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熊十力的體用論的基本結構與平章儒佛--熊十力的體用論之「體用不二而有分,分而不二」與平章儒佛
書刊名:鵝湖
作者:賴賢宗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i, Hsien-tsong
出版日期:1999
卷期:24:10=286
頁次:頁14-31
主題關鍵詞:熊十力體用論平章儒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78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賴賢宗(19931200)。論劉蕺山「心之性情」反對朱子「心統性情」之理論根據。鵝湖,19(6)=222,1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賢宗(19940100)。論劉蕺山「心之性情」反對朱子「心統性情」的理論根據。鵝湖,19(7)=223,34-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述先(198406)。熊十力與劉靜窗論學書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90)。心體與性體。臺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摩訶止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翟志成。當代新儒家史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熊十力(1990)。原儒。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熊十力(1974)。《新唯識論》語體本。臺北: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賢宗。由天臺二諦與曹洞五位論東亞佛教的宗教究極真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印順(1991)。無諍之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熊十力(1976)。體用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牟宗三(1985)。圓教與圓善。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述先(1994)。如何正確理解熊十力:讀〈常懸天壤念孤心〉有感。當代新儒家人物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熊十力(1974)。勝鬘經。《新唯識論》語體本。臺北: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賢宗(20010000)。牟宗三論體用縱橫:由體用縱橫義詮釋與批判牟宗三所論圓教的基本思想模型。體用與心性:當代新儒家哲學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存有對象的執定:存有的轉折與概念的執取。存有、意識與實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從平鋪的真如到縱貫的創生是熊十力:對空宗的批判和融攝。存有、意識與實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賢宗(199505)。朱子論「心統性情」與易體的交涉。哲學論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安梧。從橫面的執取到縱貫的創生:對有宗的批判與融攝。存有、意識與實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熊十力(1974)。寶性論。《新唯識論》語體本。臺北: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