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個殖民地作家的自畫像 : 論張文環小說中的「成長」主題
作者:陳建忠 引用關係
書刊名: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
頁次:143-171
出版日期:2004
出版項:臺北:五南
主題關鍵詞:張文環小說成長主題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陳建忠(20020700)。鄉土即救贖:沈從文與張文環鄉土小說中的烏托邦寓意。文學臺灣,43,275-3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忠(20021000)。鄉土即救贖:沈從文與張文環鄉土小說中的烏托邦寓意。文學臺灣,44,288-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喬文(20021000)。講三0年代故事的人[張文環 沈從文]。臺灣文學評論,2(4),38-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恆豪(1983)。張文環的思想及精神。臺灣文藝,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喬文(20030100)。講三○年代故事的人[張文環 沈從文]。臺灣文學評論,3(1),63-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松輝(19970500)。張文環的「重荷」「論語與雞」研究。成大中文學報,5,311-3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明(20000500)。臺灣新文學史(7)--皇民化運動下的四0年代文學。聯合文學,16(7)=187,156-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柳書琴(20021200)。從部落到都會:進退失據的殖民地青年男女--從<山茶花> 論張文環故鄉書寫的脈絡。臺灣文學學報,3,81-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柳書琴(2003)。忠義的自問:從《地平線的燈》論張文環的跨時代省思。臺中縣開發史學術研討會,臺中縣文化局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柳書琴(1997)。謎一樣的張文環:日治末期張文環小說中的民俗風。第二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野間信幸(1994)。論張文環的「父親的要求」。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文建會(主辦) (會議日期: 1994年11月25-11月27日)。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若文(2000)。日治時代、梅山地方之發展與變遷--一個「協力者」鄉庄的形成與認同。「南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行政院文建會主辦、中正大學協辦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199-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游勝冠(2000)。殖民進步主義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柳書琴(2001)。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單中惠(1996)。西方教育思想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翰熊(1997)。歐洲小說史。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恆豪(1991)。張文環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良澤、張孝宗(19780715)。張文環先生追思錄。臺中:高長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文環、陳萬益、陳千武(2002)。張文環全集。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萬益(1996)。一個殖民地少年的啟蒙之旅--析論張文環的小說〈重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揚(1993)。第三章經典文本分析:《青春之歌》與成長小說。抗爭宿命之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1942-1976)研究。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池田敏雄(1983)。關於張文環的《臺灣文學》的誕生。小說筆記。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嘉謙(2000)。張文環與原鄉追尋。多向的蜕變:第三屆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恆豪(1997)。日據末期的三對童眼--以〈感情〉、〈論語與雞〉、〈玉蘭花〉為論析重點。呂赫若作品研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勝忠(2002)。成長的悖論:覺醒與困惑--美國成長小說及其文化解讀。英美文學研究論叢。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建榮(2003)。日帝在小梅村:張文環的故鄉寄情。臺灣後殖民國族認同 1950-2000。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靜二(1982)。論啟蒙故事。文學史學哲學--施友忠先生八十壽辰紀念論文集。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野間信幸、涂翠花(1994)。張文環的文學活動及其特色。臺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