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孟子道性善」的釐清與辨正
書刊名:鵝湖學誌
作者:袁保新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1
卷期:7
頁次:頁1-26
主題關鍵詞:孟子性善辨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4)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92
  • 點閱點閱:34
期刊論文
1.岑溢成(1989)。孟子告子篇之「情」與「才」論釋。鵝湖月刊,58/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岑溢成(19880500)。「生之謂性」釋論。鵝湖學誌,1,55-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榮華(19830100)。孟子人性論之現象學解析。哲學論集,16,6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傅佩榮(1991)。存在與價值之關係問題。存在與價值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佩榮(1985)。人性向善論。中國倫理教育哲學基礎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傅偉勳。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充、劉盼遂(1976)。論衡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1971)。心體與性體。臺北市: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羣振(1984)。儒學探源。台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opleston, Frederick C.(1955)。Aquinas。Baltimore:Penguin Book, Inc.。  new window
7.徐復觀(1977)。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Graham, A. C.(1986)。Studies in Chinese Philosophy & Philosophical Literature。  new window
9.唐君毅(1974)。中國哲學原論•原性論。香港:新亞書院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大齊(1980)。孟子的名理思想及其辯說實況。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70)。道德的理想主義。臺中:私立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昭旭(19830000)。道德與道德實踐。臺北:漢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述先(1984)。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戴璉璋(19890000)。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仁厚(19840000)。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岱年(1991)。中國倫理思想研究。貫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Heidegger, Martin、Macquarrie, John、Robinson, Edward S.(1962)。Being and Time。Harper & Row。  new window
19.劉述先(19860000)。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董仲舒、蘇輿(1974)。春秋繁露義證。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偉勳(1986)。儒家心性論的現代化課題。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顧炎武(1974)。與友人論學書。中國歷代哲學文選•清代近代篇。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68)。仲春紀。呂氏春秋。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