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1902-1945)
作者:李力庸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yon Lee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指導教授:許雪姬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農會農業會在來米蓬萊米農事實行組合產業組合農業倉庫米穀統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6
摘 要
臺灣農會歷史悠久,若溯源自日治時期,算來也有101年了。農會曾經是日治時期臺灣「綠色革命」的推手;戰後,在國民政府恢復農村生產與安定農村社會秩序中未曾缺席,也是成就「農業扶植工業」的功臣之一。
日治時期臺灣農會是由各地方有力的產業人士糾和熱心農業者力量組織而成,但1908年總督府透過東鄉實的規劃,把臺灣農會整編成為由地方政府指導,且帶有各廳政府不同風格的農會制度。所有的農林畜牧業者都是當然會員,工業化前的臺灣,農民佔人口的大多數,因此農會組織龐大。農會的領導核心完全是由地方政府官員原班人馬組合而成,加上警察的配置及保甲的運用,令人有官廳組織的錯覺。因此,地方政府盡收統籌指揮之效。
整個農會的生產路線幾乎完全跟著總督府的腳步走。臺中地區的農會在1910-1925年間注重在來米的改良,1926年後致力蓬萊米的推廣。米糖相剋後,甘藷、亞麻、黃麻、肥料的事業比重增加。因此在整個推廣系統中農會似乎也不能單獨作業,日治時期的農會是結合了農業組合、興農倡和會與產業組合的功能才使整個農村動員起來。
地方農會幾乎可以與在來米種米種改良劃上等號。因為米種改良創始時代多少因為地方長官的魄力,每個廳政府都借重農會的力量。當在來米的成功幾乎與各地農會劃上等號,發現臺中農會並未墨守成規,很早便有嘗試新作物的想法,可能與臺中地區所展現的民意有關。所以我們看到1924-1925年農民展現的主動積極性時,農會也扮演順水推舟的角色。
日治時期的臺灣農會已具備農學上試驗、推廣及教育三位一體的功能。在在來米改良時代,因廳政府的農事試驗場尚未成立,而在來種又是臺灣地方稻種,所以農會所屬試驗場扮演試驗上的主導角色,當時透過農會這種與地方有力人士及地主有密切關係的半民間半官方組織完成在來種的純化工作。農會的育種事業可視為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有計畫性的田間試驗,當時臺灣農業的諸多調查(尤其是稻種)透過農會達成,也為臺灣農業科學化奠下良好基礎。農會以地方委員及保甲警政的機動調配,與數量繁多、單位零細的農業組合建立一種輔導、輔助互相支援的雙向關係來達成任務。當時,在農村不遺餘力培養熱心於農事的篤農家,各方面予以優渥的待遇,型塑農村意見領袖的新形象;除了地主之外,另外再建立一套農村的效忠系統,在技術傳播中可說事半功倍。而日治農會即初步實現農業推廣教育者,不過所使用的是威脅利誘,恩威並施手段。
農業倉庫的普遍設立在於1920年代中期,也就是臺米大量輸日時,總督府一直以補助建設經費及其他形式給予政治經濟的援助,原本目的在改善製造糙米的技術過程及改良貯藏設備,交易合理化,並解決農村金融問題。臺灣屬小農經營,且農民無力貯藏作物,所以農業倉庫來自日本經驗,最早主由農會負責。農會農倉似乎叫好不叫座,未被農民充份利用,其經營不如預期。
在米穀統制歷程中,總督府雖然曾以價格及數量限制打擊米作,但因臺灣農村對稻作鍾愛不減,只好輔助農倉來解決米穀貯存問題,並以質制量;再透過農會以獎勵代作及實施輪作的方式來有效抑制稻米生產。臺中州因此而廣植甘蔗、黃麻、柑橘、亞麻、蓖麻等作物,其中以黃麻較重要。在統制尾聲中,尚由農會管制農業生產器材包括肥料、農機具、農業藥劑等,最後則由集所有農業單位於一身的農業會來負責糧食的徵集與生產資材分配。農會與各種組合雖然名義上被廢止,實則以另一種面貌繼續運作,並被賦以更高的統制力了。在這其間,農業會因為將農事實行組合及產業組合收編為其輔助機關,在不著痕跡下,又悄悄地增添了統制的角色。因此,在統制歷史中,無論是作物的轉型或物資的統制,農會皆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書目
檔案、史料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庋藏
「40年下半期產業狀況印刷ノ件」,明治41年,15年保存,第50卷,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
「北中南部各廳綠肥模範田實況調查復命ノ件」,15年保存,明治42年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
「米作通訊委員設置方各廳ヘ照會ノ件」,明治39年,15年保存,第43卷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
「米價制限ノ件取調方達」,明治29年4月18日,永久保存,第9卷,內務門殖產部第10類商工業。
「米價騰貴ニ付富者貯藏米出糶諭告方請願」,明治30年,永久保存,第79卷,內務門殖產部第10類商工類。
「宜蘭農會組織及發會式同務長報告」,明治37年,15年保存,第32卷第12門殖產雜。
「肥料購買規程認可」,15年追加,第8卷,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明治44年12月6日。
「阿猴廳區農會及廳農會設立ノ義ニ付同廳長報告」,明治36年,15年保存,第32卷,第12門殖產,第1類農業。
「南投廳農會成立ノ旨報告ノ件」,明治41年,15年保存第50卷,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臺中廳農會規則」,明治45年6月。
「害虫豫察擔當人手當支給關スルノ件」,永久保存,第75卷,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
「特殊農作物栽培費補助」,昭和12年,永久保存,第32卷國庫補助,第5門地方(雜)。
「深坑廳深坑街黃祖濤外14名ノ發起ニ係ル產業改良會ニ補助金下付方同廳長稟申ニ對シ同廳長ニ通牒ノ件」,明治36年,15年保存,第32卷第12門殖產農業。
「深坑廳管內產業改良會模範田設置費補助金之儀ニ付稟申」,明治36年,15年保存,第32卷,第12門殖產農業。
「移出米改良ニ關スル陳情書ノ件」,明治42年6月,15年保存,第74卷,第10門殖產第2類商工業。
「農政調查ノ為斗六外六廳ヘ出張復命ノ件」,明治36年,15年保存,第2卷,第2門殖產出張。
「農會ハ公署ナリヤ否ヤニ關スル件通達各廳」,明治45年2月8日,15年永久保存,追加,第6卷,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
「農業藥劑配給統制實施ニ關ケル件」,昭和17年,永久保存,第10卷(二),第10門殖產,第2類農業。
「彰化農會第一回稻立毛競作會成績報告」,明治36年,15年保存,第33卷,第12門殖產,第1類農業。
「彰化農會設置ノ儀ニ付報告」,明治36年,15年保存,第32卷,第12門殖產農業。
「臺中廳農會肥料購買規程認可申請ノ件」,15年保存,72卷,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明治45年。
「臺中廳農會規則」,明治45年6月,15年保存,第73卷,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
「臺北輸出及米價ノ現狀并市民意向調查ノ件」,明治31年,15年追加,第3卷,第12門殖產雜。
「臺南廳農業組合事業費補助助付ノ件ニ通達」,明治37年,15年保存,第32卷12門殖產雜。
豐治儀,「彰化斗六ニ廳管內農事調查復命書」,明治41年,15年保存,第50卷,第10門殖產第1類農業。
〈昭和18年米作農家補米配給申請書〉,霧峰郭雙富先生提供。
〈灌園先生日記〉,未刊稿,許雪姬教授提供。
二、報紙、口述紀錄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民報》。
《臺灣新民報》。
《興南新聞》。
《聯合報》。
李力庸訪談、記錄,〈鄭連敦先生訪談記錄〉,2000年12月23日於鄭先生家中。
李力庸訪談、記錄,〈廖本鎰先生訪談記錄〉,2000年12月23日於鄭先生家中。
李力庸訪談、記錄,〈楊讚生先生訪談記錄〉,2001年2月14日於楊先生家中。
李力庸訪談、記錄,〈張瑞茂先生訪談紀錄〉,2001年2月16日於張先生家中。
李力庸訪談、記錄,〈洪聰慧先生訪談記錄〉,2001年2月16日於洪先生家中。
李力庸訪談、記錄,〈邱煥輝先生訪談記錄〉,2001年2月17日於邱先生家中。
李力庸訪談、記錄,〈陳阿坤先生訪談記錄〉,2001年4月29日於陳先生家中。
李力庸問卷設計、郭義湖先生撰寫,〈郭義湖先生問卷回函〉。
三、專書
(一)中文
川野重任著、林英彥譯,《日據時代臺灣米穀經濟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年12月)。
王明義編,《三峽鎮志》(臺北:三峽鎮公所,1993年)。
王崧興、艾瑞門,《臺灣稻作農村之研究》(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乙種第五號,1974年)。
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的臺灣》(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80年12月,初版)。new window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臺北:學生書局,1969年9月,初版)。
王曉波,《蔣渭水全集(上)》(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8年10月)。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出版社,1987年)。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等譯,《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福祿壽興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李國祁,《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19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5月,初版)。
沈宗瀚,《中國農業資源(二)》(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年 月),。
沈宗瀚,《臺灣之稻米生產與改進》(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4年5月)。
沈宗瀚,《臺灣農業之發展》(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年9月)。
周憲文編著,《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0年5月,初版)。
林明德,《日本史》(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9月)。
林能士編纂,《深坑鄉志》,(臺北:深坑鄉公所,1997年10月)。
林繼文,《日本據臺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3月)。
芝忠一,《新興高雄》(臺北:成文出版社翻印,昭和5年出版)。
阿格著、李光中譯,《近世歐洲經濟發達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66年8月)。
原口清著,李永熾譯,《日本近代國家之形成》(臺北:水牛出版社,1986年2月)。
高塗,《臺灣農倉之實際經營及管理》(臺北:農會人員講習所,1952年)。
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11月)。new window
張宗漢,《光復前臺灣的工業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10月)。
張勝彥,《南投開拓史》(南投:南投縣政府民政局,1984年10月)。
張勝彥,《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new window
張勝彥總纂,《臺中縣志》,卷7,人物志(臺中:臺中縣政府,1989年9月)。
張勝彥總編纂,《臺中縣志》卷五,教育誌(臺中縣:臺中縣志編纂委員會,1989年9月)。
張麗俊撰,許雪姬、洪秋芬編纂,《水竹居主人日記(一)、(二)》(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11月)。。
許雪姬編著,《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陳其鹿,《農業經濟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
陳哲三總纂,《集集鎮志》(南投:集集鎮公所,1998年6月)。
陳國鈞,《農村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1978年2月,初版)。
陳紹馨,《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年5月),頁171。new window
華松年,《臺灣糧政史》,上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7月)。
黃登忠等,《重修臺灣省通志》卷4,經濟志,農業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黃登忠編,《臺灣百年糧政資料彙編,第1編-一百年來臺灣糧政之演變》(臺北:臺灣省政府糧食處,1997年6月)。
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臺北:晨星出版公司,2000年8月)。new window
楊英,《從征實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歷史文獻叢刊本,1995年8月)。
臺中縣志編纂委員會,《臺中縣志》卷四,第1冊,經濟志(臺中縣:臺中縣政府,1989年9月)。
臺灣省政府糧食處,《臺灣百年糧政資料彙編》(臺北:該處,1997年6月)。
臺灣食糧問題研究所,《臺灣食糧年鑑》,昭和17年版(臺北:該所,昭和18年9月)。
臺灣食糧問題研究所,《臺灣食糧年鑑》,昭和18年版(臺北:該所,昭和19年9月)。
臺灣食糧問題研究所,《臺灣食糧年鑑》,昭和19年版(臺北:昭和20年1月)。
臺灣新民報社,《臺灣人士鑑》(臺北:該社,昭和8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農會要覽》(臺北:該局,昭和8年11月)。
趙連芳,《現代農業》,第1冊(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4年)。
蔡明華,《灌溉與排水》(臺北:中國土地水利工程學會,1989年)。
蔡慧玉,《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6月)。
鄭觀應,《盛世危言》,卷3,(臺北:學術出版社,1965年)。
繆進三主編,《臺灣稻作品種圖說》(臺北:臺灣省農業試驗所農藝系,1960年12月)。
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大正5年)。
W.G.Beasley著、葉延燊譯,《現代日本的崛起》(臺北:金禾出版社,1992年12月)。
William H. McNeill著、楊玉齡譯,《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4月)。
(二)外文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農業年報》,大正12-昭和18年度。
《興農倡和會設立經過並其事業報告》(臺中州:昭和5年7月)。
久保敏行,《臺灣に於ける食糧管理と食糧營團》(臺北:臺灣經濟出版社,昭和19年5月)。
久山文朗,《臺灣米產業の發達を阻害する正米市場及米穀代行會社の現狀を檢討》(臺北:臺灣產業研究會,昭和11年3月)。
大豆生田稔,《近代日本の食糧政策─對外依存米穀供給構造の變容》(京都:ミネルウア書房,1993年12月30日)。
大園市藏,《現代臺灣史》,(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臺1版)。
中山長次郎,《臺中州職員錄》(臺中:中山長次郎發行,昭和6年9月)。
中山勇次郎,《臺灣米取引事情》(臺北:臺灣正米市場組合,昭和7年2月)。
中正行,《臺灣殖產年鑑》(臺北:臺灣と海外社,昭和13年1月)。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東京:青史社,1988年7月25日)。
今村義夫,《臺灣の都市と農村問題》(臺南:著者發行,大正14年6月)。
末永仁,《臺灣米作譚》(臺中州:臺中州立農事試驗場,昭和13年3月)。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店,1987年5月)。
石川悌次郎,《臺灣に於ける米穀專賣論》(東京:經濟情報社出版部,昭和11年10月17日)。
伊藤勳郎,《臺灣製糖會社株式會社史》(臺灣製糖株式會社,1939年)。
江夏英藏,《臺灣米研究》(臺北:臺灣米研究會,昭和5年9月)。
竹內清,《事變と臺灣人》。
竹本伊一郎,《臺灣會社年鑑》,昭和17年版(臺灣經濟研究會,昭和18年11月)。
竹越與三郎,《臺灣統治志》(東京:博文館,1905年)。
西川俊作,阿部武司編,《日本經濟史4--產業化的時代(上)》(東京:岩波書店,1990年4月)。
佐佐英彥,《臺灣之產業と其取引》(臺北市:臺南新報社臺北印刷所,昭和3年)。
杉原四郎、逆井孝仁、藤原昭夫、藤井隆至編著,《日本の經濟思想四百年》(東京:日本經濟評論社,1992年4月10日)。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臺灣統治篇(上)》(東京:太平洋協會出版部昭和18年5月)。
谷元二,《帝國秘密探偵社國勢協會》(東京:昭和16年,3月,改訂13版),臺灣。
貝山好美,《臺灣米移入制限反對運動の經過》(臺北:臺灣米移入制限反對期成同盟會,昭和7年8月)。
東浦庄治,《農業團體の統制》(東京:日本評論社,昭和8年5月)。
東鄉實、佐藤四郎,《臺灣植民發達史》(臺北:南天書局,1996年8月,2刷)。
林玲玲編,《宜蘭縣文職機關之變革(上冊)》(宜蘭:宜蘭縣政府,1997年10月)。
林進發,《臺灣人物評》(臺北:臺南新報社,昭和4年9月)。
林進發編著,《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昭和9年10月,第4版)。
林肇,《臺灣食糧年鑑》,昭和17年版(臺北:米穀食料新聞社臺灣支局,昭和17年12月)。
林肇,《臺灣食糧年鑑》,昭和18年版(臺北:臺灣食糧問題研究所,昭和18年9月)。
林肇,《臺灣食糧年鑑》,昭和19年版(臺北:臺灣食糧問題研究所,昭和19年12月)。
洪火煉,《農倉經營並米の販賣事業經驗談》(出版資料不詳)。
南投廳農會,《南投廳農會報》,明治42、大正4、6年度。
宮部勘七,《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明治35年6月)。
島田淳郎,《米の臺灣へ》(神戶:臺灣視察團,大正15年2月)。
島津良能、古賀藤次郎,《臺灣產米ノ消化二就テ》(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大正11年)。
渋谷平四郎《臺灣產業組合史》(臺北市:產業組合時報社,昭和9年)。
高橋龜吉,《現代臺灣經濟論》﹙東京:千倉書房,昭和12年7月﹚。
陳逢源,《外地米統制問題》(臺灣經濟研究所,昭和9年9月)。
臺灣產業組合研究會編,《產業組合と農村經濟の研究》(臺北:產業公論社,昭和9年10月)。
森忠平,《臺灣產業組合倉庫經營》(臺北:臺灣產業組合協會,昭和9年)。
殖產局農務課,《熱帶產業調查會調查書-米》(臺北:該課,昭和10年9月)。
黑谷了太郎,《宮尾舜治傳》(東京:宮尾舜治編纂委員會,昭和14年4月)。
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編,《昭和農業技術發達史(1)農業動向篇》(東京:農林水產技術情報會,平成7年7月)。
農林省米穀局,《臺灣米關係資料》(東京:該局,昭和12年9月)。
溝口敏行、梅村又次編,《舊日本植民地經濟経済統計推計と分析》(東京:東洋經濟所報社,1988年7月)。
臺中州,《昭和17年臺中州會通常會會議錄》(臺中:昭和17年8月)。
臺中州,《臺中州立農事試驗場要覽》(臺中:該場,昭和5年8月)。
臺中州,《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灣新聞社,昭和17年7月)。
臺中州立農事試驗場,《育成優良品種(水稻)》(臺中:該場,昭和13年11月)。
臺中州協議會,《第7回臺中州協議錄》,大正13年12月10、11日 (臺中州:該會,大正14年)。
臺中州農會,《主要農作物收支經濟調查》(臺中州:該會,大正15年12月初版,昭和4年3月,再版)。
臺中州農會,《共同購買肥料代金手數料等各農業組合別一覽表》(臺中州:該會,昭和2年)。
臺中州農會,《第四次米種改良事業》(臺中:該會,大正13年7月28日)。
臺中州農會,《會報》,大正9、11、15、昭和6、9、11年度。
臺中州農會,《臺中州米の統計》,昭和12年度(臺中州:該會,昭和13年9月)。
臺中州農會,《臺中州米統計》,昭和6年度(臺中:該會,昭和7年5月)。
臺中州農會,《臺中州農會例規》(臺中:該會,昭和13年)。
臺中州農會,《臺中州農會報》,昭和4~16年度。
臺中州農會,《臺中州農業概況》(臺中:該會,昭和16年5月31日)。
臺中廳農會,《第二次米種改良事業成績報告》,大正3年度(臺中廳:該會,大正4年12月)。
臺中廳農會,《臺中廳農會報》,明治42-大正8年度。
臺中廳農會,《稻育種事業》,第2輯(臺中:該會,大正6年8月)。
臺中州農會,《臺中米の統計》,昭和12年(臺中:該會,昭和13年9月)。
臺北商工會議所,《臺灣ニ於ケル物資配給統制機構》(臺北:該所,昭和18年)。
臺南新報社,《南部臺灣紳士錄南投廳》(臺南:該社,明治40年)。
臺南新報社,《南部臺灣紳士錄彰化廳》(臺南:該社,明治40年)。
臺灣日日新報社編,《產業臺灣の一轉機商品市場としての價值》(臺北:該社,昭和5年12月)。
臺灣米穀日報社調查部,《東亞共榮圈米穀產業》(臺北:臺灣經濟出版社,昭和17年3月)。
臺灣肥料輸移入商同業組合編,《臺灣肥料輸移入商及同製造賣買業者名簿》(臺北:臺灣肥料輸移入商同業組合,昭和13年8月)。
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志》(臺北:古亭書屋,昭和14年)。
臺灣產業組合協會,《肥料取締法》(臺北:該會,昭和14年)。
臺灣產業組合協會臺中州支會編,《臺中州產業組合要覽》,昭和5年度。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該社,昭和8年)。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該社,昭和12年9月)。
臺灣新聞社編,《臺灣實業名鑑》,第一輯(臺中市:該社,昭和9年9月)。
臺灣經濟年報刊行會,《臺灣經濟年報》,第1輯(東京:五十嵐隆發行,昭和16年6月。臺北,南天書局重印,1996年7月,2刷)。
林佛樹編,《臺灣經濟の基礎知識》(臺北:臺灣經濟通信社,昭和13年版)。
臺灣農友會,《農會要覽》(臺北:該會,明治43年12月20日)。
臺灣銀行調查課,《中部ニ於ケル重要商品ノ消費量並ニ產米ノ動キニ就キテ序》。
臺灣銀行調查課,《臺灣ニ於ケル肥料ノ現狀並將來》(臺北:該課。大正9年9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の米》(臺北:該局,大正15年3月)。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臺灣の學校教育》(臺北:該局,昭和16年3月)。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移出米概況》(臺北:該局,明治5年3月30日)。
臺灣總督府財政局,《臺灣各種團體費及寄附金品負擔額調》(臺北:該局,昭和14年10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產米及檢查狀況》(臺北:該局,大正5年3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臺北:該局,大正9年7日)。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ノ米》(臺北:該局,大正9年7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の米》(臺北:該局,大正15年3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ノ米》(臺北:該局,昭和13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の產業》(臺北:該局,大正3年3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農會要覽》(臺北:該局,大正4年7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農會要覽》(臺北:該局,昭和8年11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農業倉庫事業成績統計》,昭和5-14年度(臺北:該局,昭和5-14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業基本調查書--第9,肥料需給調查》(臺北:該局,大正14年11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業基本調查書--第19,主要農產物經濟調查,水稻,昭和2年第一期作》(臺北:該局,昭和3年3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廳農會ノ經費並ニ其ノ事業》,大正6年度(臺北:該局,大正7年2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廳農會ノ經費並ニ其ノ事業》,大正7年度 ( 臺北:該局,大正8年2月 )。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臺灣米概說》(臺北:該課,大正15年3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產米及檢查狀況》(臺北:該局,大正5年3月)。
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農事講習生一覽》(臺北:該場,1915年3月)。
臺灣總督府農商局農務課,《臺灣農業會關係法規》(臺北:該課,昭和19年2月)。
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農家便覽》,增補第6版(臺北:臺灣農友會發行,昭和19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事情》(昭和15年12月發行,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法令輯覽》(東京市:帝國地方行政學會,昭和17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編。警察機關-構成(臺北:該局,昭和8年)。
蒲田丈夫、上野幸佐,《臺灣米穀年鑑》,第一版(臺北:臺北活版社,大正12年11月)。
遠藤東之助,《臺灣を代表するもの》(臺中:臺灣新聞社,昭和10年12月)。
劉明電,《臺灣米穀政策の檢討》(東京:岩波書店,昭和15年1月)。
橋本白水,《評論臺灣之官民》(臺北: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3年2月,第2版)。
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臺北:該社,昭和18年3月)。
磯永吉,《臺灣稻之分類》(臺中:臺中廳農會,大正8年11月)。
磯永吉,《稻育種事業》,第1輯(臺中:臺中廳農會,大正5年)。
四、期刊、論文
(一)中文
所務報告,〈本所農藝系與中農所繼續合作試驗〉,《農報》,第2卷第2期,1948年2月1日,頁59。
〈臺灣與中國大陸之比較:農業政策及其農業變遷〉,收錄於馬若孟著,陳其南、陳秋坤編譯,《臺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臺北:牧童出版社,1979年),頁52。
于景讓,〈臺灣之米〉,《臺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2期,1948年12月,頁31-35。
子固,〈臺灣經濟與日本〉,《日據時代臺灣經濟之特徵》(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7月),頁119-130。
王世慶,〈清代臺灣的米產與外銷〉,《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頁93-129。new window
中村孝志,〈荷領時代之臺灣農業及其獎勵〉,《臺灣經濟史初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1954年),54-69。
江佩津,〈日治時代臺灣的農業教育(1895-1945)〉,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李力庸,〈中央農業實驗所與中國的農業科學化〉,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林未平,〈展開農會的婦女運動〉,《農林月刊》,第5卷,第8期,頁30-31。
林秀美,〈帝大理農工學部簡介暨帝大之移交〉,
http://info.ntu.edu.tw/alumni/index8/台大之友專訪/htm。
金子文夫著,吳密察譯,〈日本殖民地研究的展開(上)〉,《食貨》,復刊第11卷,第8期,1981年11月,頁371-382。
金子文夫著,吳密察譯,〈日本殖民地研究的展開(下),《食貨》,復刊第11卷,第9期,1981年12月,頁419-434。
柯志明,〈日據臺灣農村之商品化與小農經濟之形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8期,民國78年秋季,頁1-37。
柯志明,〈殖民經濟發展與階級支配結構─日據臺灣米糖相剋體制的危機與重構(1925-1942)〉,《臺灣社會研究》,第13期,1992年11月,頁195-258。new window
洪秋芬,〈日據初期臺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1992年6月,頁437-471。new window
洪麗完,〈清代臺中開發之研究(1683-1874)〉,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6月。
胡忠一,〈日治時期臺灣產業組合與農業會之研究〉《臺灣合作運動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12月),頁181-334。
胡忠一,〈日據時期臺灣農會之研究〉,《農民組織學刊》,第1期,1996年7月,頁76-125。
根岸勉治,〈日據時代臺灣之農產企業與米糖相剋關係〉,《臺灣經濟史第七集》,頁66-67。new window
馬若孟,卡爾合著,〈臺灣的綠色革命:蓬萊米之推廣(1922-1942)〉,《臺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頁289-290。
郭敏學,〈臺灣之農民組織〉,《臺灣銀行季刊》,第12卷,第2期,1961年5月,頁287-301。new window
陳存良,〈日據時代臺灣農業發展之研究-以米糖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陳金滿,〈臺灣肥料的政府管理與配銷(1945-1953)--國家與社會關係之一探討〉,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new window
陳純瑩,〈臺灣光復初期之警政(1945∼1953)〉,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6月。
曹永和,〈鄭氏時代之臺灣墾殖〉,《臺灣經濟史初集》,頁20-85。new window
黃克武,〈清代臺灣稻作之發展〉,《臺灣文獻》,第32卷,第2期,1981年6月,頁151-163。new window
黃東之,〈臺灣之紡織工業〉,《臺灣之紡織工業》(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年4月),頁1-18。new window
奧田彧、陳茂詩、三浦敦史,〈荷領時代之臺灣農業〉,《臺灣經濟史初集》,頁38-53。new window
劉翠溶,〈日治後期臺灣合作農倉功能試探〉,《台灣史研究》,第7卷,第1期,2001年4月,頁135-172。new window
繆進三,〈臺灣「蓬萊稻」改良之歷史及檢討〉,《農報》,創刊號,1947年7月,頁16-19。
顏崑智,〈臺灣省農會研究(1949-1974)〉,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2月,頁12。
顏清梅,〈臺灣光復初期米糧問題之研究(1945年-1948年)〉,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顧雅文,〈八堡圳與彰化平原人文、自然環境變遷之互動歷程〉,臺大史研所碩士論文,2000 年 6月。
鹽見俊二,〈日據時代臺灣之警察與經濟〉,《經濟史初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4年9月,頁127-147。new window
(二)外文
Chang Han-yu and Ramon H.Myers, “Japanese Colonial Development Policy in Taiwan,1895-1960:A Case of Bureauatic Entrepreneurship”,Journal of Asia Studies,Vol.22,No.4 August, 1963,pp.433-449。
Romon H. Myers and Adrienne Ch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The Journal of Asia Studies,Vol.23,No.4 August , 1964,pp.555-570。
Samuel Pao-San Ho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Under Colonialism:The Case of Taiwan”,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28,No.3 September, 1968,pp.313-340。
〈宮尾局長在南投廳農會發會式祝辭〉,《臺灣農事報》,第16號,明治41年。
不著撰人,〈殖產局農務關係の機關擴大強化〉,《臺灣農會報》,第2卷,7月號,昭和15年7月,頁127-128。
高山古基,〈廣東語の研究〉《臺灣警察時報》,第308號,昭和16年7月,頁7-61。
〈埤圳統計〉,《臺灣の水利》,第4卷,第5號,昭和9年9月,頁601-612。
會務報導,〈五州農業會機關及陣容〉,《臺灣農業》,第1卷第5號,昭和19年5月,頁54-55。
會務報導,〈內地派遣農村中堅指導者鍛鍊生修了式〉,《臺灣農業》,第1卷第7號,昭和19年7月,頁70-71。
會務報導,〈本會發會式〉,《臺灣農友會會報》,第1號,明治38年5月,頁15。
會務報導,〈昭和16年度米穀增產關係獎勵事業實施計畫〉、《臺灣農會報》,第3卷6月號,昭和16年6月,頁85-86。
會務報導,〈米穀增產割增講勵金の交付要綱〉,《臺灣農會報》,第3卷6月號,昭和16年6月,頁86-89。
〈農工商部奏籌辦農會酌擬簡明章程摺〉,《東方雜誌》,第5卷,第5期,實業,頁16-17。
〈農業會設立進步狀況〉,《臺灣農業》,第1卷第2號,昭和19年2月,頁64-65。
〈農業經營研究會〉,《農業經營研究會報》,第2報(臺中:臺中州農會,昭和6年3月),頁1-3。
〈農業經營研究會第一回例會に於ける農會副長訓示〉,《農業經營研究會報》,第1報(臺中:臺中州農會,昭和5年1月),頁1-2。
〈農業團體〉,《臺灣農事報》,第373號,昭和12年12月,頁171-174。
〈農業團體〉,《臺灣農會報》,第2卷,第11月,昭和15年11月,頁174。
〈臺中州が下せる小作改善事業〉,《臺灣農會報》,第2卷第11月,昭和15年11月,頁51-54。
〈臺灣農會設立旨趣書〉,《臺灣農會報》,創刊號,昭和14年1月,頁13。
〈臺灣に於ける農會制度の沿革〉,《臺灣農會報》,創刊號,昭和14年1月,頁14-16。
〈廣東語〉,《臺灣警察時報》,第295號,昭和15年6月,頁8-18。
〈徵兵制度の實施と農村青年〉,《臺灣農業》,第1卷第9號,昭和19年9月,頁1-4。
〈各廳農會明治41年度事業方法〉,《臺灣農事報》,第17號,明治41年,頁44-52。
〈調查〉,《臺灣經濟雜誌》,第17號,明治33年4月12日,頁26-29。
一番ケ瀨佳雄,〈臺灣農會令及臺灣畜產會令公布に就て〉,《臺灣之畜產》,第6卷,第1號,昭和13年1月,頁9-15。
大賀穆,〈既往十年間於州下米作〉,《農業經營研究會報》,昭和6年6月,頁147-155。
小川薰,〈畜產會令と畜產の使命〉,《臺灣之畜產》,第6卷,第1號,頁36-39。
加藤恭平,〈興亞農林の一翼として〉,《臺灣農會報》,創刊號,昭和14年1月,頁11-12。
田中秀雄,〈本島農業開發農業警察〉,《臺灣農事報》,第152號,大正8年7 月,頁7-9。
田端幸三郎,〈臺灣米穀移出管理案について〉,《臺灣農會報》,創刊號,昭和14年1月,頁23-25。
甲本正信,〈土壟間に就て〉,《臺灣農事報》,昭和10年6月,頁10-25。
安藤泰夫,〈蓬萊米に就て〉,《臺灣農事報》,大正14年1月,頁24-41。
有安龍太郎,〈土地改良に對する農政問題就て(一)〉,《臺灣の水利》,第5卷第2號,昭和10年3月,頁12-27。
池田敏雄,〈堆肥を作る村〉,《戰ふ臺灣の農村》(臺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臺北支店,昭和19年5月),頁37-40。
角長太郎,〈臺灣に於ける米種改良事業に就て〉,《農業經營研究會報》,第1報(臺中:臺中州農會,昭和5年1月),頁33-64。
那須重德,〈臺灣と戰時食糧問題〉,《臺灣戰時食糧問題》(臺北:臺灣經濟新聞社,昭和18年5月2版),頁3-46。
岩木龜彥,〈農村を巡りて〉,《臺灣農事報》,第199號,大正12年6月,頁7-11。
東鄉實,〈農業金融機關設立の必要を論す〉,《臺灣農事報》,第24號,頁1-5。
東鄉實,〈農業政策三階段〉,《臺灣農事報》,第186號,大正11年5月,頁2-4。
東鄉實,〈臺灣農業の現況(續)〉,《臺灣農事報》,第18號,明治41年3月,頁3-11。
松野孝一,〈本島に於ける農業團體の統合〉,《臺灣農業》,第1卷,1月號,昭和19年,頁2-12。
茂野信一,〈本島農事小團體と農村補習教育〉,《臺灣農事報》,第223號,大正14年6月,頁8-9。
張守敬,〈臺灣水田土壤之肥力及其管理〉,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土壤》(臺北:臺灣銀行,1956年10月),頁22-47。
森田俊介,〈警察官と與學習得の必要〉,《臺灣警察時報》,第233號,昭和10年4月,頁1。
菊川寅雄,〈必勝農民道の實踐〉,《臺灣戰時食糧問題》(臺北:臺灣經濟新聞社,昭和18年5月2版),頁93-106。
黃呈聰,〈臺灣農會規則の根本的改正を望む〉,《臺灣》,第3年,第3號,大正11年6月,頁33-40。
愛垣諄,〈特種農作物指導獎勵の概況〉,《臺灣時報》,昭和11年6月,頁3-11

新渡戶稻造,〈農業と武士道〉,《臺灣農友會會報》,第3號,明治39年,頁1-11。
鈴木進一郎,〈本島各州農會總會に關する考察〉,《臺灣農事報》,第216號,大正13年1月,頁2-19。
鈴木進一郎,〈最近各州農會肥料共同購買事業に就て〉,《臺灣農事報》,第175號,大正10年6月,頁1-12。
鈴木進一郎,〈臺灣倉庫の使命に就て〉,《臺灣農事報》,第172號,大正10年3月,頁1-5。
鈴木進一郎,〈隔靴搔痒の感ある本島農政上の二問題〉,《臺灣農事報》,第212號,大正13年7月,頁14-16。
橋本不羈生,〈配合肥料の必要性に就て〉,《臺灣農事報》,第362號,昭和12年1月,頁46-56。
磯永吉,(水稻內地種),《臺灣農事報》,第19年第5號,第222號, 大正14年5月,頁1-60。
磯永吉,〈臺灣稻の育種學研究〉,《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報告》,第37號,昭和3年。
藤根吉春,〈內地米を試作すべし〉,《臺灣農事報》,第51號,明治44年1月,頁1-2。
鹽于武彥,〈臺灣米價の趨勢を論す(續) 〉《臺灣農友會報》,第8號,明治40年1月10日,頁18-25。
鹽手武彥,〈臺灣米價の趨勢を論す〉,《臺灣農友會報》,第7號,明治39年11月10日1,頁37-4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