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乘義章》的佛性說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釋恆清
作者(外文):Shih, Heng-chi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
頁次:頁25-51
主題關鍵詞:慧遠大乘義章佛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3
  • 點閱點閱:31
     《大乘義章》是南北朝末葉義學大師淨影響慧遠(523-597)的重要著作,其內容猶如一部佛教法義的小百科全書。慧遠以法數類聚方式詳釋兩百餘個重要佛術語,其中「佛性義」有專章詳論。本文即是根據此章,探討慧遠的佛性思想。本文第一部分論析慧遠如何以「因性」、「體」、「不改」、「性別」分別說明佛性的涵義。慧遠以「真識心」解釋佛性,雖然會通了阿賴耶識,基本上其佛性義還是契合如來藏學系的說法。第二部分探討慧遠如何從一門到十門辨析佛性的體狀,其理論的主要依據來自《大般涅槃經》、《勝鬘經》、《寶性論》等。第三部分討論慧遠如何從「有無」、「內外」、「三世」、「當現」等概念更進一步解釋佛性。第四部分論及慧遠如何解釋佛性學說的用意及其諍議點。
Other
1.富貴厚章信(1978)。浄影慧遠の佛性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Leung, K.、Koch, P. T.、Lu, L.(1993)。A dualistic model of harmon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flict management in Asia。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19,201-220。  new window
2.蕭玉佳、吳毓瑩(200612)。成長路上話成長:幼稚園學習歷程檔案建構之行動與省思。應用心理研究,32,217-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明活(1993)。淨影慧遠的心識思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3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篠因正成(1963)。佛性とその原語。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釋恆清(1996)。無情有性與深層生態學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黎惠倫(1975)。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Mahayana: A Study of the Unfolding of Sinitic Mahayana motifs。  new window
圖書
1.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道宣(撰)。高僧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吉藏。大乘玄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楞伽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佛性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探玄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釋恆清(1997)。佛性思想。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慧遠。大乘義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湯用彤(1975)。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永海(1988)。中國佛性論。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湛然。金剛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鳴、真諦。大乘起信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慧遠(1983)。大般涅槃經義記。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蔣之奇。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勝鬘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涅槃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