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環境與歷史--清代臺灣野生鹿消失的原因分析
書刊名:高雄師大學報. 人文與藝術類
作者:楊志遠
作者(外文):Yang, Chih-yua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8
頁次:頁79-92
主題關鍵詞:清代臺灣野生鹿環境變化經濟行為平埔族原住民During Taiwan the Qing dynastyWild deer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Economic activityPing-pu peoplesAborigin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46
  • 點閱點閱:66
期刊論文
1.陳宗仁(20051200)。近代臺灣原住民圖像中的槍--兼論槍枝的傳入、流通與使用。臺大歷史學報,36,53-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英彥(19690600)。臺灣先住民在狩獵時期之經濟生活。臺灣銀行季刊,20(2),260-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樹生(1985)。蕭壠城記。臺灣風物,35(4),80-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村孝志、許奧華(19581200)。十七世紀臺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日貿易。臺灣銀行季刊,10:2,頁131-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武智(20060300)。《臺海使槎錄》的史料價值與學術價值--以〈番俗六考〉與〈番俗雜記〉為例。興大人文學報,36(下),419-4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池永歆(19990500)。清初詩文所描述的臺灣地理景觀(下)--以「諸羅縣志」阮蔡文詩為例。鵝湖,24(11)=287,4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池永歆(19990400)。清初詩文所描述的臺灣地理景觀(上)--以「諸羅縣志」阮蔡文詩為例。鵝湖,24(10)=286,39-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桂珍(2003)。談十七世紀台灣鹿皮之貿易。歷史文物,13(3),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澎生(1984)。台灣梅花鹿衰亡史。大自然,3,6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阮思華(2002)。台灣原住民捕鹿業的發展。農業考古,3,268-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鳴鴻(1960)。鹿在台灣。台灣銀行季刊,12(1),196-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盈豪、施宗雄(1992)。鹿與台灣地名緣由之探討。東海學報,33,1047-10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程俊南(1999)。清代台灣方志在社會人類學的材料-以《台灣府志》與《諸羅縣志》有關1717年以前的平埔族風俗紀錄為例。台灣風物,49(2),65-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永智(2005)。台灣傳統漢詩中有關「鹿」的意象析論。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6,121-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董元火、周世力(2008)。物種瀕危等級的劃分和瀕危機制研究進展。生物學教學,33(6),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正剛、孟超(2006)。經濟行為與環境變化:清前期台灣野生鹿消失探析。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1(1),150-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泰彬(2003)。清代彰化平原平埔族的傳統生活與族社遷徙。白沙人文學報,2,187-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2000)。《平埔族與台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江樹生(1987)。《梅花鹿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續)》。屏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樹生(1985)。《梅花鹿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屏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世琛、王穎等(1999)。《墾丁國家公園台灣梅花鹿野放追蹤調查研究-梅花鹿經營管理策略之探討》。屏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沈有容(1956)。閩海贈言。沒有紀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明遠(1959)。《老台灣》。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康培德(2005)。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中村孝志、永積洋子、許賢瑤(2001)。荷蘭時代臺灣史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丁曰健、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治台必告錄。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添福(2004)。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立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cCullough, D. R.(1974)。Status of larger mammals in Taiwan。Taipei:Tourism Bureau。  new window
8.達西屋拉灣.畢馬(2003)。卑南族神話與傳說。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郁永河。裨海紀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六十七(1961)。番社采風圖考 : 台灣內山番地風俗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鍾瑄、陳夢林、李欽文(1958)。諸羅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潘英(1998)。台灣平埔族史。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培桂、林豪(196308)。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隆志(1991)。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 : 一個清代台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壬癸(1997)。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曹永和(1997)。臺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奇祿(19920000)。臺灣土著文化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人英(19670000)。臺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傳(1960)。臺灣日記與稟啟。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洪安全(2001)。清宮宮中檔奏摺臺灣史料。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憲文(1980)。臺灣經濟史。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仕玠(1957)。小琉球漫誌。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Imbault-Huart, Camille、黎烈文(1958)。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村孝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1997)。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概說‧產業。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004)。《全臺詩》第5 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97)。《動物角外形鑑識參考手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穎、詹世琛(1998)。《台灣梅花鹿》。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洪麗完(2009)。《熟悉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夏之芳(2004)。《台陽紀遊百韻》。《台灣文獻匯刊》,第4 輯,第18 冊。廈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逢昶(2004)。《台灣雜記》。《台灣文獻匯刊》,第5 輯,第8 冊。廈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康培德(2001)。十七世紀的西拉雅人生活。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