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據時期台灣小說思想與書寫模式之研究(1920-1937)
作者:賴松輝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ong-Huei Lai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呂興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書寫模式形式寫實主義文學青年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6) 專書(4)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6
  本篇論文以討論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的思想及書寫模式為主,選錄的範圍從謝春木發表〈她要往何處去〉開始,到中日戰爭發生總督府禁止漢文小說的1937年為止。
  本篇小說討論以下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新小說的形式。歷來關於台灣新小說的出現,都是以新舊文學論戰的方式進行思考,新文學「取代」舊文學,新小說取代舊小說。但是在賴和〈一桿「秤」仔〉發表之前,許多刊物上的小說,都是借用了舊小說的形式,討論當時社會的問題,因此台灣新小說出現之前,應該有一段時期是借用舊小說形式承載新時代的內容,因此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舊小說如何轉變到新小說?它可能是這樣的一個問題,舊小說如何脫去舊有的形式,逐漸轉化為新小說;也可以是,新小說中保留了哪些舊小說的形式。
  第二個問題,日據小說的特色就是「寫實主義」小說,它有兩個特色,首先它採取白話文創作;其次,小說的「題材」屬於社會問題,具有社會現實性,因此被稱為寫實主義小說。但是寫實小說是否能由題材決定呢?例如〈神秘的自制島〉題材描寫台灣現狀,諷刺台灣人安於六三法統治不知反抗,屬於現實的題材,屬於寓言,不是寫實小說。因此我們的問題,寫實小說應該以題材作標準?還是依據形式結構為標準?還是根據左翼文論所說的,小說必須對現實進行批判,才是寫實?還是創作時,作者當時的感情投射入作品中,這就是真實。寫實概念在不同時期的有不同變化。
  第三個問題,三○年代中期以後,台灣文學評論家對於寫實小說的人物類型化、情節公式化、主題雷同,提出批評,小說創作者面對這些類型化小說的困局,在形式尋求突破,包括寫實小說本身的轉變,以及接受現代主義小說形式進入新的小說,突破了寫實主義強調的「因果關係」,隨著小說形式的陌生化,台灣小說進入現代主義時期。
none
一、文學史料1.報紙刊物1.《台灣日日新報》,五南圖書公司影印。2.《台灣文藝叢誌》,台灣文社出版。3.《台灣青年》,東方文化書局影印。4.《台灣》,東方文化書局影印。5.《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東方文化書局影印。6.《南音》,東方文化書局影印。7.《先發部隊》,東方文化書局影印。8.《第一線》,東方文化書局影印。9.台灣總督府1901:《揚文會策議》。10.黃臥松編1928:《崇文社文集》彰化出版。11.連橫編1992:《台灣詩薈》台灣省文獻會影印版。2.文學選集1.李南衡編1979:《日據下台灣新文學》1-5集明潭出版社,台北。2.吳德功:《吳德功全集》台灣文獻委員會。3.吳新榮1981:《吳新榮日記》張良澤主編,遠景,台北。4.呂赫若1995:《呂赫若小說全集》林志潔譯,聯合文學出版社,台北。5.林朝崧:《無悶堂詩存》台灣文獻叢刊七二種。6.林鍾英1998:《梅鶴齋吟草》詹雅能、黃美娥編,新竹市立文化中心。7.林攀龍2000:《人生隨筆》林博正編,博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8.翁鬧1997:《翁鬧作品選集》許俊雅、陳藻香編譯,彰化縣立文化中心。9.陳垂映1999:《陳垂映集》趙天儀、邱若山主編,台中縣文化中心出版,豐原。10.傅錫祺1931:《櫟社第一集》台灣文獻叢刊170種,台灣大通書局影印本。11.傅錫祺1931:《櫟社沿革志略》台灣文獻叢刊170種,台灣大通書局影印本。12.莊嵩1992:《太岳詩草》,龍文出版社。台北。13.陳虛谷1997《陳虛谷作品集》陳逸雄編彰化縣文化中心,彰化14.陳芳明編1988:《楊逵的文學生涯》,前衛。台北。15.張我軍1979再版:《張我軍文集》,純文學,台北,1975初版。16.張深切1998:《張深切全集》,文經社,台北。17.張漢1998:《張純甫全集》,黃美娥主編,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8.張恆豪編1991:《台灣作家全集--日據時代》,前衛,台北。19.葉石濤譯1996:《台灣文學集》(一)春暉出版社,高雄。20.劉捷1994:《台灣文化展望》,林曙光譯註,春暉,高雄。21.賴和2000:《賴和全集》全六卷,林瑞明編,賴和文教基金會企畫,前衛,22.賴和紀念館編1994:《賴和研究資料彙編》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23.鍾肇政、葉石濤主編1979:《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1-8集,遠景,台北。24.謝春木(謝南光)1999:《謝南光著作選》(下)海峽學術出版社。3.相關文學史料1.王鍾陵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文論精華 東漸之西潮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胡適編1977:《中國新文學大系.論戰一集》,大漢出版社,台北。3.霽樓編1986:《革命文學論文集》,上海新學會社發行。上海書店影印出版。4.張若英編:《中國新文學運動史料資料》,光明書局出版社,上海書店影印本。5.上海文藝出版社編1987:《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1937文學理論集》(一)、(二),上海文藝出版社。6.陳平原、夏曉虹編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大學出版社。7.嚴家炎編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二卷(1917-1927),北京大學出版社。8.吳福輝編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三卷(1928-1937),北京大學出版社。9.胡風1999:《胡風全集.評論(一)》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漢。10.謬靈珠譯1998:《謬靈珠美學譯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4.相關文學作品1.小林多喜二1929:《蟹工船》潘念之譯,大江書舖。1930.4初版,上海。2.托爾斯泰(Lev N.Tolstoi)1995:《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選》張蕾莉譯,故鄉出版社。3.法朗士1997:《法朗士精選集》張英倫譯,山東文藝出版社,濟南。4.法朗士1927:《堪克賓》曾仲鳴譯,創造社,上海。5.曾孟樸1987:《孽海花》收入「中國近代小說全集.晚清小說全集」博遠出版公司。原書出版於1905年。6.約翰.傅爾斯(John Fowles):《捕蝶人》,丁廣馨譯,大林出版社。7.菊池寬1987:《屋頂上的狂人》陳明台譯,圓神,台北。8.董說1641:《西遊補》明崇禎原刊本,1958世界書局影印。9.魯迅1983:《魯迅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0.郁達夫1989:《郁達夫小說全編》浙江文藝出版社。11.島崎藤村:《破戒》,石榴紅文字工作坊譯,九大文化。台北。二、歷史、社會、思想史相關論著1.歷史1.東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初版,1996六刷。2.王乃信1989:《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創造出版社,台北。3.王曉波編1985:《台灣殖民地的傷痕》帕米爾書店,台北。4.司馬嘯青1987:《台灣五大家族》(上)自立晚報出版社,台北。5.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正中書局,台北。6.杜武志1997:《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板橋。7.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前衛,台北。8.黃昭堂1981:《台灣總督府》黃英哲譯,前衛,台北。1994。9.黃武忠1980《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作家小傳》時報,台北。10.黃煌雄1999:《蔣渭水傳--台灣的先知先覺》前衛,台北。11.葉榮鐘1990:《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自立晚報社,台北。六刷。2.思想1.丸山真男1980:《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徐白、包滄瀾譯,台灣商務印書館。2.丸山真男1997:《福澤諭吉》區建英譯,世界知識出版社。3.王岳川、尚水編1992:《後現代主義文化與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4.丹納(H.A.Taine)(或譯泰納)1996:《藝術哲學》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原出版於1928。5.本傑明.史華茲(Benjamin Schwartz)1996:《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葉鳳美譯,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6.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編1997:《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 斯大林論文藝》1980一版,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7.李文閣、王金寶1998:《生命衝動--重讀柏格森》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8.李永熾1992:《日本近代史研究》稻禾,台北。9.利奧塔爾1997(Jean-Francois Lyotard)(台灣譯為李歐塔):《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車槿山譯,三聯書店。原出版於197910.阿圖塞(Louis Althusser)1990:《列寧和哲學》杜章智譯,遠流,台北。原書初版於1970。11.周陽山、楊肅獻編1982三版:《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時報出版社,台北。1980初版。12.徐復觀等著1983四版:《知識份子與中國》周陽山編,時報。1980.7初版。13.陳獨秀:《獨秀文存》(一)缺編者、出版社。14.赫胥黎(T.H.Huxley)1987:《天演論》嚴復譯述,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六版。15.漢普生1984:《啟蒙時代》李豐斌譯,聯經,台北。16.編輯組編1992:《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論民族文化》,人民出版社。北京。17.顧昕1992:《中國啟蒙的歷史圖景》牛津大學出版社,香港。18.張灝1997:《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崔志海、葛夫平譯,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19.張京媛編1999:《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麥克唐納(Diane Macdonell)1995:《言說的理論》陳璋津譯,遠流出版社,台北。198621.福澤諭吉1997:《文明論概略》北京編譯社譯,商務印書館1959.4一版。七刷。22.鮑曼(Zygmunt Bauman)2000:《立法者與闡釋者--論現代性、後現代性與知識份子》洪濤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3.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2000:《民族與民族主義》李金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4.霍布豪斯(L.T.Hobhouse)1996:《自由主義》朱增汶譯,商務印書館,北京。25.喬治.盧卡奇(或譯盧卡契)(Georg Lukács)1990:《盧卡奇自傳》李渚青、莫立知譯,桂冠,台灣。26.彌爾(John Stuart Mill)(密爾)1986:《論自由》程崇華譯,唐山出版社,台北,初版。三、文學史、文學理論著作1.文學史、文學批評1.小說月報社編1925:《法朗士傳》,商務。2.下村作次郎1997:《從文學讀台灣》邱振瑞譯,前衛,台北。3.千葉宣一1997:《日本現代主義的比較文學研究》葉渭渠編選,中國社科出版。4.王向遠1998:《中日現代文學比較論》,湖南教育出版社。5.本間久雄1930:《文學概論》章錫琛譯,開明書局。6.艾曉明1991:《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湖南文藝出版社,長沙。7.伊凡諾夫1957:《蘇聯文學思想鬥爭史》曹葆華 徐雲生譯,作家出版社,北京。8.伊藤虎丸1995:《魯迅、創造社與日本文學》孫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9.何德功1995:《中日啟蒙文學論》東方出版社,北京。10.林明德編1988:《晚清小說研究》聯經,台北。11.邵伯周1993:《人道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上海遠東出版社,上海。12.勃蘭兌斯(George Brandes)1997:《十九世紀文學主流》張道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89013.林瑞明1993:《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允晨,台北。14.林瑞明1996:《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允晨,台北。15.林瑞明1996:《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允晨,台北。16.舍舒科夫1984:《蘇聯二十年代文學鬥爭史實》馮玉律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一版上海。17.郭沫若1923:《文藝論集》光華書局,上海。18.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2000:《台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台北。19.胡適1988:《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施淑1997:《兩岸文學論集》新地,台北。21.徐行言、城金城2000:《表現主義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2.許俊雅1995:《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文史哲出版社,台北。23.莊漢新1997:《魂繫鄉土--中國二十世紀鄉土小說史綱》學苑出版社,北京。24.莊淑芝1994:《台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麥田出版社,台北。25.張夢陽1997:《悟性與奴性--魯迅與中國知識份子的「國民性」》河南人民出版社,鄭州。26.張捷編1998:《十月革命前後蘇聯文學流派》(下編)上海譯文出版社。27.張大明、陳學超、李葆琰1995:《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史》上冊,北京十月文藝。28.張夢陽1997:《悟性與奴性--魯迅與中國知識份子的「國民性」》,河南人民出版社,p3-44。29.梅特欽科1995:《繼往開來》白田、白堤譯,北京商務。30.崔志遠1998:《鄉土文學與地緣文化--新時期鄉土小說論》)中國書籍出版社,北京。31.陳平原1990:《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九大文化公司,台北。32.陳平原1993:《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33.陳芳明1998:《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麥田,台北。34.陳順馨2000:《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理論在中國的接受與轉換》安徽教育出版社,第一版,合肥。35.黃武忠1980:《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作家小傳》,時報,台北。36.葉石濤1987:《台灣文學史綱》文學界雜誌社,高雄。37.彭瑞金1995:《台灣文學探索》前衛,台北。38.博埃默(Elleke Boehmer)1998:《殖民與殖民文學》盛寧譯,牛津大學出版社,香港。英文版出版於1995年。39.賈植芳編1990:《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潮》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40.翟厚隆編選1998:《十月革命前後蘇聯文學流派》(上編),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41.廚川白村1912:《近代文學十講》陳曉林譯,改書名為《西洋近代文藝思潮》,志文,台北。42.廚川白村1979:《苦悶的象徵》林文瑞譯,志文出版社出版,台北。原出版於1924。43.廚川白村1972:《出了象牙塔》金溟若譯,志文出版社,台北,再版。原出版於1920。44.劉大杰1928:《表現主義的文學》北新書局,上海。45.劉柏青1985:《日本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簡史1921-1934》時代文藝出版社,吉林長春。46.盧嘉興1970:《台灣研究彙集》共二十四期。2.文學理論1.羅蘭.巴特(巴爾特)(Roland Barthes)1991:《寫作的零度》李幼蒸譯,時報。2.伊恩.瓦特(Ian Watt)1992:《小說的興起 —笛福、理察遜、菲爾丁研究》高原、董 紅鈞譯,三聯書店,北京。3.韋恩.布斯(Wayne.C.Booth)1987:《小說修辭學》華明、胡蘇曉、周憲譯,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原文出版1961。4.史騰(J. P. Stern)1979:《寫實主義論》單德興譯,成文,台北。5.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1991:《結構主義詩學》盛寧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6.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1998:《論解構》陸揚譯,中國社科出版社,北京。原文出版1983。7.約瑟夫.弗蘭克(Joseph Frank)1991:《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秦林芳編譯,北京大學出版社。8.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1989:《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北京大學,北京。原文出版1953。9.艾科(Umberto Eco)1997:《詮釋與過度詮釋》王寧根譯,三聯書店,北京。原文出版1990。10.朱雯等選編1992:《文學中的自然主義》,上海文藝出版社。11.托爾斯泰(Lev N.Tolstoi)2000《藝術論》耿濟之譯,遠流,台北。1989初版。12.托洛斯基(原譯名特羅茨基)1928:《文學與革命》韋素蘭、李霽野譯,未名出版社,。13.茨.托多羅夫編選(Tzvetan Todorov)1989:《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中國社科出版社。14.茨.托多羅夫(Tzvetan Todorov)1987:《美學文藝學方法論》(續編)程曉嵐譯,文化藝術,北京。原文出版1972。15.茨.托多羅夫(Tzvetan Todorov)1990:《批評的批評》王東亮、王晨陽譯,九大,台灣。16.亞.沃隆斯基2000:《在山口》刁紹華譯,東方出版社,北京。17.法蘭克.克莫德(Frank Kermode)2000:《結尾的意義--虛構理論的研究》劉建華譯,遼寧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瀋陽。英文版出版於1967。18.波利亞科夫編1994:《結構-符號學文藝學-方法論體系和論爭》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一版。19.坪內逍遙1991:《小說神髓》劉振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20.柳鳴九1994:《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21.約翰.姜普(John D. Jump)主編,顏元叔主譯1973:《西洋文學術語叢刊》(上)(下),幼獅,台北。22.史蒂芬.科恩(Steve Cohan)、琳達.夏爾斯(Linda M. Shires)1997:《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張方譯,駱駝出版社。23.科恩(Ralph Cohen)主編1993:《文學理論的未來》程錫麟、王曉路、林必果、伍厚愷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24.胡秋原1932:《唯物史觀藝術論》神州國光社。收入上海書局「民國叢書」。25.亞理斯多德(Aristoles)1982:《詩學箋註》姚一葦譯,台灣中華書局,七版。26.華萊士.馬丁(Wallace Matin)1990:《當代敘事學》譯者伍曉明,北京大學出版社。原文出版1986。27.高辛勇1997:《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8.韋勒克(Rene Wellek)1999:《批評的概念》張金言譯,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原文出版1963。29.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2001《小說的藝術》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30.培理(Perry)1967:《小說的研究》湯澄波譯,台灣商務,台一版。1902。31.奧爾巴哈(Erich Auerbach)1980:《模擬--西洋文學中現實的呈現》張平男譯,國立編譯館主編,幼獅。194632.瑪查(I. Matsa)1930:《現代歐洲的藝術》馮雪峰譯,初版,大江書舖,上海。33.藤森成吉:《文藝新論》張資平譯,出版社不詳。34.熱拉爾.熱奈特(Gerard Genette)1990:《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王文融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初版。原文出版1966。35.霍克思(Terence Hawks)1988:《結構主義與符號學》陳永寬譯,南方叢書出版社,初版。36.衛姆塞特、布魯克斯(William K. Wimsatt , Jr. Cleath Brooks)1972:《西洋文學批評史》顏元叔譯,志文出版社,台北。原文出版1957。37.韓南(Patrick Hanan)1997:《中國短篇小說》哈佛燕京社。王青平、曾虹譯,國立編譯館,台北。38.盧納察納斯基(原譯名盧那卡爾斯基)(Lunacharsky)1929:《文藝與批評》魯迅譯,水沫書店。39.盧納察納斯基1929《藝術之社會的基礎》雪峰譯,水沫書店,上海。40.盧納察納斯基1998《藝術及其最新形式--盧納查爾斯基美學論文選》郭家申譯,百花文藝出版社,天津。四、期刊論文1.子安宣邦1992.11.1〈儒教與近代日本〉《當代》79期,台北。2.子安宣邦1997.6〈從當今日本質問「儒教」〉收入《第一屆台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中文系主編,台南。3.川路祥代1999:〈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統合政策與「天皇國家理念」〉「第二屆台灣儒學會議」論文,成功大學中文系,台南。4.平野謙1990:〈《破戒》解說〉《破戒》,久大文化,台北。5.呂正惠1989:〈宋詞的再評價〉收入國立台灣大學中國研究所編《宋代文學與思想》台灣學生書局,台北。6.李世偉1999:《「儒教」課題之探討及其宗教史之意義--以台灣儒教為重點》,成功大學中文系《第二屆台灣如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金培懿1997:〈日據時代台灣儒學研究之類型〉《第一屆台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編,台南。8.松永正義1989:〈關於鄉土文學論爭〉葉笛譯,收入日本台灣學術研究會出版《台灣學術研究會誌》,東京。9.河原功1991:〈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日本統治下在台灣的文學運動〉葉石濤譯,《文學台灣》一期,高雄。10.陳少廷1972.5:〈五四與台灣新文學運動〉《大學》53期。11.陳芳明1993:〈左翼史觀的尋求與塑造〉《台灣史料研究》2號。12.張榮翼1994.5〈論「文學虛構」的幾層含義〉《文藝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北京。13.巫永福2001:〈我們的創作問題〉葉笛譯,《台灣文藝》176期。14.盛寧1994<「寫實」還是「虛構」?--試論英美小說概念演變中的幾個問題>收入《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柳鳴九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15.葉維廉1986:〈歷史整體性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之省思〉《當代》6-7期,台北。16.劉振瀛1981:<日本近代文學中的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北京大學學報》6期,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17.劉國平1994:〈「竹內魯迅」論〉《魯迅研究評述》十期,魯迅博物館。北京。18.藤井省三1995:〈鉛筆的戀愛,汽車的共和國--胡適留美經驗與《終身大事》〉收入胡曉真編《民族國家論述--中國現代文學國際研討論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羅爾伯杰1995:〈做為一種文學體裁的短篇小說〉陳許譯《文藝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五、博碩論文1.井手勇1996:《決戰時期台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成大歷史語言所碩士論文,台南。2.朱家慧1996:《兩個太陽下的台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台南。3.陳淑容2001:《一九三○年代鄉土文學.台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4.黃琪椿1994:《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潮之關係初探》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新竹。5.廖祺正1990:《三十年代台灣鄉土話文運動》成功大學歷史語言所碩士論文,台南。6.廖振富1996:《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台北。7.蘇啟誠1981:《日本自然主義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六、外文資料1.Fergusson, Franc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etics” in the S.H.Butcher:Aristoles Poetics Hilland Wang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