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白話書寫現象研究
作者:羅秀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u-Mei Lo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瑞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白話文白話書寫近代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5)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7
近代文學在新舊快速交替的時代裡,隨著大環境的變遷,不得不採取新的表述方式,以因應新時代的到來。新的表述方式指的就是由傳統的文言文走向白話文的發展。文言文是士大夫階層的文化表徵,而白話文則被置於邊陲,不受重視。
然而,到了近代,先進知識份子們反省到傳統中國文言、白話分流已久的事實,便開口倡議言、文(文、言)合一的可能性。這項改革活動改變了傳統的文學書寫形式,有相當重要的文學史意義。但近代白話書寫卻往往在文學史上「消聲匿跡」,光芒大都被五四白話文所掩蓋。
因此,本論文要探討的是:深具文化優勢的文言文,為何在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改變如此之快,以致於漸次將典範地位讓給白話文?而文學史上,文言與白話分流已久的事實,是否也暗示書寫方式勢將轉變?無論如何,文言與白話的地位,終究還是對位互換。一般研究者論及「白話書寫」,多將焦點集中於五四白話文運動,對於近代白話書寫的歷史較少關注。即或論及,亦只視為五四之先聲而順帶述之,未能正視近代白話書寫的歷史面貌及意義。職是,本論文擬再現近代白話書寫現象於文學史上的面貌及意義。
本論文的研究進路為,一方面回溯文學史脈絡中的文言與白話議題,一方面梳理近代白話書寫現象的理論建樹及文本實踐,並以五四白話文做為對照。全文以歷時性與並時性的縱橫交錯,重現近代白話書寫現象的原貌及其意義。論文章節如下:一、序論;二、文學史的回顧:「文言」、「白話」釋義;三、近代白話書寫現象的文化背景;四、近代白話書寫的理論(上);五、近代白話書寫的理論(下);六、童蒙教育與白話書寫;七、大眾傳播與白話書寫;八、 文學創作與白話書寫;九、近代白話書寫與五四白話文的接壤與對照;十、結論。
本論文的研究,使近代白話書寫現象的面貌得以展開,其價值獲得肯定;並且重新認定近現代白話文學的開端,或可提供學界相關研究領域之參考。
none
&月29日。
37.鄭觀應《盛世危言》,臺灣大通書局,出版年月不詳
38.黎錦熙《國語運動史綱》,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39.龍應台、朱維錚編注《未完成的革命—戊戌百年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40.瞿立鶴《清末西藝教育思潮》,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1年

陸、其他著作
(一)古籍
1.漢˙王充《論衡》,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2.晉˙葛洪《抱朴子》,臺北:世界書局,1956年
3.唐˙杜甫、清˙仇兆鰲注《杜詩詳註》,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4.唐˙劉知幾《史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5.宋˙李清照、王學初校注《李清照集校註》,臺北:里仁書店,1982年
6.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7.宋˙陳師道《後山詩話》,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一),臺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年
8.宋˙黃升《花庵詞選》,香港:中華書局,1962年
9.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0年
10.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11.明˙施耐庵《水滸傳》,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12.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13.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
14.明˙袁宗道《白蘇齋類集》,臺北:偉文出版社,1976年
15.明˙謝榛《四溟詩話》,清˙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16.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臺北:桂冠書局,1992年
17.清˙吳敬梓《儒林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18.清˙曹雪芹《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二)古籍之外
1.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臺北:世界書局,1959年
2.牛愛忠、方國根編著《俗文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
3.王照《小航文存》,臺北:文海書局,1968年
4.林薇選注《林紓選集,1991年
8.任訪秋<晚清文學思潮的流派及其論爭>,《社會科學戰線》總第十八期,1982年第二期
9.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臺北:漢光出版公司,1992年
10.李繼凱、史志瑾《中國近代詩歌史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1.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12.季桂起<論近代文學變革的文化成因>,第十屆「中國近代文學學術研討會」,福州,2000年10月
13.阿英《晚清小說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14.姜義華主編《胡適學術文集—新文學運動》,北京:新華書店,1993年
15.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
16.胡適《文學改良芻議》,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
17.胡適<中國新文學運動小史>、<逼上梁山>,《胡適文集》(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18.胡適<中國新文學運動小史>、<逼上梁山>合刊為《中國新文學運動小史》,臺北:胡適紀念館出版,1974年
19.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
20.范伯群《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
21.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22.夏曉虹《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3.夏曉虹<晚清文學改良運動>,《文學史》第二輯(陳平原、陳國球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0月
24.袁進《中國文學觀念的近代變革》,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
25.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26.張永芳《晚清詩界革命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27.張堂錡《從黃遵憲到白馬湖—近現代文學散論》,臺北:正中書局,1986年
28.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清代學術概論》),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29.連燕堂《梁啟超與晚清文學革命》,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30.郭延禮《中西文化碰撞與近代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31.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
32.郭延禮《近代西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年
33.陳子展《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34.陳平原《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臺北:麥田出版,2000年
35.陳平原<一本詩集:《嘗試集》是怎樣成為經典的>,《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臺北:二魚文化公司,•文詩詞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5.姜義華《章太炎》,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6.胡頌平《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修訂版
7.胡適《四十自述》,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2年
8.胡適《四十自述》,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
9.孫克強編著《雅文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3月
10.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11.馬克鋒譯注《嚴復林紓詩文選譯》,四川:巴蜀書店,1997年
12.康有為《康有為自編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13.張之洞《勸學篇》,臺北:文海書局,1967年
14.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15.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臺北:中華書局,1992年
16.陳祖武、汪學群《清代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7.章炳麟《太炎文錄˙初編》,上海書店,1992年
18.章炳麟《太炎文錄˙續編》,上海書店,1992年
19.章炳麟《訄書》,臺北:廣文書局,1978年
20.章炳麟《國故論衡》,臺北:廣文書局,1977年
21.章炳麟《國學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22.章炳麟《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3.勞乃宣《桐鄉勞(乃宣)先生遺稿》,臺北:文海書局,1969年
24.馮永敏《劉師培及其文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25.楊揚、楊引馳、傅傑選編《大師自述》,香港:三聯書店,2000年7月
26.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寧武南氏排印本,1934年
27.劉師培著、李妙根編《劉師培辛亥前文選》,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
2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收錄於《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
29.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30.薛綏之、張俊才編《林紓研究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31.譚嗣同著、蔡尚思、方行編《譚嗣同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32.嚴復著、王木式主編《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33.嚴復譯、亞當史密斯著《原富》,臺北:商務印書館,1977年
34.嚴復譯、赫胥黎著《天演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77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