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全球治理思潮對韋伯官僚行政理論的挑戰:我國考銓系統制度轉型 的個案研究
作者:林揚傑
作者(外文):Lin, Yang Jey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曹教授俊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全球治理韋伯官僚行政理論考銓系統制度轉型 個案研究Global GovernanceMax Weber’s Theory of Bureaucracy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TaiwanCase Study of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9
中文摘要
在新自由主義與新公共管理思潮激盪與影響下,「有限國家」(limited state)引進市場機能和師法企業,成為世界各國構思轉型的基本理念。自1989年世界銀行提出「治理危機」(crisis of governance)一詞之後,治理(governance)已成為國家機關推動另一波改革的理念架構。在全球化影響所及的「去疆域化」趨勢下,許多滋生的公共議題,已經超越了國家機關所能單獨處理的傳統範疇,「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理念應運而生。在全球化所彰顯的「全球思考、在地行動」核心策略下,傳統以國家為中心的統治機制,演變成多層次的治理(multilevel governance)。經由妥協而達成的非層級節制互動網絡關係,成為全球治理的基本架構與主要途徑。
全球化更重要的概念,在於公部門的鬆綁與私部門及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的興起,以及國家職能的轉變。全球化不僅改變政府與市場機能間的關係,使國家向市場傾斜,也使得傳統的國家中心論受到嚴重的挑戰。全球化下面臨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 )及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的窘境,需要國家和政府間的組織(IGOs)、市場機制及公民社會等三個角色間(a triad of actors),在逐漸發展的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中,扮演一個重要的治理機制及角色。
全球化並沒有結束國家與公共行政的重要性,相反的,這是擴大公共行政研究、實務與教學的範圍。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導致全球金融海嘯等影響,亦使國家重要的角色與職能再度受到重視,所以有「再國家化」的論述。以公民社群為中心的新公共服務治理模式,以「信任」(trust)作為秩序形成與維護的協調工具,強調社群(community)的概念,並以民主理論、策略理性(strategic rationality)、公民精神、合作模式及對話理論(discourse theory)等理念為核心價值,以彌補傳統公共行政注重層級節制由上而下的單向權力流向關係,公民參與貧乏,公民缺乏自發性及自主精神等缺憾,以及以顧客為導向,忽略公民參與及公共凝聚力的新管理主義等缺失,而在全球化趨勢下,有效導引國家和政府間的組織、市場機制及公民社會等三個角色者間建構互補、協力及合作的全球治理機制,有效達到善治的目標。
在這樣的全球治理思潮下,以十九世紀馬克思、韋伯(Max Weber)所建構的官僚行政理論(The Max Weber’s Theory of Bureaucracy)為基調的機關組織運作程式,所強調的原理原則,依法行政、層級節制(the principles of office hierarchy)、制式文書(written documents)、專業分工、去人性化(dehumanizing)、形式主義(formalistic style)及永業性的文官制度等特性,面臨了嚴峻的挑戰。
本論文從全球治理思潮對韋伯官僚行政理論的挑戰,就我國考銓系統制度轉型作個案的研究,期能從中發現問題,提出有效因應與解決對策,對我國考銓系統人力資源規劃與培訓之運作機制有所啟發與運用,使文官制度興革,邁向良善治理,並有效達到策略性、創新性、參與性、效率性及回應性的善治目標,建構符合全球治理趨勢需要的有效政府,俾能對社會、國家及全人類的福祉與發展,有更積極的意義。
ABSTRACT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Governance to Max Weber’s
Theory of Bureaucracy:Case Study of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Taiwa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chool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 limited state employs the marketing mechanism and follows the enterprise, and then becom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ion of world wide thinking transformation. Since 1989, the World Bank proposes the crisis of governance, governance has become the frame of innovation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ions. Under the tendency of deterritorialization influenced by globalization, many public issues have surpassed the traditional category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Therefore, the conception of global governance arises. Upon the core strategy , the slogan “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makes the traditio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centered by the nation-states to evolve multilevel development. Nonhierarchical structural and networked development become the basic framework of main approach of global governance.
The more important conception of globalization dwells on the rise of public sect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ector and the third sector. Not only does globalization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market mechanism, which causes nation to be inclined to the market, but it makes the conventional nation-centered theory confront the severe challenge. Under globalization, the dilemma of government failure and market failure need a triad of actors, namely IGOs, market mechanism and civil society, to play an important governance role.
Globalization doesn’t termin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ion stat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contrast, it enlarges the ran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n the other hand, globalization is result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financial tsunami, and then, the essental mechanism and role of nation regains the notice. Therefore, the discourse of “re-nationalization” appears. Based on the “trust” as the compromise tool of order formation and maintainace, it emphaisizes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By means of the democracy spirit, strategic rationality, citizenship, cooperation model and discourse theory as the core value,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ries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 of citizenship participation, citizenship spontaneousness, citizenship independence and New Public Management from upward to downward single relationship in principles of office hierarchy. Nevertheless,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connect the organizations among IGOs, market mechanism and civil society with th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the New Public Service centered by the citizens becomes the main issue to decrease the failure of NGOs in the frame of global governance. Then, the aim to develop the good governance will be achiev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governance, the Max Weber’s Theory of Bureaucrac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hich stresses on the principles of office hierarchy, written documents, dehumanizing, formalistic style and continual civil official systems, must face synthesis, reflection,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so as to meet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governance trend.
Based on the challenge of global governance to the Max Weber’s Theory of Bureaucracy, the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cases study of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to review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al examination and personnel system. This disstation also expects to discover questions and proposes th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manip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planning and training in the field of the examination and personnel human resour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丁 煌,2007,《西方行政學說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于曉中譯,1991,Max Weber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台北︰唐山出版社。
于曉等譯,顧忠華審定,2005,Max Weber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中西輝政,〈世界從全球化走向後全球化〉,日本《正論月刊》,8月號(2008年)。
文軍等譯,2001,Paul Kennedy and Robin Cohen著,《全球社會學》(Global Sociology)。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勇、門洪華、王榮軍等譯,2003,Joseph S. Nye Jr. and John D. Donahue主編,《全球化世界的治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王德玲與蔣雪芬譯,2001,大前研一著,《看不見的新大陸─知識經濟的四大策略》,初版。台北:天下雜誌。
史密斯與連姆著(Gordon Smith and Mois Naim),1999,《已經改變了的國家:全球化、主權和治理》。北京:國際發展研究中心。
句 華主譯,2004,T. Zane Reeves主編,《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案例》。北京︰中國民眾大學出版社。
安‧瑪莉‧克拉克(Ann Marie Clark, E.J. Friedman and K. Hochsterler),《全球公民社會的主權限制》(The Sovereign Limits of Global Civil Society),〈世界政治〉10月號(1998年)。
肖元愷,2003,《全球新坐標-國際載體與權力轉移》。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朱延智,2007,《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成之約,2006年8月,〈高齡化與少子化的人力資源運用〉,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全球治理委員會,1995,《我們的全球之家》第一章。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任劍濤,中國大陸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廈門大學學報(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第4期(2004年)。
任曉等譯,2006,Stein Ugelvik Larsen主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江明修,〈社會科學多重典範的爭辯:試論質與量研究方法的整合〉,《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4期(1992年3月)。
成之約,〈高齡化與少子化的人力資源運用〉,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8月(2006年)。
托尼·麥克格魯,《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俞可平主編,《全球化:全球治理》,2003。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宋學文,2001,〈全球化與全球治理對我國公共政策研究之影響:並兼論對兩岸關係研究之意涵〉,《中國大陸研究》,44卷4期(2001年4月)。new window
宋學文,2009,《國際關係的理論與運用》。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宋學文,2009,《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理論、政策與治理》。台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冷則剛與任文姍譯,1998,Jarol B. Manheim著,《政府學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沈宗瑞等譯,2001,David Held 等著,《全球化大轉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文化。
何明城編訂,2002,Gary Dessler著,《人力資源管理》(A Framework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版。台北︰智勝文化。
貝克(Ulrich Beck),《全球化時代民主怎樣才是可行的?》,Ulrich Beck和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等著,2000,《全球化與政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李宛蓉譯,1996,Ohmae Kenichi著,《民族國家的終結》(The End of The Nation State)。台北:立緒出版社。
李其慶主編,劉元琪副主編,2003,《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正綱、黃金印與陳基國著,2004,《人力資源管理︰跨時代的角色與挑戰》。台北︰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李文良,2003,《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問題報告:問題、現狀、挑戰、對策》。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李明譯,2003,Larry Bossidy、Ram Charan著,《執行力》。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永熾譯,1986,Marianne Weber著,《韋伯傳》(上)。台北︰大人物。
李芳齡譯,2007,Jeffrey K. Liker and David Meier著,《豐田人才精實模式》(The Toyota Talent:Developing your people the Toyota way)。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台灣分公司。
呂亞力,1997,《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呂亞力,2003,《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易君博,199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林祐聖譯,2005,David Held and Anthony McGrew著,《治理全球化:權力、權威與全球治理》。臺北:韋伯文化。
林榮遠譯,Max Weber著,2006,《經濟與社會(上卷)》。臺北:商務印書館。
林鍾沂與江岷欽,2000,《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鍾沂,2002,《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林鍾沂,2002,《行政學》。台北:智勝出板社。
林揚傑等,1998,〈新加坡公務員學院考察報告〉,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林揚傑等,2007,〈96年考選部赴德國內政部聯邦公務員學院研習考察報告〉,考選部印行。
林嘉誠,2003,〈行政院之組織再造〉,載於行政院研考會主編之《政府再造》,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杰索普(Bob Jessop),《治理的興起及其失敗的風險:以經濟發展為例的論述》,《國際社會科學》(中文版)第2期(1999年)。
孟德聲,〈二十一世紀仍將是民族主義世紀:民族主義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主流〉,《海峽評論》,第110期(2000年2月號)。
周弘等譯,Beate Kohler-Koch著,2004,《歐洲一體化與歐盟治理》(Europaeische Integration-Europaeisches Regiere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周瑛琪,2008,《人力資源管理-跨時代領航觀點》。台北:全華圖書公司。
彼埃爾.德.塞納克倫斯,《治理與國際調節機制的危機》,馮炳困譯,載於《國際社會科學》(中文版),第2期(1999年)。
吳 定,2007,《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秀光與許立一,2009,《公共治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志華與劉曉蘇主編,2007,《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吳育南,1993,〈韋伯論理性官僚體制的弔詭〉。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英明與鄭明達,2001,〈全球治理與地方國家〉(城市外交與全球治理研討會論文)。高雄:義守大學。
吳英明與張其祿,2006,《全球化對公共管理的衝擊與影響》。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吳英明與張其祿,2006,《全球化下的公共管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吳建華、謝發昱、黃俊峰與陳銘凱,〈個案研究〉,刊於《教育研究的取經:概念與運用》,潘慧玲主編,2004。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復新、江岷欽與許道然,2008,《組織行為》。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輝譯,2004,Mark E. Warren編,《民主與信任》。北京︰華夏出版社。
吳瓊恩與張世杰,〈質與量的評估途徑之比較:兼論其對政策分析的意涵〉,《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8期(1994年3月)。
吳瓊恩,<公共行政的全球化向度及其對公共部門的影響>,《中國行政評論》,第12卷第2期(2003年3月)。new window
吳瓊恩、李允傑與陳名薰著,2005,《公共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瓊恩,2005,《行政學的範圍與方法》,第二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瓊恩,2005,《公共管理》,第二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瓊恩,200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吳瓊恩,2009,〈公共行政學發展趨勢的探究:三種治理模式的互補關係及其政治理論的基礎〉,載於其《中國文化的和平崛起與兩岸關係的發展》。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new window
吳瓊恩,2009,〈危機與轉機:中國前途與政權正當性的史觀重建與突破〉,載於其《中國文化的和平崛起與兩岸關係的發展》。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俞可平,《治理與善治引論》,轉引自俞可平,2000,《治理與善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主編、張勝軍副主編,2003,《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2003,〈全球治理引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2003,〈全球治理理論的興起〉,《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2003,〈面向本體論的全球治理〉,《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等譯,2004,J. N. Rosenau著,《國將不國-西方著名學者論全球化與國家主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俞可平,2005,《全球治理的興起》。北京:中央編譯局。
俞可平,2005,《全球化與政治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柯武剛與史漫飛,2000,《制度經濟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仁輝,2005,《政府失靈:公共選擇的初探》。台北:智勝文化。
徐仁輝、陳敦仁與黃光雄合譯,2005,《政府失靈─公共選擇的初探》。台北:智勝文化。
徐曉明,2007,《全球化壓力下的國家主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桂宏誠,﹤經濟全球化與公共管理新環境﹥,《國家政策論壇》,2卷6期(2002年6月)。
佛郎索瓦-格扎維爾.梅里安(Francois-Xavier Merrien),《治理問題與現代福利國家》,〈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 2月號(1999年)。
翁明賢等,2007,《國際組織新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施振荣,2005,《全球品牌大戰略:品牌先生施振榮觀點》。台北:中信出版社。
姜海如,2007,《中外公務員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馬丁·休伊森與蒂莫西·辛克萊,《全球治理理論的興起》,俞可平,2003,《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柴方國等譯,1998,Ulrich Beck著,《全球化時代民主怎樣才是可行的?-導言》,收於Ulrich Beck and Jürgen Habermas,王學東、柴方國等譯,2000,《全球化與政治》(Politik der Globalisierung)。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曹 湘等譯,2004,David Held and Anthony McGrew著,《治理全球化-權力、威權與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曹俊漢編著,1990,《研究報告寫作手冊》。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曹俊漢,2002,《行政現代化的迷思:全球化下台灣行政發展面臨的挑戰》。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曹俊漢,〈公共行政全球化的意涵及其發展〉《行政管理論文輯第十七輯》,銓敘部。
曹俊漢,〈全球治理:WTO 對行政機制與司法救濟的挑戰〉,收於氏著,2003,《行政現代化的迷思:全球化下台灣行政發展面臨的挑戰》。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曹俊漢,2009,《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理論發展的建構與詮釋》。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倪達仁等譯,2001,Mark Turner 等著,《政府再造與發展行政》(Governance,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97)。北京︰商務印書館。
高丁(Jean-Pierre Gaudin),〈現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國政府政策得以明確的幾點認識〉《國際社會科學(中文版)》,第2期(1999年)。
高承恕,1988,《理性化與資本主義》。台北:聯經出版社。
高湘澤與馮玲譯,2004,Martin Albrow著,《全球時代-超越現代性之外的國家與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
莊立民與廖曜生譯,2003,Peter J. Dowling, Denice E. Welch and Randall S. Schuler著,《國際人力資源管理-以多國籍企業的觀點來探討人力資源的管理》(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anaging in Multinational Context)。台北︰新加坡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台北:滄海書局。
梅瑞安(Francois-Xavier Merrien),〈治理問題與現代福利國家〉,《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2月號(1999年)。
許立一,〈解構公共行政當中管理主義的後設敘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0月(2003年)。new window
許士軍,1994,《後工業時代的人力資源策略》。企業家,新加坡財經世界出版社私人有限公司。
許士軍、毛治國與司徒達賢等著,2003,《跨界談領導》。台北:寶鼎出版社。
許士軍,2006,〈35歲的退休進行式〉。台北:遠見雜誌。
許家豪譯,2002,Anthony Giddens著,《第三條路及其批判》。台北:聯經出版社。
康東與簡惠美譯,2005,Max Weber著,《韋伯作品集-非正當性的支配:城市的類型學》。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曾慶豹,1998,《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台北︰生智文化。new window
黃新華,2005,《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黃英忠,2003,《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黃英忠、吳復新與趙必孝,2003,《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英忠、吳復新與趙必孝,2005,《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振華與張與健譯,1991,Max Weber著,《社會科學方法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黃朝盟,1998,〈世界政府再造的啟示〉,《政策月刊》。台北:中央政策研究會。
黄新華,2005,《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黃振華與張與健譯,1991,Max Weber著,《社會科學方法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奧蘭揚編,Paul Wapner著,〈全球公民社會中的治理〉,《全球治理》,MIT press,1977,(轉引自俞可平等《全球化與國家主權》,200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陳 弘,2007,《組織理論與發展奪分攻略》。台北:台北鼎茂圖書出版公司。
陳國雄與林浩立,2007,《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
陳義彥、陳景堯與林妤虹等6人譯,2007,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著,《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台北:韋伯文化。
許南雄,2002,《各國人事制度》。台北︰商鼎文化。
洪鎌德,2004,《當代主義》。台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范麗珠,2003,《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上海︰上海民眾出版社。
孫同文,〈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的發展:一個全球化的觀點〉,《行政管理論選輯》,16輯(2002年7月)。
孫本初與江岷欽,1999,Golembiewski著,《公共管理論文精選》。台北:元照出版社。
孫本初與鍾京佑,2005,〈治理理論之初探:政府、市場與社會治理架構〉,《政大公共行政學報》,16期(2005)。
孫治本譯,1999,Ulrich Beck著,《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Was ist Globalisierung)。臺北:商務印書館。
孫柏英,2001,〈當代政府治理變革中的制度設計與選擇〉,《中國行政管理》。
唐錦超譯,2006,Everett M. Rogers著,《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創新的擴散〉。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斯托克(Gerry Stoker),《作為理論的治理:五個論點》,〈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2月號(1999年)。
斯莫茨(Marie-Claude Smouts),〈治理在國際關係中的正確運用〉,《國際社會科學》,(中文版)第2期(1999年)。
梁光嚴譯,康帕涅拉著,1992,〈全球化:過程和解釋〉,《國外社會科學》,第7期。
彭文賢,1983,《組織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馮克利與姚中秋譯,2007,Ludwig von Mises著,《官僚體制&反資本主義的心態》。北京︰新星出版社。
彭懷恩,2008,《國際關係概論》。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
張亞中,2007,《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
張明貴,2002,《政治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張君玫譯,Zygmunt Bauman著,2001,《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台北:群學出版社。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勝軍等譯,2001,J. N. Rosenau著,〈世界政治中的治理、秩序和變革〉,《沒有政府的治理》。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廖泉文,1991,《人力資源管理》。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詹中原,1999,〈政府再造-革新『行政革新』之理論建構〉,《新公共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new window
詹中原,〈西敏寺政府再造與第三條路的黃昏〉,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五期(2002年5月,)。
楊雪冬等譯,2001,《全球大變革: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楊雪冬,2003,《全球化》。臺北:揚智文化。
楊雪冬,〈西方全球化理論:概念、熱點和使命〉,《國外社會科學》,第3期(1999年)。
楊雪冬,2002,《全球化:西方理論前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楊伯漵,2002,《全球化︰起源、發展和影響》。北京︰民眾出版社。
管歐著,林騰鷂修訂,2008,《中華民國憲法》。臺北:三民書局。
蔡良文,1998,《行政中立與政治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new window
蔡良文,2005,〈考銓季刊〉,第42期。
蔡錦昌, 1994,《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釋義》。台北:唐山出版社。new window
薛曉源與陳家剛,2004,《全球化與新制度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薛曉源與陳家剛,2007,《全球化與新制度主義》。台北:五南出版社。
薛曉源與周戰超主編,2005,《全球化與風險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瑪麗.克勞德.斯莫茨(Marie-Claude Smouts),1999,〈治理在國際關係中的正確運用〉,《國際社會科學》,第2期。
張世鵬等譯,2001,漢斯-彼得‧馬丁與哈拉爾特‧舒曼著,《全球化與新制度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劉小林等譯,2001,James N. Rosenau著,《沒有政府的治理》。南昌︰江西民眾出版社。
劉建軍譯,1999,漢.諾.福根著,《馬克斯、韋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劉北成譯,1994,Jurgen Habermas著,《合法化危機》(Legitimationsprobleme im Spatkapitalismus)。台北︰桂冠出版社。
劉昌明,2006,《全球化與當代國家政治職能》。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薛曉源與周戰超主編,2005,《全球化與風險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賴世培與姓靖等合著,2006,《數位化政府》,三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韓水法,1998,《韋伯》。台北:東大出版社。
韓水法,莫茜譯.2002,《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概論》,(德)馬克斯·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韓志明與張毅譯,2005,David Beetham著,《官僚制》(Bureaucracy)。大陸︰吉林民眾出版社。
韓水法、莫茵 譯,韋伯著,2002,《社會科學方法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蘇國勛,1989,《理性化及其限制—韋伯思想引論》。台北:桂冠出版社。
簡建忠,2006,《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錢永祥譯,韋伯(Max Weber)著,1997,《學術與政治:韋伯選集(Ⅰ)》。臺北:遠流出版社。
蔡明璋譯,2000,P. Hamilton 著,《帕深思》。台北︰桂冠出版社。
關 中,〈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批判(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September 28(2001年)。
鍾國雄與郭致平譯,2003,Lloyd L.Byars and Leslie W. Rue、黃同圳著,《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7th ed.)。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蕭立愷,〈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競爭力評論》,7期(2005年7月)。
蕭全政、林鍾沂、江岷欽與黃朝盟等譯,2001,Nicholas Henry著,《行政學新論》(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台北:韋伯文化。
羅 茨(R.Rhodes),《新治理:沒有政府的治理》(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政治研究〉,154期(1996年)。
羅西瑙(James N· Rosenau),《21世紀的治理》(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全球治理雜誌〉,創刊號(1995年)。
讓-彼埃爾·戈丹,1999(2),〈現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國政府政策得以明確的幾點認識〉。北京:國際社會科學(中文版)。
顧忠華譯,1986,W. Schluchter著,《理性化與官僚化》。台北︰聯經出版社。
顧忠華,1994,《韋伯學說新探》。台北︰唐山出版社。new window
顧淑馨譯,2000,John Naisbitt著,《全球弔詭》。臺北:天下文化。
魏娜與吳愛明,2002,《當代中國政府與行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國家菁英季刊,考選部,第三卷、第三期(2007年9月)。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保訓會向立法院法制、育算及決算委員會書面報告資料〉。2003年。
〈高級文官制度,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十四國-高階主管人事發展之比較〉:歐洲公共行政學院,2003年,銓敘部譯。
韓國及日本政府機關與民間機構人才交流考察報告,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7年。
《時代》周刊(TIME),〈紐倫港:全球化的模範〉,1月出刊號(2008年)。

貳、英文文獻
Ahuja, M. K. and Kathleen M. Carley. 1998.“Network Structure in Virtual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Science 10(6) :341-347.
Albo, G. 1996. “The World Economy, Market Imperatives and Alternatives.” Monthly Review 12:16-17.
Albrow, M. 1997. The Global Age:State and Society Beyond Modernity. 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aylis, John and Steve Smith. 1997.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ck, Ulirich. 1997. Was ist Globalizierung? Frankfurt:Cambridge.
Beck, Ulirich.2000. What is Globalization?London:Polity Press.
Bendix, Reinhard. 1977.Max Weber: An Intellectual Portrait.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nnis, Warren. 1993. Beyond Bureacracy:Essay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uman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Bensen, J.K.1982.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 in D. Rogers, D. Whitten, and associates, Inter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Ames, I.A.: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Boulding, Elise.1988. Building A Global Civic Culture. Syracuse,NY: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Brown, T. 1999. Challenging Globalization as Discourse and Phenomen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8 (1):3-17.
Bruhl, Tanja and Volker Rittberger. 2001. From international to Global Governance:Actors,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and the United Nations In the Worl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Volker Rittberger,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N.Y.: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Cerny, Philip G. 2000. “Restructuring the political arena:Globalization and the paradoxes of the competition.” in Randall D. Germain, ed. Globalization and Its Critics. NewYork:St. Martin’s Press.
Comor, Edward A. 1999. Governance and the Nation-State in Knowledge-Based Political Economy. in Martin Hewson and Timothy J. Sinclair, eds, Approaches to Global Governance Theory. New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x, Robert W. 1997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Multilateralism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Global Governance.” A Review of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3(1) :46-53.
De Cenzo, D. A. and S.P. Robbins. 1993.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Concepts & Practice. NewYork:John Wiley & Sons.
Denhardt, Robert B. and Janet Vinzant Denhardt. 2000.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0(6):28-29.
Denhardt, R. 1993. Theori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 2nd ed. California:Brooks.
Dessler, Gary. 2008. A Framework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Jersy:Prentice Hall.
Dunn, William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 New Jersy:Prentice-Hall, Inc.
Dunn, William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y:Prentice-Hall.
Elke, Krahmann .2003.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Governance:One Phenomenon or Many?” Global Governance 9.
Evans, Peter. 1997.The Eclipse of the State? Reflections on Stateness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World Politics. New Jersy:The Johns Hopkings University Press.
Evans, Peter B. 1997. State-Society Synergy: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in Development.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 Area Studies.
Farazmand, Ali. 1994. Modern Organizations:Administrative Theor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Westport, CT:Praeger.
Farazmand, Ali. 1999. “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9(6):509-522.
Featherston, M. 1990. Global Culture:Anintroduction.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7) 2:1-14.
Finkelstein, Lawrence S. 1995.What Is Global Governance? Global Governance(1).
French, W.L. and C.H. Jr. Bell, eds. 1990.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New Jersy:Prentice-Hall, Inc.
Gerth, H. H. and C. W. Mills, eds. 1991. From Max Weber:Essay in Sociology. London:Routledge Press.
Gertle, M. S. 1997 .“Between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The Spatial Limits to Productive Capital.” In Cox K. R., eds. Spaces of Globalization. London:The Guilford Press.
Giddens, A. 1999. Runaway World:How Globalization is Reshaping Our Lives. London:Profies Books.
Gilpin, Robert. 1981.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onzales, Felipe and Oskar Lafontaine, eds. 1998. Shaping Globalization. Friedrich Ebert Stifung.
Gordender, L. and T. Weiss, eds. 1996. Pluralizing Global Governance:Analytical Approaches and Dimensions, NGOs, the UN and Global Governance. NewYork:Boulder.
Gordon, Tullock, Arthur Seldon, and Gordon L. Brady, eds. 2005. Government; Whose Obedient Servant? London:Best Wise Publishing.
Gray, J. 1993. Beyond the New Right:Markets, Government and the Common Environment. NewYork:Routledge.
Harbison, F .H. 1973. Human Resources as the Wealth of N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rvey, D. 2000. “Capitalism: The Factory of Fragmentation”, in T. J. Roberts and A. Hite ,eds., From Modernization to Globalization.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Held, David and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and Jonathan Perraton. 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Stanford, CA.:Polity an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ewson, Martin and Timothy J. Sinclair, eds. 1999. Approaches to Global Governance Theory, eds. New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Hirst, Paul and Grahame Thompson. 1996. 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Governance. Cambridge:Polity Press.
Hirst, Paul and Grahame Thompson. “The Global Economy-Myths and Realities” 73 (1997) -Review Article International Affairs Article provid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its journal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Volume (Year): 25 (2001),Issue (Month): 5 (September):669-684.
Hoy, W. K. and C. G. Miskel. 1987.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Random House, Inc.
Hughes, O. E. 1994.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or:An Introduction. Hong Kong:St. Martin’s Pres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2007.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4).
Huntington, Samuel P. 1997. After Twenty Years: The Future of the Third Wave , Journal of Democracy, 8(4):3-12.
Jun, J. S. 1986. Public Administration: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NewYork:Mac-Millan.
Kettl, Donald F. 2000. The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volution:A Repor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New York::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Kamarck, Elaine Ciulla. 2000. “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Joseph S. Nye Jr. and John D. Donahue, eds.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Kamark, Elaine C. 2002. U.S. Needs Anti-Terror Networks. Newsday:7-11.
Keane, John. 2003. Global Civil Societ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ohane, Robert and J. S. Nye, eds. 1997.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Dosborn:Little Brown.
Keith, Davis. 1961.Human Relations in Business. NewYork:McGraw-Hill.
Kettl, D. F. 1994. “What Will New Governance Mean for the Feder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54 (2):231.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S. Nye. Jr.,eds. 2000. “Introduction.” in Joseph S. Nye Jr. and John D. Donahue , eds..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Kirkpatrick, D. L. 1994.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3:3-9;Kirkpatrick, D. L. 1998. Great Ideas Revisited. In D.L. Kirkpatrick, ed., “Another Look at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3-8.
Kooiman, J. 1993. “Governance and Governability:Using Complexity, Dynamics, and Diversity.” in J. Kooinman, ed. Modern Governance: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London:Sage Publication.
Krahmann, Elke. 2003.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Governance:One Phenomenon or Many?Global Governance, 9:323-346.
Krugman, Paul. “The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the Rat Race), ” Slate, December 21(1996):66-68.
Kuttner, Robert. 2000. “The Role of Governments in the Global Economy.” in Will Hutton and Anthony Giddens, eds,. On the Edge:Living with Global Capitalism. London:Jonathan Cape.
Lowndes,Vivien.1996. “Varieties of New Institutionalism:A Critical Appraisal.” Public Administation. 4(2):72.
Lynch, Cecelia. 1998. “Social Movements and the Problem of Globalization.” Alternatives 23(2):149-173.
Maanen, J.V. ed. 1979. Qualitative Methodology.Newbury Park:Sage Publications.
Mander, J. and E. Goldsmith, eds. 1996.The Case Against the Global Economy and for the Return Toward the Local. San Francisco:Sierra Club.
McLagan, P. 1983. Models for Excellence. Alexandria, VA:ASTD Press.
McLagan. 1989. Models for HRD Practice,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43(9):49-59.
McGrew, Anthony.G. and Paul G. Lewis,eds. 1992.Global Politics: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Meore, Michael L. and Philip Dutton. 1978. Training Needs:Analysis, Review and Critiqu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July):533.
Mittelman, James H. 1996. “Rethinking the New Regionalism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Global Governance:A Review of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2):24-29.
Mlinar, Zdravko.“Individuation and Globalization:The Transformation of Territorial Social Organ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Territorial Identities, ed., Zdravko Mlinar. England:Ivobury Press.
Nadler, L. and Z Nadler, eds. 1992. Every Manager’s Guide to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California:Jossey-Bass Publishers.
Nettl, J. P. 1968. “The State as a Conceptual Variable.” World Politics 20(4):29.
O’Connor, James. 1973. 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 NewYork:St. Martin’s Press.
Ostrom, V. 1989.The Intellectual Crisis in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uscaloosa: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Overman, E. S. and K. J. Boyd. 1994. “Best Practice Research and Post-Bureaucratic Reform.”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4(1):49.
Pace, R.W., Smith, P.C. and G. E. Mills. 1991.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NJ:Prentice Hall.
Perters, B. Guy and John Pierre, eds. 2001.“Development i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Towards Multi-level Governance.” Policy & Politics 29(2):131-135.
Peters, B. Guy. 2001.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the Politics of Bureaucracy. New York:Routledge.
Phillip, J. J. 1996. Measuring ROI:The Fifth Level of Evaluation, Technical and Skills Training ,7(3):10-13.
Pierre, J. and B. G. Peters. eds.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London:MacMillan Press.
Prakash, A. and J.A. Hart. 1999, “Globalization and Governance:An Introduction.” in A. Prakash and J. A. Hart, eds. Globalization and Governance. London:Routledge.
Rhodes, R. A. 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XLIV(1996):652-667.
Rhodes, R.A.W. 2000. “Gover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J. Pierre, ed. Debating Governance:Authority, Steering and Democrac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bertson, Roland. 1992.Globalization: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Robertson, Roland. 1992.Globalization.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Rosenau, James N. 1992.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au, James N. and E. O. Czempeil, eds. 1992.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au, James N. and Ernst-Otto Czempiel, eds. 1992. 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au, James N. 1995.“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Global Governance.” A Review of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1(1) Jan.-Mar.:13-17.
Rosenau, James N. 1997. Along the Domestic-Foreign Frontier.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Ackerman, S. 1998. Lessons from Italy for Latin America. Journa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Fall:447~469.
Rosenbloom, D. H. 1998. Public Administration: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New York: McGraw-Hill,Inc.
Rothwell, W.J. and H.C. Kazanas, eds. 1998.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New Jersy:Prentice Hall.
Sassen, S. 1991.The Global City:Power,Inequality and Politic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hields, John and B. Mitchell Evans, eds. 1998. Shrinking the State: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Canada:Hignell Book Printing.
Slaughter, Anne-Marie. 1997. “The Real New World Order.” Foreign Affairs 10(5):76.
Smith, Anthony D. 1995.Nations and Nationalism in A Global Era. Cambridge, UK:Polity Press.
Smith, S. and J. Baylis, eds. 1997.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1995 Our Global Neighborhoo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he World Bank. 1992.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Vogler, J. 1992. “Regimes and the Global Commons:Space Atmosphere and Oceans.” in A. G. McGrew and P. G. Lewis, eds. Global Politics: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Waters, M . 1995. Globalization.London:Routledge.
Walker, A . 1982. “The Newest Job in Personnel:Human Resource.” Data Administrator. Personnel Journal, 61(12):924-928.
Weber, Max. 1972.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Tübingen: J. C. B. Mohr (Paul Siebeck).
Weber, Max. 1978.Economy and Society, vol.1,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illiams, David and Tom Young. 1994. Governance, the World Bank and Liberal Theory. U.K.:Political Studies, XLII(1994):22-25.
World Bank. 1992.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Weiss, L. 1998. State Capacity:Governing the Economy in a Global Era. Cambridge. U.K.:Polity Press.
參、報紙與網站資料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站
http://www.cepd.gov.tw/
考試院全球資訊網
http://www.exam.gov.tw/
公務人員保訓會網站
http://www.csptc.gov.tw/
人事行政局網頁-人事行政局沿革http://www.cpa.gov.tw/ct.asp?xItem=138&CtNode=602&mp=4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A0000002
考試院,〈考試院第十一屆施政綱領〉,2009年。http://www.exam.gov.tw/important/important_1.asp
中國知網學術論壇,http://kbs.cnki.net/forums/Index.aspx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77750.htm
中國知網學術論壇,http://kbs.cnki.net/forums/Index.aspx
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
管理學理論研究網-韋伯的官僚組織理論,http://www.manage9.com/type.asp?news_id=122
全國就業E網,
http://www.ejob.gov.tw/app1_post.php?cat=app1_hr&seqno=16,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1月25日。
〈女性主義〉,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5日。
許文龍,〈政府改造,該怎麼做?〉,《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5月29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y/29/today-p10.htm,上網檢視日期:2001年5月29日。
許士軍,〈組織須從上而下推動變革:組織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專訪。 http://www.books.com.tw/editorial/author/2003012701all.htm,上網檢視日期:2003年1月28日,
〈論馬克斯韋伯及其官僚集權制理論〉,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gdsshzyxyxb20040115,上網檢視日期:2004年1月15日。
http://zh.wikipedia.org/wi,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3月2日。
〈馬克思.韋伯(Max Weber),所建構的官僚行政理論(The Max Weber’s Theory of Bureaucracy),〉管理學理論研究網-韋伯的官僚組織理論http://www.manage9.com/type.asp?news_id=122,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3月2日。
曹俊漢,〈全球化下政府治理的新貌〉,http://www.npf.org.tw/PUBLICCATION/IA/091/IA-C-091-115.htm,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6月30日。
彭漣漪,〈有如狼吞虎嚥般地,中國大陸正向全球搶中高階人才〉,《中國時報/專題報導》,2005年10月8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5Cti/2005Cti-Pnews/2005Cti-Pnews-list/0,4523,,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10月8日。
〈新加坡政府勵精圖治下,擁有最能幹的政府體系及公務人力資源,有最廉潔的文官為國家、社會貢獻心力,將盈餘分紅給全國人民〉,《中國時報》,2006年2月20日,第A11版。
〈「高齡勞動力再運用」這個全球性的新議題〉,《中國時報》,2006年2月20日,第A11版。
〈政府更能以治理公司的制度轉型方式創造盈餘〉,《中國時報》,2006年2月20日,第A11版。
〈韋伯是二十世紀在社會學思想上足以和馬克思相抗衡的人物〉,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2496.htm,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9月18日。
劉芳,〈美國總統大選初選的所顯現出美國選民要的是“變”〉,《聯合報/中廣記者 /美國華盛頓報導》,2008年1月5日,第A2版社論。
李學江,〈民心思變,是民主黨陣營的最大訴求。變革,似乎已經成為美國總統選舉預選的主打牌〉,《人民日報/駐華盛頓/1月6日電》, 2008年1月7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1/07/content_7375378.ht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月7日。
謝錦芳,〈塑造被學習的標竿,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停的學習精神以及果決的領導力〉,《中國時報》,2008年1月14日,B2版-謝錦芳專訪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新任院長施密特萊(David C. Schmittlein,MIT SloanSchool of Management)。
顏瓊玉,〈政府再造四法獨缺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中國時報/台北報導》,2008年2月19日,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112008021900463,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2月19日。
〈新加坡政府更是將卓著績效創造出來的國家盈餘,回歸給全國的人民〉,《中國時報》,2008年2月20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22000142,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2月20日。
〈二次戰後第一波嬰兒潮已於2006年1月進入六十歲大關〉,《中國時報》,2008年2月20日,A11版。
〈星洲出現財政盈餘,能夠將金錢退給人民,頗為令人豔羨〉,《中時社論》,2008年2月20日,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22000142,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2月20日。
〈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推進以公共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政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制度〉,《中國時報》,2008年2月23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page.ht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2月23日。
朱小明,〈「CEO治國」的南韓總統李明博禮聘在匯豐銀行工作37年的前董事長兼執行長艾爾敦出任顧問,不排除邀請外國人加入政府等〉,《聯合晚報╱編譯綜合報導》,2008年2月25日,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232116.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2月25日。
〈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制度〉,《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08年2月25日,
http://udn.com/NEWS/WORLD/WOR1/4231554.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2月26日。
李允傑/空大公行系教授(北縣蘆洲),〈M型社會現象是台灣未來領導者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聯合報》,2008年2月25日,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231601.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2月25日。
〈中共政府機構改革-大部制改革方案〉,《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聯合報導》,2008年3月3日,A13版。
〈政府大部改革計劃。其中有關「大文化部」,也以「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為基本方針〉,《聯合報》,2008年3月3日,
http://udn.com/NEWS/WORLD/WOR1/4247405.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3月3日。
〈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提出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健全政府資訊發佈制度,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創導條件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的指示〉,中國網,2008年3月5日,
http://big5.china.com.cn/2008lianghui/2008/03/05/content_11635597.ht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3月5日。
〈星雲大師期許新總統「有德望,重和平」,領導者應該要有德、有望、有修養,是個正人君子,也要有重信諾、重和平〉,《聯合報》,2008年3月9日,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249678.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3月9日。
田思怡,〈2007年度亞洲經濟體清廉度排行榜〉,《聯合報╱編譯/法新社新加坡十日電》,2008年3月11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4252220.shtml
http://www.imd.ch/wcy瑞士國際管理學院 ( IMD ),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3月12日。
編譯彭淮棟,〈從宏觀經濟看,女性教育是長程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力量〉,《聯合晚報╱綜合報導》,2008年3月13日,http://udn.com/NEWS/WORLD/WOR4/4255981.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3月13日。
林修卉,〈今天你的一票,決定台灣未來〉,《中國時報/台北報導》,2008年3月22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8032200082,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3月22日。
楊泰順,〈新台灣向前行建言系列〉,《聯合報》,2008年3月23日,第A19版。
〈2008總統選後評估〉,《中國時報》,2008年3月24日,第A3版。
陳芝艷、林淑媛、李淑慧,〈政府部門一樣要有競爭、學習成長的機制〉,《經濟日報╱台北報導》,2008年3月24日,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6/4270370.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3月25日。
劉惠園/中國科技大學學務長,〈兩性本身的自主性及生活價值觀等,作較符合人性的不同設計與因應〉,《聯合報》,2008年3月24日,http://udn.com/NEWS/OPINION/X1/4270476.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3月24日。
記者李珣瑛,〈星科技業聯合來台挖角〉,《經濟日報╱新竹報導》,2008年3月30日,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4279155.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3月30日。
〈二○○八目睹官場怪現象〉,《中國時報》,2008年4月9日,第A15版。
〈新政府閣揆內定劉兆玄〉,《聯合報》,2008年4月9日,第1版。
〈全球化≠兩岸化〉,《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08年4月11日,第A22版。
〈日職場復古革命、前輩復出、去扁平〉,《中國時報》,2008年4月11日,第F1版。
〈3千萬美元挹注兩岸咖啡全球起飛〉,《中國時報》,2008年4月11日,第A18版。
〈博鰲亞洲論壇, Boao Forum for Asia -BFA〉,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4/22/content_1434316.ht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22日。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http://www.fitness.org.tw/TW/index.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17日。
〈道德就是力量〉,《聯合報》,2008年4月19日,
http://udn.co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19日。
記者劉芳,〈分析指出選民真的是想求新求變,這凸顯了人心思變〉,《中廣/美國華盛頓報導》,2008年5月1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5/n1965793.ht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5月1日。
溫蘭魁,〈馬英九總統不回應張俊彥退出考試院長提名一事〉,《中廣》,2008年7月5日,http://news.pchome.com.tw/politics/bcc/20080705/index-12152463015131921001.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7月5日。
江靜玲,〈從修身到強國、體育民族主義〉,《中國時報/倫敦報導》,2008年7月10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5+112008071000100,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7月10日。
〈中國已成為新體育超級大國〉,《中國時報》,2008年8月22日,A13版。
記者蕭白雪,〈重要政策需性別評估〉,《聯合報╱台北報導》,2008年8月31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4497015.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9月1日。
記者范凌嘉,〈掌試院 關中:我懂文官〉,《聯合報╱台北報導》,2008年9月13日,@ http://udn.co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9月13日。
〈資訊社會下「志工台灣全球接軌」的願景〉,科學志工電子報特刊號,http://volunteer.nchc.org.tw/Epaper/special/all/epaper-all-02.ht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9月14日。
陳洛薇,〈老蕭提議 高鐵沿線建場地引進F1賽車〉,《中國時報》,2008年9月14日,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Life/Life-Main/0,4381,news-content+11051801+112008091400071,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9月14日。
陳崇山,〈治理理論給受衆參與的啓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傳播研究網,http://xinwen.cass.cn/user/erjiview.php?list=6&&TxtID=1178,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9月16日。
梁鴻彬,〈關中生涯規畫三度向馬說不〉,《中國時報/台北報導》,2008年9月19日,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112008091900272,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9月19日。
記者胡清暉,〈台灣英語程度四小龍最差〉、〈台灣的英語能力在國際排名退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2008年9月20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20/78/168qb.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9月20日。
〈景氣愈不好, 愈是創新改革時機〉,《中時電子報》,2008年9月25日,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2+132008092500938,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9月25日。
林淑媛,〈台灣重登世界舞台〉,《經濟日報╱台北報導》,2008年10月7日,
am@ http://udn.co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0月7日。
〈歐巴瑪能帶領美國進入新進步主義時代嗎?〉,《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08年11月9日,第A10版。
〈選交接團隊歐巴馬設高道德門檻〉,《中國時報》,2008年11月13日,第A14版。
張宗智,〈APEC宣言「貪腐定罪促進更多合作」〉,《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秘魯利馬23日電》,2008年11月25日,第A8版。
曹俊漢,〈全球化衝擊 馬團隊看懂了?〉,《聯合報/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長(台北市)》,2008年11月30日,
@ http://udn.com,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1月30日。
〈運動禪師、歐巴瑪靠健身減壓〉,《中國時報》,2008年12月26日,A3版。
〈過勞死(Karoshi)〉,聯合晚報,2008年12月26日,A3版。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 130國台灣第16〉,《中央社》,2009年1月7日,@ http://udn.com/,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1月7日。
〈聞聲救苦?人事局要列考績-鼓勵各部會多辦活動,拼經濟前能主動發掘民眾需求〉,《聯合晚報》,2009年1月14日,A7版。
〈開放式辦公室 有害身心〉,《經濟日報╱國外組/法新社雪梨十四日電》,2009年1月15日,
@ http://udn.com/,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1月15日。
謝錦芳、何榮幸,〈勇於負責 盼政治家落實治理文化〉,《中國時報》,2009年1月22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9012200142,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1月22日。
記者張量、董會峰,〈台灣將提前進入高齡化社會 少子化趨勢令人堪憂〉,《人民網,中國新聞社》,2009年1月28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2/14875/4354414.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1月28日。
楊舒媚,〈馬:貪腐是傷害人民信賴最強烈的腐蝕劑〉,《中國時報/台北報導》,2009年2月12日,第A4版。
記者李淑華,〈關中:改革消除文官鐵飯碗的消極保守心態〉,《中央社╱台北31日電》,2009年3月31日,
http://udn.com/NEWS/NATIONAL/BREAKINGNEWS1/4821457 .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3月31日。
〈台灣政府貪污程度比大陸嚴重〉,《中央社》,2009年4月7日,
@ http://udn.com/,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4月7日。
陳成良,〈馬英九震怒忍無可忍:台灣貪污比大陸嚴重?〉,《自由時報/綜合報導》,2009年4月9日,第A4版。
〈馬凱碩:星文官體系成功三關鍵〉,《經濟日報》,2009年4月14日,@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846405.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4月14日。
陳雅蘭、曹正芬、費家琪,〈蔡明介:破壞性創新 將成明日主流〉,《經濟日報/專題報導》,2009年4月26日,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409&f_SUB_ID=4097&f_ART_ID=191517,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4月26日。
〈創新力全球排名╱日蟬聯第一 台灣進一名〉,《自由時報/財經焦點報導》,2009年4月28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28/today-e3.htm,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4月28日。
〈劉兆玄:厚植人才是台灣最堅固的實力〉,《中國時報》,2009年4月29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20572+112009042900470,00.html
4,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4月29日。
〈生態志工〉,《中國時報新聞辭典》,2009年5月2日,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912+112009050200426,00.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5月2日。
李宗祐,〈中研院狀告總統:我們都犯行政中立法〉,《中國時報/台北報導》,2009年7月18日,http://city.udn.com/54543/3531765,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7月18日。
〈2008-2009年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排名情形〉
瑞士國際管理學院 ( IMD ),
http://www.imd.ch/wcy,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8月6日。
〈2009年IMD壓力測試及競爭力排名〉,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9,
http://www.imd.ch/wcc,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8月6日。
記者嚴珮華,〈聯發科贏的基石~人才~〉,《聯合晚報/台北報導》,2009年8月25日,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5098010.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8月26日。
林上祚,〈賞止跌反彈 全球競爭力 台灣排名第12〉,《中國時報/台北報導》,2009年9月9日,國際新聞A12版。
陳智華,〈張忠謀:領導人要誠信正直〉,《聯合報/台北報導》, 2009年10月25日,第A4版。
〈貪腐印象指數台灣廉潔度較去年略升〉,《中央社/新聞速報》,2009年11月17日,第A5版。
陳世欽,〈時代雜誌美國地獄的十年〉,《聯合報/報導》,2009年12月1日,A1版。
記者湯雅雯,〈英文輸日韓 朱立倫:奇恥大辱〉,《聯合報╱台北報導》, 2009年12月19日,第A5版。
記者李順德,〈長官震怒才加速 吳揆:刻「震怒章」好了〉,《聯合報/台北報導》,2009年12月11日,第A1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