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前日本殖民政策學者的台灣論述
作者:詹景陽
作者(外文):Jing-Yang Jan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指導教授:許介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殖民政策學者殖民政策學台灣論述技術論批判論scholars of colonial policyscience of colonial policystatements about Taiwantechnical colonial policycritical colonial poli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3
摘 要
本論文主要是透過對戰前日本殖民政策學者思想中的台灣論述,來瞭解日據時期台灣政治史的理論與實際,並意圖以此研究模式來架構出日據時期台灣政治史的新研究途徑。本文從德川時期的殖民思想出發,首先闡述了德川末期及明治時期思想家的台灣論述,並論證其與日俄戰爭後日本殖民政策學的形成具有承先啟後的關係。其次則將日俄戰後的日本殖民政策學者區分為「技術論者」及「批判論者」兩大典範,並討論他們的殖民地台灣論述:含「經營論」、「統合論」及「戰略論」。所研究的殖民政策學者包含了「技術論者」的新渡户稻造、竹越與三郎、持地六三郎、田中善立、東鄉實及中村哲等六人,「批判論者」的山本美越乃、泉哲、矢內原忠雄及細川嘉六等四人。本文不但將此十位學者的台灣論述做了一個包含思想內容及研究系譜上的整理,並且從殖民政策學者的台灣論述中發現了「典範轉移」的現象,論證了此現象乃是因為日本帝國外在環境的影響所導致。最後從殖民政策學者的台灣論述中檢討了日本殖民台灣的帝國主義本質,論證了殖民政策學者的「文明化」觀點與戰後「大東亞戰爭肯定論」及「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之間具有一定的邏輯關係。
Abstract
Through understanding Japanese scholars of colonial policy about Taiwan before World War II, the thesis tries to figure out Taiwanese political history and to construct a new approach i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zation in Taiwan. Starting from Tokugawa Era, the thesis first expounds some scholars’ statements about Taiwan in the end of Tokugawa Era and Meiji Era.Then,prove that there must be relations between those statements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science of colonial policy in Japan after the Russo-Japanese War. Second,the thesis not only divided these scholars into two paradigms:”technical” and “critical” but also put their colonial policy about Taiwan into three parts: ”management”,”integration”and “international strategy.” Nitobe Inazo, Takekoshi Yosaburou, Mochiji Rokusaburou, Tanaka Zenriu, Taugou Mi and Nakamura Akira stand for the technical colonial policy. And Yamamoto Miono, Izumi Akira, Yanaihara Tadao, Hosokawa Karoku stand for the critical one. Besides sorting these scholars’ thoughts and research pedigrees, the thesis also found that the “paradigm shift” was actually caused by the outer environment of Japan. From these scholars’ statements about Taiwan, the thesis at last reviewed the imperialistic essence of the Japanese colonization in Taiwan that also proved that there must be some log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civilized perspective” and “the approval of the East-Asia War and Japanese colonization.”
參考文獻(按姓氏筆畫排列)
一、中文書目
(一)專書
Thomas S. Kuhn 著,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錢永祥 譯,《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遠流,1994年7月初版。
丸山真男 著,區建英 譯,《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澤諭吉》,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
王曉波 編,《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8月第一版一刷。
王曉菊,《俄國東部移民開發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內藤湖南研究會 編著,馬彪、胡寶華、張學鋒、李濟滄 譯,《內藤湖南的世界》,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吉田嗣延 等著,吉林師範大學外國問題研究所日本研究室 編譯,《日本北方領土》,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6月第一版。
伊藤幹彥,《日治時代後期臺灣政治思想之硏究:析論臺灣抗日運動者的抗日思想》,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硏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new window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2003年5月初版第23刷(1976年初版一刷)。
李永熾,《日本的近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水牛,1991年一版。
李齊芳,《中俄關係史》,台北:聯經,2000年初版。
吳以義,《庫恩》,台北:東大,1996年初版。
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0年。
林衡道 口述,卓遵宏、林秋敏 訪問,林秋敏 紀錄整理,《林衡道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1996年。
周婉窈,《日據時代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之研究(1921-1934)》,台灣大學歷史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6月。
若林正丈、吳密察 主編,《跨界的台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台北:播種者文化,2004年4月。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
東嘉生 著,周憲文 譯,《台灣經濟史概說》,台北:帕米爾書局,1985年。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台北:群學,2003年。
原口清 著,李永熾 譯,《日本近代國家之形成》,台北:水牛,1986年2月。
連清吉,《日本近代的文化史學家:內藤湖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初版。
許介鱗,《近代日本論》,台北:故鄉,1985年。
許介鱗,《台灣史記(續)卷四》,台北:文英堂,2001年11月。
許介鱗,《日本殖民統治讚美論總批判》,台北:文英堂,2006年5月。
許介鱗 編著,《台灣史記:日本殖民統治篇1》,台北:文英堂,2007年7月。
許介鱗 編著,《台灣史記:日本殖民統治篇2》,台北:文英堂, 2007年7月。
許介鱗 編著,《台灣史記:日本殖民統治篇3》,台北:文英堂,2007年7月。
郭連友,《吉田松陰與近代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
黃靜嘉,《日據時期之台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台北:海天印刷廠,1960年初版。
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初版。
葉榮鐘,《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台中:晨星,2000年8月初版。new window
葉榮鐘,《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台中:晨星,2000年8月初版。new window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new window
劉岳兵,《中日近現代思想與儒學》,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4月
戴國煇 著,林彩美 主編,《戴國煇文集第5集:台灣史研究集外集》,台北:遠流,2002年初版。
嚴紹璗,《日本中國學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二刷。
藤井志津枝,《理蕃》,台北:文英堂,1997年。
藤井志津枝,《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鶴見俊輔 著,李永熾 譯,《日本精神史(1931-1945)》,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初版。

(二)期刊文章
池田憲彥 著,蔡易達 譯,〈後藤新平的異民族觀•試論:以東洋協會機關刊物所收錄之諸稿為主〉,黃昭堂 編,《後藤新平•新渡户稻造研究》,台北:財團法人現代文化基金會,1999年初版第一刷。
李永熾,〈新渡戶稻造:北海道與台灣〉,黃昭堂 編,《後藤新平、新渡戶稻造研究》,台北:財團法人現代文化基金會,1999年7月初版第一刷。
何鳳嬌,〈日據時期台灣糖業的發展〉,《國史館館刊》復刋第20期,1996年6月。
吳文星,〈日本據台前對台灣之調查與研究〉,《第二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硏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人文教育硏究中心,1995年。
吳密察,〈台灣殖民地統治政策與外國顧問W. Kirkwood〉,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灣大學歷史系、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系主辦,1992年7月。
吳密察,〈日治時代台灣史研究之回顧與展望:殖民地政策〉,《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26期,1993年3月。
吳密察,〈明治國家體制與台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台大歷史學報》第37期,2006年6月。new window
陳逸雄 譯解,〈福澤諭吉的台灣論說〉(一)(二)(三)(四),《台灣風物》41卷1期及2期,42卷1期及2期,1991年3月及6月,1992年3月及6月。
陳恆嘉,〈以國語學校為場域,看日治時期的語言政策〉,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 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年。
陳翠蓮,〈抵抗與屈從之外:以日治時期自治主義路線為主的探討〉,《政治科學論叢》第18期,2003年6月。new window
許介鱗,〈福澤諭吉的文明觀與脫亞論〉,《歷史月刊》第184卷,2003年5月。
張炎憲,〈日治時代台灣史的研究定位〉,《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26期,1993年3月。
張炎憲,〈台灣史研究與台灣主體性〉,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 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年。
黃俊傑、蔡明田,〈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試論〉,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第16期,1986年12月。new window
黃俊傑,〈十九世紀末年日本人的臺灣論述:以上野專一、福澤諭吉與內藤湖南為例〉,《開放時代》第171期,廣州:開放時代雜誌社,2004年6月。
顏義芳,〈日據初期糖業獎勵政策下的台灣糖業發展〉,《台灣文獻》第50卷第2期,1999年6月。new window
羅麗馨,〈十九世紀以前日本人的朝鮮觀〉,《台大歷史學報》第38期,2006年12月。new window

二、日文書目
(一)原始資料
1、專書
ルネ•モ-ニエ 著,河合弘道 譯,『植民社會學』,東京:東學社,1939年。
ウェ-•ハ-•ゾルフ 著,長田三郎 譯,『將來の植民政策』,東京:有斐閣,1926年8月。
小野武夫,『佐藤信淵』,東京:三省堂,1934年。
小島憲,『植民政策綱要』,東京:章華社,1931年5月三版。(1929年初版)
山口縣教育會 編,『吉田松陰全集』第一卷,東京:岩波書店,1986年復刻版。(據1934-36年版復刻)
山本美越乃,『植民地問題私見』,京都:弘文堂,1922年12月再版。(1921年初版)
山本美越乃,『改訂植民政策研究』,京都:弘文堂,1927年改訂第11版。
大河平隆光,『日本移民論』,東京:龍溪書社,2002年復刻版第一刷。(明治後期產業發達史資料第645卷,據1905年文武堂出版影印)
大河平隆光,『八紘一宇』,東京:大日本法令出版株式會社,1939年。
井上晴丸、宇佐美誠次郎,『危機における日本資本主義の構造』,東京都:岩波書店,1951年。
井出季和太,『南進台湾史攷』,台北:南天書局,1995年1月台北一版。(據1943年東京都誠美書閣發行本影印)
井出季和太,『台湾治績志』,東京:青史社,1988年7月。(原為台灣日日新報社於1937年2月發行)
中村哲,『植民地統治法の基本問題』,東京:日本評論社,1943年10月。
石黑定美,『殖民論』,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06年。
田中善立,『尊王奉佛論』,東京:三光堂,1912年3月。
田中善立,『台湾と南方支那』,東京:新修養社,1913年1月。
平元兵吾,『植民國策論』,東京:大日本拓植協會,1926年7月。
仲小路彰,『太平洋侵略史(1)』,東京:世界創造社,1942年9月。
竹越與三郎,『比較植民制度』,東京:龍溪書社,2002年復刻版第一刷。(明治後期產業發達史資料第644卷,據1906年東京讀賣新聞社出版影印)
竹越與三郎,『台湾統治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臺一版。(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127號,據1905年博文館發行之版本影印)
竹越與三郎,『三叉演說集』,東京:二酉堂,頁1908。
竹越與三郎,『南國記』,東京:二酉社,1910年。
矢內原忠雄,『植民政策の新基調』,京都:弘文堂,1927年。
矢內原忠雄,『帝国主義下の台湾』,台北:南天書局,1997年12月三刷。(1929年東京初版一刷)
矢內原忠雄,『植民及植民政策』,東京:有終閣,1933年改訂第四版。
河田嗣郎、永井亨、金持一郎,『現代經濟學全集第22卷:土地經濟論、人口論、植民政策』,東京:日本評論社,1931年5月。
河津暹,『植民と植民政策』,東京:有斐閣,1940年6月。
長田三郎,『植民政策研究』,福岡:秀巧社,1935年10月。
拓殖大學出版社 編,『植民講話』,東京:二松堂書店,1919年。
東鄉実,『独逸內国植民論』,東京:拓殖局,1911年。
東鄉実、佐藤四郎,『台湾植民發達史』,台北:南天書局,1996年8月二刷。(本書係據晃文館1916版重印,出版年取自重印發行年)
東鄉実,『植民政策と民族心理』,東京:岩波書店,1925年10月。
松岡正男,『植民新論』,東京,巖松堂,1924年。
松岡正男,『植民及移民の見方』,東京,日本評論社,1926年。
泉哲,『植民地統治論』,東京:有斐閣,1924年3月增訂正再版。(1921年初版)
浅見登郎,『日本植民地統治論』,東京:巖松堂書店,1928年。
後藤新平,『日本膨脹論』,東京:通俗大學會,1916年2月。
後藤新平 ,『日本殖民政策一斑』,東京:拓殖新報社,1921年初版。
後藤新平 著,中村哲 解題,『日本殖民政策一斑 日本膨脹論』,東京:日本評論社,1944年。
持地六三郎,『台湾植民政策』,東京:富山房,1912年。
宮崎通 編,『最近移植民研究』,東京:東洋社,1917年11月。
細川嘉六,『支那革命と世界の明日』,東京:同仁社,1928年3月。
細川嘉六,『植民史』,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41年。
黑田謙一,『日本植民思想史』,東京:弘文堂,1942年7月初版。
稲田周之助,『植民政策』,東京:有斐閣,1926年十版。
稲田周之助、綾川武治,『殖民問題』,東京:同文館,1927年。
橫川四郎 編輯,本庄榮治郎 解題,『本多利明集』,東京:誠文堂,1935年3月。
瀧本誠一 編,『日本經濟叢書』卷十二,東京:日本經濟叢書刊行會,1915年。
瀧本誠一 編,『日本經濟叢書』卷十六,東京:日本經濟叢書刊行會,1915年。
瀧本誠一 編,『日本經濟叢書』卷廿六,東京:日本經濟叢書刊行會,1916年。
瀧本誠一 編,『佐藤信淵家學全集』,東京:岩波書店,1992年復刻版。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東京:太平洋協會出版部,1937年。
2、期刊文章
山本美越乃,「臺灣の土地と人」,『太陽』第28卷第1號,1922年1月。
山本美越乃,「植民地の教育政策」,『台灣時報』,1927年3月。
中村哲,「南方總督論」,『台灣時報』,1940年11月。
中村哲,「文化政策としての皇民化問題」,『台灣時報』,1941年1月。
中村哲,「占領地軍政論」,『台灣時報』,1942年5月。
中村哲,「新日本と後藤新平」,『台灣時報』,1942年7月。
中村哲,「植民地統治組織としての保甲制」,『台灣時報』,1942年10月。
中村哲,「大東亞戰爭下の國內政治」,『台灣時報』,1943年1月。
中村哲、陳逸松,「無題對談」,『台灣時報』,1944年8月。
中村哲,「徴兵制と本島青年」,『台灣時報』,1944年9月。
本庄榮治郎,「德川時代における植民的思想」,『經濟論叢』第38卷,台北:台北帝國大學,1934年。
竹越與三郎,「台灣に於ける植民政策」,『台灣協會會報』第73號,1904年10月20日。
竹越與三郎,「興國の隆運に寄與する個人の力」,『台灣協會會報』第93號,1906年6月20日。
竹越與三郎,「興國の隆運に寄與する個人の力(承前)」,『台灣協會會報』第94號,1906年7月20日。
金持一郎,「我國に於ける植民政策學の發達」,『經濟論叢』第38卷,台北:台北帝國大學,1934年。
東鄉実,「獨逸糖業の發達」,『台灣時報』第12號,1910年6月。
東鄉実,「殖民瑣談」,『台灣時報』第13號,1910年7月。
東鄉実,「獨逸の海外移民を論ず(上)」,『台灣時報』第15號,1910年9月。
東鄉実,「獨逸の海外移民を論ず(下)」,『台灣時報』第16號,1910年10月。
東鄉実,「獨逸の棉花自給政策」,『台灣時報』第18號,1910年12月。
東鄉実,「經濟的植民政策」,『台灣時報』第21號,1911年3月。
東鄉実,「非同化論」,『台灣時報』第23號,1911年5月。
東鄉実,「伯林より」,『台灣時報』第24號,1911年6月。
東鄉実,「植民政策上の共生主義を論ず」,『台灣時報』第24號,1911年6月。
東鄉実,「伯林より」,『台灣時報』第25號,1911年7月。
東鄉実,「獨逸の內國植民政策に對する波蘭人の反抗」,『台灣時報』第26號,1911年9月。
東鄉実 等,「大正六年と日本人の使命」,『台灣時報』第88號,1917年1月。
東鄉実,「植民と農業」,『台灣時報』,1919年12月。
東鄉実,「植民政策の批判に就て」,『台灣時報』,1920年12月。
東鄉実,「植民政策の批判に就て:泉君の所論を駁す」,『台灣時報』,1920年12月。
東鄉実,「農村を顧みよ」,『台灣時報』,1925年1月。
東鄉実,「新興日本の將來と植民的發展の時機」,『台灣時報』,1926年5月。
泉哲,「植民地の將來(二)」,『南洋協會雜誌』第5卷第2號,1919年2月。
泉哲,「台灣島民に告ぐ」,『台灣青年』第一卷第一號,1920年7月16日。
泉哲,「植民地立法機關に就て」,『台灣』第4年第4號,1923年4月。
泉哲,「自治權の獲得」,『台灣民報』第192號,1928年1月。
持地六三郎,「近時の植民思想に就て」,『台灣時報』第16號,1910年10月。
持地六三郎,「台灣と朝鮮」,『台灣時報』,1921年7月。
細川嘉六,「現代植民運動における階級利害の對立」,『大原社會問題研究所雜誌』第5卷第1號,1927年3月。
新渡户稲造,「台灣糖業の改良意見」,『台灣協會會報』第39號,1901年12月20日。
新渡户稲造,「台灣協會學校學生諸君に告ぐ」,『台灣協會會報』第57號,1903年6月20日。
新渡户稲造,「熱帶殖民に就て」,『台灣時報』第23號,1911年5月。

(二)論著
1、專書
セルゲイ•イリイチ•クズネツォフ 著,荒井雅子 譯,『ロシアに渡った日本人』,東京:東洋書店,2004年5月。
ジョ-ジ•オ-シロ,『新渡户稲造:国際主義の開拓者』,東京:中央大學出版部,1992年初版第一刷。
小林英夫,『大東亞共榮圈の形成と崩壞』,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83年7月第一版第6刷。
小林英夫,『日本のアジア侵略』,東京:山川出版社,2006年9月一版7刷。
小島麗逸 編,『日本帝国主義と東アジア』,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79年3月。
山口宗之,『橋本左內』,東京:吉川弘文館,1985年新裝版第一刷。
山本有造,『日本植民地経済史研究』,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会,1992年初版第三刷。
山路勝彥,『台湾の植民地統治:無主の野蛮人という言說の展開』,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2004年初版第一刷。
中村勝己,『內村鑑三と矢內原忠雄』,東京:リブロポ-ト,1981年。
石上玄一郎,『太平洋の橋:新渡户稲造傳』,東京:講談社,1968年。
石井滿,『新渡户稲造傳』,東京:大空社,1992年12月。
田口正浩,『三浦梅園』,東京:吉川弘文館,1989年新裝版第一刷。
田口卯吉全集刊行會 編,『鼎軒田口卯吉全集』,東京:吉川弘文館,1990年復刻版。
田口親,『田口卯吉』,東京:吉川弘文館,2000年第一版第一刷。
末光欣也,『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東京:オガタ,2002年5月。
会田倉吉,『福澤諭吉』,東京:吉川弘文館,1994年新裝版第五刷。
帆足圖南次,『帆足萬里』,東京:吉川弘文館,1990年新裝版第一刷。
向山寛夫,『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湾民族運動史』,東京:中央経済研究所,1987年7月。
松隈俊子,『新渡户稲造』,東京:みすず書房,1981年8月新裝版第一刷。
若林正丈、春山明哲,『日本植民地主義の政治的展開』,東京:アジア政経學會,1980年。
若林正丈,『転型期の台湾:脫內戰化の政治』,東京:田畑書店,1989年4月第一刷。
若林正丈,『台湾抗日運動史研究』,東京:研文,2001年6月增補版第一刷。
林玉茹、李毓中 著,森田明 監譯,『台湾史研究入門』,東京:汲古書院:2004年1月。
凃照彥,『日本帝国主義下の台湾』,東京:東京大學出版会,1975年。
浅田喬二,『日本知識人の植民地認識』,東京:校倉書房,1985年4月。
浅田喬二,『日本植民地研究史論』,東京:未來社,1994年第二刷。
浅田喬二,『帝国日本とアジア』,東京:吉川弘文館,1994年12月第一刷。
浅野豊美、松田利彥 編,『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法的展開』,東京:信山社,2004年。
島谷良吉,『最上德內』,東京:吉川弘文館,1989年新裝版第一刷。
柳沢遊、岡部牧夫 編,『帝国主義と植民地』,東京:東京堂,2001年2月初版。
高橋弘通,『福澤諭吉の思想と現代』,福岡:海鳥社,1997年10月。
黃文雄,『日本の植民地の真実』,東京:扶桑社,2003年12月初版第三刷。
黃昭堂,『台湾總督府』,台北:鴻儒堂,2003年初版一刷。
森川金壽,『細川嘉六獄中調書』,東京:不二出版,1989年第一刷。
塩島仁吉,『鼎軒田口先生傳』,東京:大空社,1993年6月。
溝口敏行,『台湾•朝鮮の経済成長:物価統計を中心として』,東京:岩波書店,1975年3月第一刷。
2、期刊文章
大內兵衞,「日本植民學の系譜」,南原繁 等編,『矢內原忠雄:信仰、学問、生涯』,東京:岩波書店,1968年。
北岡伸一,「新渡户稲造における帝国主義と国際主義」,『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4』,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3月第一刷。
石田浩,「戰後日本における台湾研究について—日台交流の深化に向けて—」,『台湾史研究』第16号,大阪:台湾史研究会,1998年10月。
西川潤,「日本の台湾認識•台湾の日本認識」,亞東關係學會 編,『日本之台灣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外交部,2005年12月初版。
村上勝彥,「矢內原忠雄における植民論と植民政策」,『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4』,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3月第一刷。
呉文星,「札幌農學校と台湾近代農學の展開」,台湾史研究部会編,『日本統治下台湾の支配と展開』,名古屋:中京大學社会科學研究所,2004年3月初版一刷。
呉宏明,「近代日本の台湾認識:台湾協會會報、東洋時報を中心に」,古屋哲夫 編,『近代日本のアジア認識』,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學硏究所,1994年。
金子文夫,「東鄉実の年譜と著作」,『台湾近現代史硏究』創刊號,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復刻版。(原刊於1978年4月)
金子文夫,「日本における植民地研究の成立事情」,小島麗逸 編,『日本帝国主義と東アジア』,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79年3月。
金子文夫,「日本植民政策學の成立と展開」,『季刊三千里』第41號,東京:三千里社,1985年2月。
金子文夫,「持地六三郎の生涯と著作」,『台湾近現代史硏究』第2號,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復刻版(原刊於1979年8月)。
金子文夫,「井出季和太と日本の南進政策」,『台湾近現代史硏究』第3號,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復刻版。(原刊於1981年1月)
金子文夫,「戰後日本植民地研究史」,『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4』,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3月第一刷。
浅田喬二,「日本植民史研究の現状と問題点」,『歴史評論』第300號,東京:校倉書房,1975年4月。
浅田喬二,「山本美越乃的植民論(上)、(下):矢內原忠雄の植民論との対比において」,『駒沢大学経済学論集』第18卷第1•2號、第3號,東京:駒沢大学経済学会,1986年11月、12月。
春山明哲,「昭和政治史における霧社事件」,『台湾近現代史研究』創刊號,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復刻版。(原刊於1978年4月)
春山明哲,「台湾旧慣調查と立法構想:岡松參太郎による調查と立案を中心に」,『台湾近現代史研究』第6號,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復刻版。(原刊於1988年10月)
春山明哲,「法學博士.岡松参太郎と台湾」,『台湾近現代史研究』第6號,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復刻版。(原刊於1988年10月)
酒井哲哉,「植民政策學から囯際關係論へ:戰間期日本の囯際秩序論をめぐる一考察」,淺野豊美,松田利彥 編,『植民地帝囯日本の法的展開』,東京:信山社,2004年6月初版一刷。
檜山幸夫,「日本における台湾研究の現状と課題」,台湾史研究部会編,『台湾の現代と日本』,名古屋:中京大學社会科學研究所,2003年3月。
森久男,「台湾総督府の糖業保護政策の展開」,『台湾近現代史研究』創刊號,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復刻版。(原刊於1978年4月)
森久男,「田口卯吉の植民論」,小島麗逸 編,『日本帝国主義と東アジア』,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79年3月。
森久男,「翼浦漁人著『夢乃跡』」,『台湾近現代史硏究』第2號,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復刻版。(原刊於1979年8月)
森久男,「田口卯吉の台湾統治論批判」,『台湾近現代史硏究』第6號,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復刻版。(原刊於1988年10月)

三、英文書目(按字母順序排列)
A.G.L. Shaw, Great Britain and the colonies 1815-1865, London: Methuen, 1970.
Burchill, S. and A. Linklater.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2001.
D. K. Fieldhouse, Colonialism 1870-1945 : an introduction, London : Macmillan, 1983.
Patrick Jame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structural realism reconsidered, Columbus :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2.
Scott Burchill,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 Palgrave, 2001.
W. Crowdre, West Africa under Colonial Rule,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