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中小學生的後設認知及其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
作者:曾陳密桃
作者(外文):ZENG CHEN, MI-TAO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邦傑
劉興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國民中學國民小學學生後設認知閱讀理解相互教學法台灣教育RECIPROCAL-TEACHINGTAIWANPALINCSA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0) 博士論文(1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81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小學生後設認知的發展及其與閱讀理解之關係,並進而驗證
後設認知的可教性及其教學成效。期藉此研究發現,提供國民中、小學教師從事閱讀
教學及學習輔導之參考,俾提高教學之效果,並增益學習的效率。
本研究共分兩部分:研究一是後設認知與閱讀理解之調查研究;研究二是後設認知的
閱讀策略教學實驗。
有關後設認知與閱讀理解之調查,取樣對象遍及台灣地區,分北、中、南三區,每一
地區隨機抽選四個縣市,每一縣市各隨機抽選一所國民中學和一所國民小學;研究對
象從國小三年級至國中三年級,每一年級再分層隨機抽選男生10位、如生10位。有關
教學實驗之研究,則選取高雄市一所國小和一所國中,由國小三年級、五年級和國中
一、二年級,每一年級分別組成一組實驗組和一組控制組,進行教學實驗。
本研究先由理論的分析與文獻的探討,剖析後設認知的發展及其與閱讀理解的關係,
並進而探究後設認知的閱讀策略教學成效,作為從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其次,採用
調查法,實地實施測驗並進行一對一的晤談錄音,搜集有關的資料,再運用統計技術
加以分析,比較不同年級、不同心理特質的男女學生後設認知之差異,並探究後設認
知與閱讀理解之相關,及後設認知對閱讀理解之預測功能。最後,進行後設認知的閱
讀策略教學;實驗設計為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後測設計。採用Palincsar 和
Brown 的「相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 ),選取適合各年級水準的閱讀資
料二十篇,進行包括了綜合閱讀策略與後設認知技能的四種活動:摘錄重點(
summarizing )、自我發問(self0questioning)、澄清疑慮(clarifying)、和預
測後果(predicting)。最後評量實驗結果,以驗證後設認知的可教性及其教學成效

研究結果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民中、小學生後設認知的發展,隨年級之不同而有差異;年級低的學生,後設
認知較差,年級高的學生,後設認知則較佳。
二、國民中、小學生後設認知的發展,部分隨性別之不同而有差異,但大部分大因其
性別之不同而有差異。
三、國民中、小學生後設認知的差異,大都因其認知型式之不同而有差異,其中以「
場地獨立者」的後設認知較佳;只有少數學生不因其認知型式之不同而有差異。
四、國民中、小學生後設認知的差異,大都因其制握信念之不同而有差異,其中以「
內控者」的後設認知較佳;只有少數學生不因其制握信念之不同而有差異。
五、國民中、小學生後設認知的差異,因其成就動機之強弱而有差異,其中以「高成
就動機組」的後設認知較佳。
六、國民中、小學生的後設認知與其閱讀理解的表現,有顯著的正相關。
七、國民中、小學生的後設認知知識和後設認知經驗,能預測其閱讀理解的表現。
八、各年級的實驗組,經過後設認知的閱讀策略教學之後,大部分比控制組顥著的增
進了學生的後設認知,少部分則未見比控制組有顯著的增進。
九、各年級的實驗組,組過後設認知的閱讀策略教學之後,其閱讀理解的進步幅度,
大都顯著的比控制組來得;大只有小學五年級的實驗組,經過後設認知的閱讀策略教
學之後,其閱讀理解雖有顯著的進步,但其進步褔度,與控制制組的進步幅度相比較
之下,則未有顯著的差異。
根據前述本研究的九項發現,提示如下六點結論:
一、後設認知是逐漸發展的,年級低的學生,其後設認知能加較差,而年級高的學生
,其後設認知能力則較佳。
二、後設認知的發展,多多少少是受認知型式、制握信念、和成就動機等心理特質之
影響。
三、後設認知與閱讀理解有密切的關聯。
四、國民中、小學生的後設認知,或可作為預測其閱讀理解表現之參考。
五、後設認知是可教的、可學的。
六、後設認知的閱讀策略教學,或可增進學生閱讀理解的表現。
茲為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後設認知,及增進後設認知的閱讀策略教學成效,試提如下
具體可行之建議以供參考:
一、教師方面:
1.應瞭解每位學生的心理特質和後設認知的發展情形,俾因材施教。
2.應重視後設認知對閱讀理解的影響。
3.教師角色皂重新定位一兼重學翵策略的輔導。
二、課程設計方面:
1.應兼重「敘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
2.教材的呈現必須是清晰而有體系的,且是必要的。
三、學生方面:
1.應養成積極而主動的學習態度,俾益後設認知的良好發展。
2.應相信學習後設認知策略是有用的,且是有趣的。
四、教學方面:
1.應教導學生基本的後設認知策略。
2.應兼採「直導教學」的方式,重視師生互動的「相互教學」。
3.應採取適當的後設認知教學模式。
五、本研究的限制和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1.由於取權與推論上的限制,建議未來的研究,宜從更多的學校選取更多的權本來
進行研究。
2.由於研究工具上的限制,建議未來的研究,應兼採「有聲思考法」和「錯誤偵測
法」。
3.由於研究工具上的限制,建議未來的研究,應多考慮其他的非智力因素。
4.在教學實驗效果分析方面,建議未來的研究,應採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法,或多變
量的統計方法。
5.未來的研究,如能克服一切困難,應延長教學實驗時間,並應對教學成效,進行
追蹤研究,以觀學得策略之「保留」及「遷移」之情形。
偵測法」。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