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釋析十七世紀荷蘭據臺時期的環境探索與自然資源利用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曾華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eng, Hua-pi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8:1
頁次:頁1-39
主題關鍵詞:荷蘭福爾摩沙生態環境史十七世紀The DutchFormosaEcologyEnvironmental history17th-centu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0
  • 點閱點閱:228
摘要: 十七世紀荷蘭殖民臺灣,在東印度公司領導下,其據臺的目的是為了在全球的商業網絡中建立東亞貿易的中繼站,以求與中、日兩國貿易。本文將荷蘭在臺時期,劃分為在澎湖(1622-1624)的前奏曲和進佔福爾摩沙(1624-1662)等兩個階段,利用《熱蘭遮城日誌》與《巴達維亞城日記》為研究的基本資料,以鹿、黃金與糖業為例,分析荷蘭東印度公司據臺時期的環境探索、管理與資源利用政策。本文研究顯示,荷蘭人所有作為無法擺脫重商主義的目標驅使。荷蘭人在臺殖民過程中,一方面非常仰賴大明中國人在農業與商業發展上的協助,顯示漢人是荷人在臺殖民的重要輔助角色,另一方面卻又批判中國人的環境資源利用觀,此舉並非意味荷人重視環境保育,因為商貿利益是其殖民政策的深層結構。由於荷據時期大員是全球商貿體系中的要港之一,加上船隻與商業進行的頻繁程度,使福爾摩沙成為一個東亞地區物種交流的場域。要之,荷蘭人雖然促進了臺灣地區與外界的貿易、生態交流與糖業發展,但荷蘭與中國人對梅花鹿的獵捕政策和行為,最終是造成該物種走上大量減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故藉由中國人之助,荷蘭人在殖民臺灣時期,是臺灣生態物種與自然資源的實質剝削者。
期刊論文
1.曾華璧(19990600)。論環境史研究的源起、意義與迷思:以美國的論著為例之探討。臺大歷史學報,23,411-4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韓家寶(20000600)。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中國人在大員一帶的經濟關係(1625-1640)。漢學研究,18(1)=35,129-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andidius, George、葉春榮(19940900)。荷據初期的西拉雅平埔族。臺灣風物,44(3),193-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樹生(1985)。蕭壠城記。臺灣風物,35(4),80-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偉盛(20030900)。雷理生[Cornelis Reyersen]司令官日誌(1622年)。臺灣文獻,54(3),139-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偉盛(19970300)。荷據時期教會工作史料選譯(1)。臺灣文獻,48(1),221-2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翁佳音(20000900)。地方會議.贌社與王田--臺灣近代初期史研究筆記。臺灣文獻,51(3),263-2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昌華(2008)。荷蘭時期教會人物檔案(二)。新使者,109,35-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康培德(1996)。親王旗與藤杖:殖民統治土著挪用。臺灣史研究,13(2),33-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偉盛(2000)。荷蘭貿易與中國海商1635-1662。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7,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國聖、翁佳音(2006)。新港文書研究:典契的解讀與格式。建構西拉雅研討會。臺南:臺南縣政府。97-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江樹生(1985)。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屏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樹生(1987)。梅花鹿與臺灣早期歷史關係之研究(續)。屏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偉盛(1998)。荷據時期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貿易(1622-1662)(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rosby, Alfred W.(1986)。Ecological Imperialism: The Biological Expansion of Europe, 900-190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Blussé, Leonard、莊國土、程紹剛(1989)。中荷交往史:1601-1989。路口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富俊(2007)。福爾摩沙植物記:101種臺灣植物文化圖鑑&27則臺灣植物文化議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克羅斯比(2008)。哥倫布大交換。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ohen, Robin(1997)。Global Diasporas: An Introduction。London: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Press。  new window
6.荷蘭東印度公司、村上直次郎、郭輝(1970)。巴達維亞城日記。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培德(2005)。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Junius, R.、Campbell, William、李雄揮(2003)。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樹生(2007)。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 I:1622-1626。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村孝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2001)。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卷) : 概說.產業。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元衡(1958)。赤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彥杰(2000)。荷蘭時代台灣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華壁(2001)。人與環境:臺灣環境現代史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郁永河、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裨海紀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Zandvliet, Kees、江樹生、漢聲(1997)。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臺北市:漢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Crosby, Alfred W.(1972)。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1492。Greenwood Press。  new window
17.Blussé, J. L.、Milde, W. E.、Ts'ao, Yung-ho、江樹生(2003)。熱蘭遮城日誌。臺南:臺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Blussé, Leonard、江樹生(2002)。熱蘭遮城日誌。臺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Blussé, Leonard、江樹生(2000)。熱蘭遮城日誌。臺南:臺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曹永和(2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曹永和(19790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歐陽泰、鄭維中(2007)。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翁佳音(20080000)。荷蘭時代臺灣史的連續性問題。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程紹剛(2000)。荷蘭人在福爾摩莎,1624-1662。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喬爾.克特金、謝佩妏(2006)。城市的歷史。左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McNeill, J. Robert、McNeill, William H.、張俊盛、林翠芬(2007)。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蕭景文(2006)。黃金之島:福爾摩沙追金記。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東印度公司、村上直次郎、郭輝。巴達維亞城日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東印度公司、村上直次郎、郭輝(1990)。巴達維亞城日記。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Ward, Kerry(2009)。Networks of Empire: Forced Migration in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N.Y.。  new window
34.翁佳音(2008)。西洋遺產:地方會議、贌社與王田。荷蘭時代臺灣史的連續性問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曹永和、Blussé, Leonard(1995)。小琉球原住民的消失。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ipoit, Albrecht、周學普(1956)。臺灣旅行記。臺灣經濟史三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第(1959)。東番記。閩海贈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培德(2001)。十七世紀的西拉雅人生活。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opett et Socci、周學普(1956)。被遺誤的臺灣。臺灣經濟史三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