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戴震「理-禮」架構的客觀現實義涵
書刊名:淡江中文學報
作者:施盈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h, Ying-yo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1
頁次:頁183-213
主題關鍵詞: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客觀現實Dai ZhenLi(norm)Li(rule)Mengzi Ziyi ShuzhengObjective realityQing(emo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2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劉滄龍(20101000)。「一理」或「分理」?--戴震對程朱理學的反省。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4,123-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雅純(20030700)。真理的對話遊戲--從哲學詮釋學重釋戴震孟子學。中文學報,8,143-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家和(20081200)。戴震哲學的倫理義涵--從自然到必然如何可能。鵝湖學誌,41,109-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壽安(19920600)。戴震義理思想的基礎及其推展。漢學研究,10(1)=19,57-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19930600)。「以理殺人」與道德教化--環繞戴東原對於朱子哲學的批評而展開對於道德教育的一些理解與檢討。鵝湖學誌,10,9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盈佑(20090100)。戴震「理」觀的一個面向--從「後儒以理殺人」談至「分理」的人道貞定。當代儒學研究,5,75-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壽安(19950600)。戴震對宋明理學的批評。漢學研究,13(1)=25,15-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祖漢(20160300)。康德的「外在自由說」與華人社會的發展--對戴震「以理殺人」之說的解答。哲學與文化,43(3)=502,103-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自平(20151200)。從受用角度考察唐君毅先生由疾病證悟人生。當代儒學研究,19,165-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簡良如(20050500)。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對人性及人群問題的反省:以《孟子》相關思想為參照。臺大文史哲學報,62,183-185+187-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麗珠(19990600)。戴震「發狂打破宋儒"太極圖"」的重智主義道德觀。興大中文學報,12,59-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明照(20081000)。戴震哲學中的禮論。哲學與文化,35(10)=413,153-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吉雄(20041200)。戴東原氣論與漢儒元氣論的歧異。臺大中文學報,21,215-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適(2006)。戴東原的哲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震(2010)。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寶楠、高流水(2007)。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2016)。四書章句集注。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穆(2005)。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壽安(19940000)。以禮代理:淩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ua, Antonio S.、李彥儀、沈清松(2017)。君子與禮:儒家美德倫理學與處理衝突的藝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勞思光(1998)。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伊東貴之、楊際開(2015)。中國近世的思想典範。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麗珠(19990000)。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戴震(2017)。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任劍濤(2014)。複調儒學--從古典解釋到現代性探索。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英時(20160000)。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雅純(20180000)。戴震道德情理倫理新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荒木見悟、廖肇亨(2008)。佛教與儒教。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譚家哲(20060000)。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