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黎貴惇與蔡沈對《尚書》聖人的詮釋
書刊名:臺大中文學報
作者:曹美秀
作者(外文):Tsau, Mei-hsiou
出版日期:2019
卷期:66
頁次:頁95-140
主題關鍵詞:黎貴惇蔡沈尚書越南聖人Li GuidunCai ShenShangshuVietnamese scholarshipThe s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陳良中(2010)。朱子與蔡沈《書》學異同考論。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7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偉(1996)。論黃震理學思想的時代特色及其歷史地位。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1),2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克順(2013)。越南儒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向東(1991)。黎貴惇的著述及其學術思想。東南亞研究,1991(3),10-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于向東(1993)。黎貴惇的生平及其哲學思想。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2(1),4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令印、陳其芳(1984)。蔡沈的哲學思想。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84(6),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懷祺(1991)。宋代學術史著作和黃震對理學的總結。史學史研究,1991(2),43-4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浩(2014)。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體用的詮釋框架。菏澤學院學報,2014(3),13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阮金山(20171200)。黎貴惇對宋朝朱熹論《書經》思想的評價--通過研究《書經衍義》分析。漢學研究集刊,25,2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姜龍翔(20120600)。朱子命蔡沈編修《書集傳》考。漢學研究,30(2)=69,99-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育龍(2012)。宋末至明初蔡沈《書集傳》文本闡釋與經典地位的提升(博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寶三(1992)。五經正義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余高暢(2017)。蔡沈哲學研究(碩士論文)。湘潭大學,湖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姜振華(2011)。越南阮朝科舉制度研究(碩士論文)。廣西民族大學,南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茂華(2014)。越南文字發展史研究(博士論文)。鄭州大學,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文(2006)。科舉在越南的移植與本土化--越南後黎朝科舉制度研究(博士論文)。暨南大學,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滸(2015)。全體大用:朱子道學之基本構成方式(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雷鳴(2015)。黃震理學與經學思想研究(博士論文)。浙江大學,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曹美秀(1998)。回歸原始儒學:晚明清初儒學風氣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偉(2003)。黃震與東發學派。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基博(1979)。古籍舉要。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廷以(1956)。中越文化論集。臺北:中華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2012)。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華峰(2013)。蔡沈《朱文公訂正門人蔡九峰書集傳》的注經體式與解經特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震(1998)。黃氏日鈔。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熹、黎靖德(1983)。朱子語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1983)。晦庵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荊和(1986)。大越史記全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献センタ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游均晶(2010)。蔡沈《書集傳》研究。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起釪(1996)。尚書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玉珺(2007)。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200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戴德(1979)。大戴禮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錢穆(2011)。朱子新學案。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鳴盛(2002)。尚書後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霆震(1983)。古文集成。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文(2015)。越南科舉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鍾彩鈞(2012)。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顧炎武(1937)。亭林詩文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春林(2012)。《書集傳》研究與校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毛亨、鄭玄、孔穎達(2016)。毛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伏勝、鄭玄、陳壽祺(1973)。尚書大傳。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沈(2001)。書經集傳。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金履祥(1968)。尚書表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宋濂(1979)。宋學士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廣(1990)。書傳附諺解。大田:學民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黎貴惇(2010)。北使通錄。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黎貴惇、阮金山(2012)。書經衍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程元敏(20080000)。尚書學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馮友蘭(1993)。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述先(1982)。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皮錫瑞、周予同(1987)。經學歷史。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古國順(1981)。清代尚書學。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蔡根祥(2006)。宋代尚書學案。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恒嵩(2009)。《五經大全》纂修研究。花木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益源(2013)。越南在東亞漢文學研究的不可或缺--以《越南漢籍文獻述論》的簡介為例。東亞視域中的漢文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令印、陳其芳(1986)。蔡元定、蔡沈。福建朱子學。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向東(2000)。黎貴惇。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姜廣輝(2000)。傳統的詮釋與詮釋學的傳統--儒家經學思潮的演變軌迹與詮釋學導向。經學今詮初編。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