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理」或「分理」?--戴震對程朱理學的反省
書刊名: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作者:劉滄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Cang-lo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44
頁次:頁123-148
主題關鍵詞:理一而分殊一理分理詮釋Particular principles duties subject to the universal principleUniversal principleParticular principlesQiInterpret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5
  • 點閱點閱:65
程朱「理一而分殊」的論述以二元形上學為前提,「理一」和「分殊」的關係是以超越的同一性涵攝經驗的差異化。戴震的氣一元論則肯定「分理」作為陰陽之氣的個體化原理,經驗的差異化區分同時就是道生成變化的內在法則。戴震的「分理」說預設了一套由氣的論述所構成的內在的形上學。「一氣」和「分理」並非形上實體和經驗理則的區分,「分理」的個體化原理就是「一氣」變化流行的內在理路。然而戴震氣一元論的「分理」論述,雖然更重視差異性與歷史性,他的詮釋策略卻是保守的復古主義。他主張在詮釋儒家經典時不能摻雜佛老,強調經典詮釋的純正性與文本的客觀意義。戴震想要排除在歷史過程中所產生的語言與哲學的影響,返回儒家經典的「原意」。
期刊論文
1.沈享民(20050700)。青年朱熹的哲學探索--以「延平答問」對「理一分殊」的討論為中心。哲學與文化,32(7),8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盈佑(20090100)。戴震「理」觀的一個面向--從「後儒以理殺人」談至「分理」的人道貞定。當代儒學研究,5,75-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滄龍(20081200)。戴震氣學論述的儒學重構。國文學報,44,93-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岱年(1995)。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黎靖德、王星賢(1987)。新校標點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吉雄(2008)。戴東原經典詮釋的思想史探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友蘭(2000)。中國哲學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程頤、程顥、王孝魚(1981)。二程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載、章錫琛(1983)。張載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戴震(1995)。中庸補注,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宋)朱熹(1972)。延平答問附補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戴震(1995)。緒言,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清)戴震(1995)。孟子字義疏證,安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滄龍(2010)。語文學中的哲學:戴震的經典詮釋方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程顥、程頤、王孝魚(1981)。河南程氏遺書。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漢鼎(2004)。從詮釋學看中國傳統哲學:「理一而分殊」命題的意義變遷。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