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烏漏到阿棉納納--論大港口事件下烏漏社的失憶
書刊名: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作者:李宜憲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
頁次:頁99-118
主題關鍵詞:開山撫番練兵屯田烏漏社阿棉山社通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4
  • 點閱點閱:74
日軍侵臺之役後,沈葆楨、丁日昌先後來臺主持政務,晚清的中路開山軍向來僅駐防於前山一帶,直到光緒3年4月底,始因政策調整而轉紮後山中路,且以新任臺灣總兵吳光亮兼統後山諸營,以責成後山之經略。 由於後山北路已無法通行,遂確立以後山中路為重點的新政策,且將後山北路諸營轉調中路;此一新近入駐的清兵,引發了以烏漏社為主的抗清事件,且在烏漏社被攻滅後,東海岸的納納社及阿棉山社亦投入戰場,且使後山清兵無力壓制,終於擴大成為必須向外求援的大衝突。 事後,清國正式確立了它在後山中路的實際佔有。至於作為糧食補給之需而設立的兵站,在隨後的加禮宛事件的考驗下,各站皆未能發揮作用,唯餘花蓮港一地;此後,納納軍營因大港口的運輸機能有效而於事後不久撤軍,當地的阿美人在無外力的威脅下,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回到部落重建家園,反觀在戰後仍有駐兵的烏漏及加禮宛,則未能像港口地區一樣獲得撤軍的機緣,這也有效地制約了烏漏人及加禮宛人對這個兩事件的遺忘。 烏漏社與阿棉山社的遭遇,分別反映了晚清後山統山的權力結構。雖然後山的實際控制者是營官,而真能深入部落的則是通事,營官與通事的結合遂成為晚清後山的權力結構,通事林東涯之於東海岸諸社,以及清兵之於縱谷地帶諸社,結合兩者的歷史記憶,恰好有力地說明了國家體制在晚清原住民部落中的衝擊。
期刊論文
1.李宜憲(20000900)。晚清後山駐軍與民庄的關聯性。臺灣風物,50(3),83-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宜憲(20051200)。部落傳說的創造與轉型:論「林東涯傳說」之流變。臺灣人類學刊,3:2,頁115-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宜憲(20010300)。晚清後山開撫議論之流變。臺灣風物,51(1),111-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宜憲(20051200)。大港口事件:晚清國家體制與原住民部落的衝突。東臺灣研究,10,5-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宜憲(20000300)。晚清後山駐兵初探。臺灣風物,50(1),13-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燈炎、林清財(19871200)。大庄「沿革」手寫文獻解說與摘譯。臺灣風物,37(4),107-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蔡中涵、原住民委員會(2001)。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 大港口事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康培德(199912)。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板橋: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亦園(1999)。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市: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臺案彙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贊誠(1966)。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傳(1960)。臺灣日記與稟啟。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伊能嘉矩、溫吉(1957)。臺灣番政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傳(1960)。臺東州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大春(1972)。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振岳(1996)。後山西拉雅人物誌。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伊能嘉矩(1904)。臺灣蕃政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文龍(1994)。吳光亮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夏獻綸。台灣輿圖。臺灣文獻叢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夏獻綸(1995)。清宮月摺檔台灣史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清德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夏黎明(1999)。台東縣。台灣地名辭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守臣、吳明義(1969)。劉銘傳撫台前後檔案。臺灣文獻叢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光亮。化番俚言。臺灣生熟番紀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宜憲(2000)。花蓮史上的吳光亮。東部地區歷史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廖守臣,吳明義(1985)。花蓮縣阿美族部落的形成與遷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池志徵(1960)。全臺遊記。臺灣遊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