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臺北城的殖民現代性--以市區改正與新興建築為觀察核心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江寶釵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ang, Bao-chai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0
頁次:頁409-446
主題關鍵詞:日治殖民現代性城市臺北市區改正新興建築Japanese occupationColonial modernityCityTaipeiCity planningNew build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54
  • 點閱點閱:217
期刊論文
1.蔡秀枝(2001)。城市文本與空間閱讀。文化研究月報,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巫仁恕(20061200)。明清消費文化研究的新取徑與新問題。新史學,17(4),217-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卓克華(19780300)。艋舺行郊初探。臺灣文獻,29(1),188-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卓克華(19850300)。臺灣行郊之組織功能及貢獻。臺北文獻,71,55-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志弘(19900900)。都市流動危機的論述與現實--臺北「交通黑暗期」的分析。臺灣社會研究,3(2/3),105-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世杰、林麗娟、鄭仲興(2000)。合作硏發之組織學習與績效的硏究--以參與工硏院科技專案之廠商爲例。科技管理學刊,5(3),105-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寶釵、謝崇耀(20100300)。從瀛社活動場所觀察日治時期臺灣詩社區的形成與時代意義。中國學術年刊,32(春),209-2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日治時期臺北郵便局落成紀念。府城郵友會刊,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志弘(1994)。城市的身世。聯合文學,10(5),4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漫沙(1941)。黎明了東亞。南方,138,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永熾(1989)。谷崎、川端與一九二○年代的淺草。當代,3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漫沙(1941)。母性之光(二)。風月報,125,26-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礽乾。《台灣文化事典》編纂與出版誌言。師大校友,32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恨我(1940)。明治橋上。風月報,116,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姜松伶(2006)。「公共」的變遷:以清治、日治初期台北的街道觀點為例。文化研究月報,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鴻雁(2005)。城市空間的社會與「城市文化資本」論--城市公共空間市民屬性研究。城市問題,2005(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世慶(1940)。水晶處女(十三)。風月報,10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啟明(1953)。艋舺與龍山寺。臺北文物,2(1),4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熊月之、張生(2008)。中國城市史研究綜述(1986-2006)。史林,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曉風(1941)。大馬路和小馬路。風月報,1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曉風(1941)。除夕之夜。風月報,124,17-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曉風(1940)。新春的街頭。風月報,10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Benjamin, Walter、張旭東(0059)。歷史哲學論綱。思與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薛琴(2000)。臺北市日式宿舍調查研究專案報告書.第二章。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允元(2007)。島都與帝都:二、三○年代臺灣小說的都市圖象(1922-1937)(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千珊(2011)。日治時期旅人的城市經驗--以《台灣日日新報》、《漢文台灣日日新報》為觀察核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慧瑜(2010)。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碩斌(2002)。臺北近代都市空間之出現:清代至日治時期權力運作模式的變遷(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鼎翔(1999)。日治時期臺鐵官舍建築平面構成之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驥懋(2004)。生產者服務業在信義計畫區的發展──以不動產開發機制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家瑄(2008)。文字圖像經驗下的臺北市庶民生活,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克明(1951)。艋舺龍山寺全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njamin, Walter、張旭東、魏文生(1989)。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向陽(2006)。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小說卷‧日治時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詩琅、張恒豪(1990)。王詩琅、朱點人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紹理(2006)。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柏格森、張東蓀(1976)。物質與記憶。台北:先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遠流視覺書編輯室(2001)。臺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天心(2002)。想我眷村的兄弟們。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192809)。遞信志(通信篇)。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芳明(2007)。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柔縉(2005)。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志龍(2003)。全球化、臺灣國土再結構與制度。臺北市:詹氏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紹馨(1979)。臺灣的社會變遷與人口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傅朝卿(1999)。日治時期臺灣建築:1895-1945。臺北:大地地理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據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孝悌(20080000)。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國的逸樂與宗教。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雪姬(19930000)。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洋務運動與建省。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施淑(1992)。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Foucault, Michel、劉北城、楊遠嬰(2007)。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培齊、國家圖書館閱覽組(20070000)。日治時期的臺北。臺北:國家圖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蘇碩斌(20050000)。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 : 清末至日治時期臺北空間與權力模式的轉變。臺北:左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Calvino, Italo、王志弘(1993)。看不見的城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泰升(19990000)。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燿德(1990)。浪跡都市--臺灣都市散文選。臺北:業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茅盾(2006)。茅盾全集:補遺。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曹潛(1981)。中華郵政史.臺灣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秀政、吳文星、張勝彥(2011)。台灣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得峰(2000)。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郵政史料彙編(明治二十八年至明治三十二年)。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伊能嘉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06)。臺灣文化志(中譯本)。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藤井恭敬(2010)。臺灣郵政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1926)。遞信志.氣象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1928)。遞信志.航路標識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裴在美(1998)。海在沙漠的彼端。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新道滿(1938)。臺灣市街庄名の讀み方。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大稻埕主題館,http://proj1.sinica.edu.tw/~photo/subject/D-4-GIS/index.html, 20120612。  new window
2.中原大學建築系。第二章 都市發展歷程下的日式住宅分布,http://web.bp.ntu.edu.tw/bpresults/jhouse/index1.htm, 20120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巫仁恕。明清消費社會與物質文化的研究回顧與展望,http://www.mh.sinica.edu.tw/eng/download/abstract/abstract7-2.pdf, 20120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逸濤(1900)。佚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澎生。試論清代臺灣工商社團權力發展的特質,http://www.sinica.edu.tw/~pengshan/Taiwanmerchantassociation.htm, 20120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日本統治前期【三、殖民經濟的奠定】,http://192.192.159.187/9taiwan/taiwan1.htm, 20120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00)。污物取締規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文星。近代臺灣的社會變遷,http://www.docin.com/p-105870447.html, 20120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北風華錄,http://memory.ncl.edu.tw/tm_new/subject/taipei/taipei01a.htm, 20120314。  new window
10.(1919)。臺灣教育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城現輝煌建城一百二十週年圖像展,http://dava.ncl.edu.tw/voddata/web-taipeicity/north/north.htm, 20120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22)。臺灣教育令公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芳瑜(5521)。施九緞事件,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521, 20120612。  new window
14./許雪姬。臺灣銀行,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contents/014/cca220003-li-wpkbhisdict003941-1159-u.xml, 20120314。  new window
15.Ting。臺灣省專賣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6462, 20120613。  new window
16.(1902)。除污規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君豪(2760)。菊元百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607, 20120613。  new window
18.張東天(2007)。作家與都市認識──以老舍的〈四世同堂〉和朴泰遠的〈川邊風景〉為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臺北建城一百二十週年圖像展,http://dava.ncl.edu.tw/voddata/web-taipeicity/preface/preface.htm, 20120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總督府圖書館,http://tlh.lias.nccu.edu.tw:8080/dspace/handle/lias/1265, 20120613。  new window
21.薛琴(2003)。日式宿舍與老樹(臺北「齊東街」日式宿舍群與老樹故事),http://blog.xuite.net/blueful/note/3815559, 20120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盛韶(199711)。水溺。問俗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