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鳩摩羅什般若思想在中國
作者:涂艷秋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里仁
ISBN:9867908635
主題關鍵詞:鳩摩羅什學術思想佛教哲學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3
期刊論文
1.木村宣彰(1987)。注維摩経所引の別本につい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35(2),99-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繼文(1994)。《大乘大義章》析略。世界宗教研究,1994(2),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橫超慧日(1962)。鳩摩羅什の法身說。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1),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Robinson, Richard H.、大容(1984)。慧遠及鳩摩羅什之《大乘大義章論四相》註。諦觀,10,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obinson, Richard H.、大容(1984)。慧遠與鳩摩羅什《大乘大義章》之「論如、法性、真際」。諦觀,11,10-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obinson, Richard H.、大容(1984)。羅什與慧遠《大乘大義章》「論分破空」註。諦觀,13,16-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Robinson, Richard H.、曇昕(1984)。羅什與慧遠《大乘大義章》「論實法有」註。諦觀,13,24-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性廣法師(20000200)。論鳩摩羅什與佛陀跋陀羅之禪法--從慧遠、慧觀之禪經序談起。海潮音,81(2),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貴傑(19900400)。僧叡思想研究。中華佛學學報,3,237-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鵬舉(19971000)。中亞的禪法。圓光佛學學報,2,63+65-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鵬舉(20000500)。中國佛教義學的形成--東晉外國羅什「般若」與本土慧遠「涅槃」之爭。中華佛學學報,13(上),349-3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釋印順、釋昭慧(1990)。《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東方宗教研究,2,9-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蔣武雄(20000000)。略論《維摩經》漢譯與收錄。法光學壇,4,5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傳芳(19720800)。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展開。華岡佛學學報,2,4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貴傑(19870300)。僧肇思想之背景及其淵源。中華佛學學報,1,81-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伯戡(20000500)。「大智度論」略譯初探。中華佛學學報,13(上),155-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伯戡(1993)。大智度論之作者。Sources of Chinese Buddhis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三友量順(1986)。《大智度論》に引用された法華經。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干瀉龍祥(1958)。《大智度論》の作者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加藤純章、宏音(1988)。《大智度論》的世界。諦觀,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賴鵬舉(1992)。中國早期禪學中「般若」與「禪法」的結合。法光佛學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姚衛群(1995)。三論宗創立者吉藏與般若中觀思想。中國文化論壇,4,10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Robinson, Richard H.、大容(1983)。古三論宗的傳承。諦觀,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方立天(2001)。中國佛教法性實在論的確立與轉向。中國文化,17/18,66-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學國(2001)。中國佛教證釋傳統。學術月刊,20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裕鍇(2002)。中國佛教闡釋學研究:佛經的漢譯。四川大學學報,2002(3),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Robinson, Richard H.、大容(1983)。古三論宗的傳承。諦觀,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夏年(1994)。四十五年來中國大陸鳩摩羅什研究的綜述。佛學研究,1994(3),243-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Robinson, Richard H.、曇昕(1995)。印度與中國早期中觀思想。諦觀,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趙聲良(1994)。吐魯番寫本所見鳩摩羅什漢譯佛教經籍舉要。佛學研究,1994(3),150-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Kenneth, Chen、映古月(1984)。佛教在中國之最先接觸者及其反應。諦觀,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Kenneth, Ch'an、映古月(1984)。東晉之高僧。諦觀,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國防(1994)。紀念鳩摩羅什誕辰16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西域研究,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湯山明(1994)。從中亞地區對佛教典籍的接受情況來看鳩摩羅什漢譯《妙法蓮華經》的特色。世界宗教研究,1994(2),5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中村元、劉建(1994)。基於現實生活的思考--鳩摩羅什譯本的特徵。世界宗教研究,1994(2),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釋寶寧(1990)。略論不同時代的生活背景之社會教化--鳩摩羅什大師之菩薩禪與曉雲導師之「覺之教育」。華梵佛學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夏年(1995)。著名翻譯家鳩摩羅什。世界宗教研究,1995(2),4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游龍(1981)。善用敦煌古抄殘全卷冊做好佛教學術表隱發明--關於「鳩摩羅什法師誦法」。菩提樹,29(9)=345,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本間昭之助(1994)。創造「太平洋文明」的基礎 -- 鳩摩羅什 -- 平安京建都1200年的佛教史上意義。世界宗教研究,1994(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齋藤達也(2000)。鳩摩羅什の没年問題の再検討。國際佛教學大學院研究紀要,3,125-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夏年(1995)。鳩摩羅什和中國民族文化學術討論會綜述。世界宗教研究,1995(1),141-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塚本善隆(1955)。鳩摩羅什の活動年代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2),606-6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焰結(2004)。鳩摩羅什的佛經翻譯思想。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1),84-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楊曾文(1994)。鳩摩羅什的「諸法實相」論 -- 據僧肇《註維摩詰經》的羅什譯語。世界宗教研究,1994(2),2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桑榮(1994)。鳩摩羅什研究概述。西域研究,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夏年(1995)。鳩摩羅什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世界宗教研究,19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鎌田茂雄、劉建(1994)。鳩摩羅什對東亞佛教史的影響。世界宗教研究,1994(2),3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夏年(1994)。鳩摩羅什與中國民族文化--紀念鳩摩羅什誕生1650周年學術討論會召開。佛學研究,1994(3),268-2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橫超慧日(1958)。鳩摩羅什の翻譯。大谷學報,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元春(1994)。試論鳩摩羅什的大乘佛學思想。西域研究,1994(4),8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牟鐘鑒(1994)。鳩摩羅什與姚興。世界宗教研究,1994(2),3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余敦康(1994)。鳩摩羅什與東晉佛玄合流思潮。世界宗教研究,1994(2),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藤堂恭俊(1954)。僧肇の般若無知攷。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13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曹樹明(2004)。僧肇的無分別觀念。河北大學學報,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方立天(2001)。鳩摩羅什:影響中國佛教思想發展至深至廣。中國宗教,2001(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伍先林(1996)。《維摩詰所說經》思想初探。宗教學研究,1996(1),48-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黃夏年(1995)。僧肇是怎樣解「空」的。五台山研究,1995(3),1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馬麗(2003)。論鳩摩羅什對佛學及佛教文獻學的貢獻。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5),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振綱、《哲學研究》編輯部(2003)。論僧肇的大乘中觀般若學思想。哲學研究,2003(8),8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元齊(1997)。慧遠和鳩摩羅什佛學思想之交涉述論。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1997(1),3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田文棠(1984)。論僧肇佛教哲學思想及其理論淵源--兼論鳩摩羅什的般若思想。陜西師大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牧田諦亮、劉建(1994)。羅什外傳--關於七寺一切經中《大乘菩薩入道三種觀》等問題。世界宗教研究,1994(2),4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曇听(1948)。釋僧叡。諦觀,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國清(20000500)。再論「妙法蓮華經」之「十如是」譯文。中華佛學學報,13(上),137-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釋印順(19911000)。「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東方宗教研究,2,9-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臼田淳三(1977)。注維摩詰経の研究。印度学仏教学研究,26(1),262-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章啟群(20021100)。支遁與玄學--兼論釋道安時代佛教般若學之玄學化。普門學報,12,5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涂豔秋(19990600)。由「禪數」到「性空」論道安思想。國立編譯館館刊,28(1),5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涂艷秋(20031200)。從禪數到性空--論道安對安世高禪數思想的傳承與超越。漢學研究,21(2)=43,7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陳英善(20000500)。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中華佛學學報,13(上),323-3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涂艷秋(20001200)。鳩摩羅什門下由「空」到「有」的轉變--以僧叡為代表。漢學研究,18(2)=37,113-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劉貴傑(19920600)。鳩摩羅什思想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21(1),1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林顯庭(19970700)。鳩摩羅什「無神我」義考察。東海哲學研究集刊,4,4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劉貴傑(19851000)。僧肇思想之基礎。華岡佛學學報,8,311-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徐文明(20030600)。僧叡慧叡非一人辯。正觀,25,167-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開府(19960000)。「維摩詰經」中直心、深心及其相關概念的探討。佛學研究中心學報,1,89-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鄭琳(19880600)。說般若思想以及其與魏晉老莊學關係的探討。中央大學人文學報,6,1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賴鵬舉(19931200)。關河的淨土學--中國淨土宗的北源。圓光佛學學報,創刊號,115-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賴鵬舉(19970000)。羅什入關以前中國的淨土思想。法光學壇,1,7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賴鵬舉(20011200)。關河的「般若」禪法--為紀念當代般若大家智諭法師圓寂而作。圓光佛學學報,6,55-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田博元(19820000)。釋道安之般若思想。華梵佛學年刊,1,7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杜保瑞(20020900)。大乘大義章探究。華梵學報,8,40-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余崇生(19980000)。三論宗的傳承及其「空」思想之考察。法光學壇,2,5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周伯戡(19910800)。早期中國佛教的小乘觀--兼論道安長安譯經在中國佛教史上的意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16,63-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賴鵬舉(19990200)。東晉末中國「十住」義學的形成。圓光佛學學報,3,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劉貴傑(19910700)。東晉道安思想析論。中華佛學學報,4,235-2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周伯戡(19921200)。庫車所出「大智度論」寫本殘卷之研究--兼論鳩摩羅什之翻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17,65-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李明芳(20021200)。慧皎《高僧傳.僧肇傳》疑點考釋。東吳哲學學報,7,35-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周伯戡(19901200)。早期中國佛教的大乘小乘觀。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8,235+237-2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曾文、鎌田茂雄(1997)。中日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中日佛教學術會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宗諭(2000)。四至五世紀歸賓禪法的「念佛觀」--以鳩摩羅什與暴摩密多所譯禪經為主。第十一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因(2001)。玄學與般若學中「有」「無」問題的初探。華梵大學第五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華梵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2001)。鳩摩羅什和中國民族文化。紀念鳩摩羅什誕辰16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因(2001)。漢魏兩晉般若學經--論翻譯的考察。華梵大學第5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臺北:華梵大學哲學系。275-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盧笑芳(1983)。慧遠佛教思想研究(碩士論文)。能仁書院,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幸玲(1993)。六朝神滅不滅論與佛教輪迴主體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素瑜(1997)。慧遠形神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順子(1987)。中國格義佛教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古正美(1971)。肇論淺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志楣(1991)。維摩詰經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梅子(1993)。鳩摩羅什與大乘般若空慧(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陶文本(1995)。慧遠與僧肇般若學的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廣芬(1993)。慧遠思想中般若學與毗曇學之關涉(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立天。中國佛教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野上俊靜、鄭欽仁(1978)。中國佛教通史。臺北: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偉勳、釋恆清(1995)。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amotte, Etiemie、郭忠生(1990)。維摩詰經序論。南投:諦觀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obinson, Richard H.、郭忠生(1996)。印度與中國的早期中觀學派。正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繼愈、黃燕生(1985)。中國佛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橫超慧日(1980)。中國佛教之研究。京都:法藏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平井俊榮博士古稀紀念論文集刊行會(2000)。平井俊榮博士古稀紀念論集:三論教學と佛教諸思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星烺、藍吉富(1983)。中外佛教交通史料匯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任繼愈(1985)。中國佛教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玉城康四郎(1971)。中國佛教思想的形成。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朋(1993)。中國佛教思想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維鈞(1985)。西域史話。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立川武藏(1994)。中論之思想。法藏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西嶋和夫(1995)。中論。金沢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紀野一義(1989)。法華的探求。平樂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澂(1991)。呂澂佛學論著選集。齊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章真(1989)。西域與佛教文史論集。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印順(1989)。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塚本善隆(1989)。肇論研究。京都:法藏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印順(1989)。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台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丁敏(1990)。佛教譬喻文學研究。東初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湯用彤(1987)。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涂艷秋(1990)。僧肇思想探究。束初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木村英一(1981)。慧遠研究。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田文棠。魏晉三大思潮論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1993)。龜茲佛教文化論集。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鳩摩羅什。眾經撰雜譬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鳩摩羅什。禪法要解。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鳩摩羅什。思惟略要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鳩摩羅什。大智度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鳩摩羅什。十住毘婆沙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鳩摩羅什。中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鳩摩羅什。十二門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鳩摩羅什。百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鳩摩羅什。成實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鳩摩羅什。發菩提心經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恵達。肇論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僧佑。出三藏記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牟宗三(1989)。佛性與般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吳汝鈞(19940000)。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汝鈞(19970000)。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楊惠南(1993)。佛教思想發展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鄭郁卿(1988)。鳩摩羅什研究。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梶山雄一、三枝充悳、許洋主(1989)。般若思想。臺北:法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方立天(1982)。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郭朋(1986)。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區結成(1987)。慧遠。臺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鎌田茂雄、關世謙(1985)。中國佛教通史。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中村元、余萬居(1984)。中國佛教發展史。天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文顏(1984)。佛典漢譯之研究。臺北:天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釋如嵩(1999)。從僧敷的法身觀探討其與《大智度論》法身說之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周伯戡(19990600)。讀僧叡〈小品經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蔣義斌(2000)。《大智度論》中的淨土觀。印順九秩晉九壽慶論文集。正聞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如嵩(1999)。《大智度論》法身說之探討。福嚴佛學院第八屆高級部學生論文集。新竹市:福嚴佛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玉子(1980)。中國佛教之傳譯及其教義之變遷論。中國佛教通史論述。台北:大乘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龍慧(1980)。佛教初傳的般若思想。般若思想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業露華(1992)。從印度禪到中國禪--中國早期禪學思想述略。佛學研究研究論文集。台北: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伊藤隆壽(2000)。鳩摩羅什の中觀思想。平井俊榮博士古稀紀念論集:三論教學と佛教諸思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文濤(1980)。鳩摩羅什。佛教人物史話。台北:大乘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釋惠敏(1995)。鳩摩羅什所傳「數息觀」禪法之剖析。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義斌(1995)。鳩摩羅什譯《大品經》《妙法蓮華經》中的「深心」。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修平(1992)。論鳩摩羅什及其弟子對中國佛教文化的貢獻。佛學研究研究論文集。台北: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釋徹利(1982)。慧遠「阿毗曇學」之初探。如學禪師紀念論文集。法光文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西修(1980)。羅什研究。中國佛教史論集(四) -- 漢魏兩晉南北朝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美雲(1982)。魏晉南北朝的本無思想。如學禪師紀念論文集。法光文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邱敏捷(20000000)。從僧肇到印順導師--《肇論》研究史的回顧與檢討。印順思想 : 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正聞。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