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牟氏逆覺體證與馬賽爾第二反省之比較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陸達誠
作者(外文):Lu, Bosco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4:10=281
頁次:頁941-949+1010
主題關鍵詞:逆覺體證第二反省良知本心頓悟未發自我凝歛主體際性Retrogressive recognitionSecond reflectionknowing how to loveInstant enlightenmentNot yet coming to beingSelf-centeringIntersubjectiv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83
  • 點閱點閱:15
     牟宗三與法哲馬賽爾為本世紀中西哲壇兩顆異星。 兩人思想固極有異,然在修持上頗有異同。牟氏主張逆覺體證,馬氏提倡第二反省及自我凝歛,前者承宋明心性學,後者依基督信仰傳統,均求解脫思維枷鎖而能明心見性。牟氏逆而覺其本心,似乎無異質關係;馬氏卻在心靈深處體認有比自己更內入之絕對者臨在,與之共融,而有愛及奉獻之行為。可見,二人方法同,但內容有異;但若更深入探討之,或可超越名相而達某種形上認同。
期刊論文
1.高柏園(19970100)。論牟宗三先生「逆覺體證」義之運用。鵝湖,22(7)=25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月惠(1997)。聶雙江「忽見心體」與羅念菴「徹悟仁體」之體驗--一種「現象學的描述」之理解。鵝湖,260,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賽爾(1965)。Aperçu sur la musique dans ma vie et dans mon œuvre。Livres de France,8(9),33-34。  new window
4.馬賽爾、陸達誠(19820800)。存有奧秘之立埸和具體進路。哲學與文化,9(8),19-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高柏園(1995)。論牟宗三先生「逆覺體證」義之運用。「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學術會議,鵝湖雜誌社等單位主辦 (會議日期: 1995/1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鄔昆如(1975)。現象學論文集。台北:先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月惠(1995)。聶雙江「忽見心體」與羅念菴「徹悟仁體」之體驗--一種「現象學的描述」之理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aslow, A. H.(1970)。Religions, Values and Peak-experiences。N. Y.: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5.陽明學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二程遣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4)。La dignité humaine。Paris:Aubier。  new window
8.Ricœur, Paul、Marcel, Gabriel(1968)。Entretiens Paul Ricœur。Paris:Aubier。  new window
9.Marcel, Gabriel、陸達誠(1983)。是與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陸達誠(1992)。馬賽爾。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陽明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1978)。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Lefebvre, Andre、若水(1992)。超個人心理學:心理學的新典範。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來(1991)。心學傳統中的神秘主義問題。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