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人「做人」的概念分析
書刊名:本土心理學研究
作者:彭泗清
出版日期:1993
卷期:2
頁次:頁297-313
主題關鍵詞:做人自我完善人際關係行為評價標準價值制約關係價值轉化關係理想與現實差異名實分離做人類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1) 博士論文(3)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42
  • 點閱點閱:135
期刊論文
1.Sapir, E.(1934)。The Emergence of the Concept of Personality in the Study of Cultures。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5,408-415。  new window
2.彭泗清(1991)。中國民族性格研究的新進展。中國社會科學,1991(2),175-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泗清(1991)。中國人社會化過程中矛盾與衝突的實證研究初步。社會心理研究,1991(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安邦、楊國樞(19890600)。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概念分析與實徵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4,5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章志光(1992)。學生的價值觀、價值取向及其與現社會行為的關係初探。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街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宗吾(1989)。厚黑學。北京:求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同億(1990)。語言大典。海口:三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雷(1989)。中國人際關係。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1988)。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曲煒(1991)。人格之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沙蓮香(1990)。中國民族性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維明、曹幼華、單丁(19910700)。儒家思想新論--創造性轉換的自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科塞、楊心恆(1990)。社會學導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漱溟(1935)。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老師月刊編輯部(1990)。中國人的人情與面子。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曉江、程林輝(1991)。中國人生理論史鑒。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Parsons, T.、Shils, E. A.(1951)。Toward a general theory action。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呂澂(1979)。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沙蓮香(1989)。中國民族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威廉.A.哈維蘭、王銘銘(1987)。當代人類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澤華(1984)。先秦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錢穆(1986)。現代中國學術論衡。長沙:嶽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1986)。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Hsu, F. L. K.(1953)。American and Chinese: Two ways of life。New York:Abelard-Schuman。  new window
20.文崇一(19890000)。中國人的價值觀。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馮友蘭、涂又光(1985)。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Spranger, E.(1928)。Types of men: The psychology and ethics of personality。New York:Stechert-Hafner。  new window
23.余英時(19840000)。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總論。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Coleman, James Samuel(1990)。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5.楊國樞(19880000)。中國人的蛻變。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費孝通、劉豪興(1985)。鄉土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中芳(1992)。本土社會心理學專題講座:中國人的自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杜維明(1988)。儒家思想中的自我與他人。文化與自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luckhohn, F. R.、Strodtbeck, F. L.(1961)。Dominant and Variant Value Orientations。Strodtbeck, Varia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Evanston, IL:Harper。  new window
3.陳榮捷(1987)。中國哲學之理論與實際:特論人本主義。中國人的心靈:中國哲學典文化要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中芳(1991)。試論中國人的「自我」:理論與研究方向。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臺北:中國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國樞(19820000)。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層次與方向。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luckhohn, C. K. M.(1951)。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 An Exploration in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黃光國(1985)。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現代化與中國化論集。桂冠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中芳(1993)。中國人真的是「集體主義」的嗎?試論中國文化的價值。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國樞(1993)。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中國人的心理--理念與方法篇。台北:桂冠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