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美術舞臺上的燈光師--論日治時期張星建在臺灣美術中扮演的角色與貢獻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林振莖
作者(外文):Lin, Chen-ch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86
頁次:頁88-112
主題關鍵詞:張星建贊助者臺灣文藝中央書局臺灣美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8
  • 點閱點閱:386
摘要 現存的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家留下的活動照片裏,常可以在一群藝術家中發現張星建的身影。除了照片之外,文獻上記載著更多張星建與當時藝文圈的互動情形,可見日治時期張星建必然與臺灣美術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張星建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擔任文化人的經理人。從他進入中央書局工作之後,即以中央書局為舞台,開始幫助推動臺灣美術運動的發展,義務地幫忙畫家辦展覽,以及辦理洋畫講座。張星建除了時常出席藝術家的展覽會之外,還透過自身的人脈,無私的推薦藝術家給中部地方重要人物認識,是美術家與仕紳、地方重要人物之間的黏著劑,時常介紹工作給藝術家,照料藝術家的生活,使藝術家能找到買家與贊助者。他也撰寫文章,為藝術家留下珍貴的美術史料,並在《臺灣文藝》雜誌的舞台上,讓藝術家與文學家之間彼此合作,開啟美術家與作家交流的新局面。 張星建雖非是臺灣美術舞台上的主角,但他就像美術舞台上的燈光師,照亮了臺灣美術的舞台,也照亮了藝術家,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張星建的事蹟逐漸被人淡忘,但他的角色與貢獻,不亞於臺灣美術史的贊助者與藝術家,值得被提及並給予其肯定。
期刊論文
1.張深切(193505)。「堂灣文藝」的使命。臺灣文藝,2(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振莖(20110400)。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在日治時期(1895~1945)臺灣美術運動史中的贊助者角色與貢獻。臺灣美術,84,4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深切(1934)。文聯報告書。臺灣文藝,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白淵(195503)。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文物,3(4),16-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榮鐘(1962)。台灣的文化戰士莊遂性。民主評論,13(2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3508)。本聯盟正式加盟者氏名。臺灣文藝,2(8/9),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星建(1935)。臺灣に於ける美術團隊とその中間作家。臺灣文藝,2(8/9),73-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柏亭(1990)。日據時代嘉義地區晝家的活動。中國現代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芳明(2001)。當殖民地的作家與晝家相遇--三O年代台灣文學的一個側面。臺灣美術百年回顧學術研討會。臺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137-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淑滿(2002)。戰後初期台北的文學活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欽賢(1998)。高彩•智性•李石樵。臺北市:雄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204)。南音。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國焊(2002)。戴國輝文集。臺北市:遠流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鹽見喜太郎(1937)。臺灣银行會社錄。臺北市:臺灣實業興信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思翔、周夢江、樓憲(19460815)。新知識。台中中央書局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里法(2001)。臺中地區美術發展史。臺中市: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杉浦和作(1927)。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瑾瑗(2001)。四季‧彩妍‧郭雪湖。臺北市:雄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肇嘉(2007)。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獻堂、許雪姬(2007)。灌園先生日記(十四)1942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炎憲(2008)。二二八事件辭典。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巫永福(2003)。我的風霜歲:月巫永福回憶錄。臺北市:望春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深切(1998)。張深切全集。臺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赫若、鍾瑞芳、陳萬益(2004)。呂赫若日記。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深切(1998)。里程碑。臺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榮鐘、林莊生、葉云云(2002)。葉榮鐘日記。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深切(1998)。張深切全集。臺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1971)。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市:自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甘文芳、黃英哲、王惠珍、涂翠花、三澤真美惠(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肇嘉(2004)。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獻堂、許雪姬(2000)。灌園先生日記。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巫永福(1995)。巫永福全集。臺北:傳神福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莊生(1992)。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呂赫若、林至潔(1995)。呂赫若小說全集。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巫永福(1995)。巫永福全集 (6) 評論卷 (I)。臺北市:傳神福音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巫永福(1995)。巫永福全集(7)評論卷(II)。臺北市:傳神福音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振莖(20110304)。張惠圻先生訪問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30708)。油繪講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320715)。陳澄波氏が臺中て洋畫講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巫永福(1995)。文化先仔張星建。巫永福全集(7)評論卷(II)。臺北市:傳神福音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巫永福(1995)。台灣文學與中央書局。巫永福全集(7)評論卷(II)。臺北市:傳神福音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巫永福(1986)。風雨中的長青樹--讀「台灣出土人物誌」引起的回憶。風雨中的長青樹。台中市:中央書局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耀錡(2006)。台灣文化協會與台中。礫石文集留實篇。臺中市:台中市新民高級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耀錡(2006)。中央俱樂部之發軔及其經過:一個書局奮鬥之歷經。礫石文集留實篇。臺中市:台中市新民高級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耀錡(2006)。口述的歷史:中央研究院許雪姬、王美雪小姐訪問訪錄。礫石文集留實篇。臺中市:台中市新民高級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里法(1997)。與台灣收藏家談美術。探索台灣美術的歷史視野。臺北市:北市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里法(1997)。七十年代政治史觀的藝術檢驗--《日據時期臺灣美術運動史》改版序。探索台灣美術的歷史視野。臺北市:北市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下村作次郎(2007)。現代舞蹈和台灣現代文學--透過吳坤煌與崔承喜的交流。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三期。臺北市: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白淵(1958)。學藝志藝術篇。稿臺灣省通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顏娟英(1992)。日據時代台灣美術研究之回顧。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臺北市:台大出版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攀龍(2001)。顏水龍畫作入選秋季沙龍。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市:雄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