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化清潔運動」與五○年代官方文藝論述下的主體建構--一個詮釋架構的反思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作者:蕭義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ao, I-l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9
頁次:頁139-171
主題關鍵詞:文化清潔運動主體化文藝政策五○年代反共文學The cultural sanitation campaignSubjectificationPolicy of arts and literature1950sAnti-communist liter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9
  • 點閱點閱:116
期刊論文
1.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安徽省阜陽地區博物館阜陽漢簡整理組(1983)。阜陽漢簡〈蒼頡篇〉。文物,1983(2),2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金麟(19971200)。革命/民權:訓政的敘事建構。清華學報,27(4),459-4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1935)。試評所謂「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獨立評論,14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明(20010500)。反共文學的形成及其發展。聯合文學,17(7)=199,148-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友培(1954)。論純真。文藝創作,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金麟(1998)。醜怪的妝扮:新生活運動的政略分析。臺灣社會硏究季刊,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阮美慧(1997)。笠詩社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阿勤(1991)。國民黨政權的文化與道德論述(1934-1991):知識社會學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愛敏(2008)。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的侷限與開展--以吳瀛濤爲討論對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紀瀅(1978)。文藝運動二十五年。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父全集(第3冊)。國父全集(第3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費正清、章建剛(199209)。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古繼堂(2003)。簡明臺灣文學史。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中正(1953)。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瑞成(19900630)。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尹雪曼(1983)。中國新文學史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明娳(1994)。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正惠、趙遐秋(2002)。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oucault, Michel、嚴鋒、包亞明(1997)。權力的眼睛:福柯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尹雪曼(1975)。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正惠(1992)。戰後臺灣文學經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柯慶明(2000)。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梅家玲(20040000)。性別,還是家國?:五〇與八、九〇年代臺灣小說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盧建榮(19990000)。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夏志清、劉紹銘(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友培(1975)。文壇先進張道藩。臺北:重光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紀瀅(1977)。百年來中國文藝的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尹雪曼(1973)。不自私的糊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薛化元、楊秀菁、林果顯(2004)。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十):言論自由(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倪偉(2003)。「民族」想像與國家統制--1928~1949年南京政府的文藝政策及文學運動。上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彭瑞金(1997)。臺灣文學運動40年。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蔣中正(1950)。總統三年來關於敎育文化的訓示。雲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江寶釵(2007)。重省五O年代臺灣文學史的詮釋問題--一個奠基於「場域」的思考。近五十年現代小說論文集 \\ 蔡振念(主編)。高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54)。厲行除三害宣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6)。玻璃墊上:筆下存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oucault, Michel(1982)。The subject and power。Michael Foucault: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