鄉文獻採訪錄。新竹文獻會通訊。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世慶、李季樺(1995)。竹塹社七姓公祭祀公業與采田福地。平埔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瑞華、林瓊華(2001)。台灣土地開發歷程與原住民土地流失--清代竹塹社的產權變動研究。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1600-1900)。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志軒、莊英章(20180000)。新竹地區竹塹社民與客家漢民的互動︰竹塹社錢皆只派下客家化的探討。客家移民與在地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志豪(20110000)。19世紀初期竹塹社與霄裡社的「社域」爭議--兼論歷史資料庫的應用。數位人文在歷史學研究的應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俊光(1996)。尋訪竹塹社--記麻咾吻.直雷。采田福地竹塹社文史專輯。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