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探《論語》與《孟子》聖人觀差異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袁崇晏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4
頁次:頁96-104
主題關鍵詞:論語孟子聖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5
  • 點閱點閱:136
在儒學思想中,道德修養為其主要內容,而道德修養之目的,便是使人之修養境界提升,而最終的目的則是成聖,是故可說,聖人為儒家思想之最終目的。而最早提出「聖人」一詞的為孔子,孔子認為,聖人即為領導「三代之治」的聖王,即是堯舜等人,並希望藉由對「三代之治」的提倡,來轉變春秋時期禮崩樂壞之局面。然孔子對聖人此一觀念並未作完整的發揮,在儒家中首先對聖人做完整論述的則為孟子。但孟子在發揮其對聖人之論述時,卻產生了一些與孔子不相同的觀點。是故本文之目的即在於論兩者之聖人觀,並比較兩者聖人觀之差異。 本文所採取之論述途徑為以文獻為根基,而後再以現今義理思想、對文獻所做出之詮釋加以比較,由此來看二者聖人觀之差異。又因孔子之聖人觀散見《論語》、《孝經》、《禮記》等古籍,若要將其全部做比較則範圍過大,故本文以最足以代表孔子的《論語》為主,即以《論語》、《孟子》二書來比較聖人觀。 本文主要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為說明《論語》中之聖人觀,先敘述在文獻上孔子所論之聖人觀,再從義理上說明孔子之聖人觀,最後再做出小結。第二部份則是《孟子》中之聖人觀,首先對《孟子》中對「聖人」一詞之轉變做一略論,後再從文獻、義理來說明孟子之聖人觀。第三部份則以條列式來說明二者之聖人觀在文獻、義理上之相異處,並以此為結論。
期刊論文
1.黃陶陶(20051200)。孟子聖人論。語文學報,12,35-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思義(200005)。孔子的聖人境界觀。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4(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仕廣(2004)。孔子心目中的聖人形象。船山學刊,2004(1),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順達(200209)。論原始儒家的「聖人」理想。西南師範大學學報(文社會科學版),28(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永強(200608)。孟子關於理想人格的理論建構。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1(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賈東榮(200401)。試析孟子的「聖人」思想。工會論壇,1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嵐(19970400)。君子、仁人、聖人--儒家理想人格簡論。孔孟月刊,35(8)=416,19-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復觀(200310)。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澤遜(200207)。文獻學槪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鎮京(1981)。論語思想體系。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2002)。中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彥文(1993)。中國文獻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欣夫(1992)。文獻學講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熹(2002)。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俊傑(1993)。孟子。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86)。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